首页 > 垃圾处理 > 关于推进海南生活垃圾分类的建议
2020
01-23

关于推进海南生活垃圾分类的建议

  垃圾分类是现代社会的新时尚。习总书记多次就垃圾分类工作作出批示指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绿色发展的强制性指标内容,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是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一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系资源的节约使用,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

  海南省生活垃圾现有处理能力尚不能满足全量处理要求,诸如处理设施布局未区域性统筹、生活垃圾总量增速大、处理设施规模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了垃圾分类的推进。为此,加快推进我省垃圾分类工作,要提高认识、凝聚共识,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做好宣传引导,广泛发动群众,营造更加有利的分类环境。

  运营模式。政府可采用PPP模式,由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政府支付给企业垃圾处理费补贴。该模式不仅可有效降低政府的财政投资,且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个人、企业、组织的融入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率和灵活性。生活垃圾处理与居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采用PPP模式对政府监督管理的要求更高,相关部门也应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以保证企业规范性运行。

  用地规划。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用地布局应当统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将用于卫生收集、处理等工作的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点、垃圾处理厂及其附属设备(包括新型再生资源利用中心)等用地视作环境卫生设施用地。生活垃圾处理场所选址时常出现邻避效应。为此应在客观陈述垃圾焚烧项目风险及风险评估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基础上认真听取所在社区的利益诉求,合理尊重公众风险认知。

  收费制度。附征于公用事业收费系统的方法简洁且高效,有一定约束性和强制性。但附征于公共事业收费,不应一概而论,要具体研究不同场所地区垃圾产生量与用水或电的相关性。采用累进式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模式,分为合理生活垃圾排放量、奢侈性生活垃圾排放量惩罚性收费。将垃圾费纳入地方财政,由环保相关部门设立生活垃圾费专户,实施集中管理和专款专用。

  监管制度。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依据监督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对各责任主体的分类规范作业情况进行评价,上级管理部门对下级管理部门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开通群众举报热线,鼓励公众的监督;完善奖罚及征信细则,将不良记录纳入诚信系统;创建信息化管理平台,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来源去向等情况,实现对分类垃圾的预约查询、流向追踪和处理处置状况全方位监管。

  法律支持。立法确定生产者责任和义务。生产者承担产品的全部或部分回收的处理成本,包括产品的回收、循环利用或最终处置;同时承担回收处理责任,使产品在消费后以易于环境友好的方式进行回收和处理;还要向产品生产过程中其他相关主体提供必要的信息。立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各实体法、程序法以及环境管理制度应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方式和程序,降低公众参与的门槛;实现公众对生活垃圾管理的全程参与,对开征垃圾费进行听证制度。

  推广宣传。利用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橱窗、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尤其要注重网络媒体的运用。依托生活垃圾终端处置基地建立垃圾分类科普基地,依托志愿服务热线或“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咨询中心,借助各类环保民间组织的作用,积极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形成全社会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