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顺德6示范村试点垃圾分类 两试点村工作正有序推进
2019
11-12

顺德6示范村试点垃圾分类 两试点村工作正有序推进

  “垃圾是错放地方的资源”。记者近日从顺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目前顺德已选取6个示范村,逐步落实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日常运营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接下来,顺德将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构建顺德区全过程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

  记者走访北滘黄龙和杏坛马东发现,这两个试点村的垃圾分类工作正有序推进,其中黄龙村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搭建完善的垃圾处理链,计划在部分小区推行“撤桶行动”(实行定点投放)、投放智能垃圾桶等。马东村则通过实施垃圾分类积分奖励计划和积分制度,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

  废旧轮胎、油罐循环利用后变成了颜色各异的花瓶,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通过滴灌系统回灌整个园区绿化,一排排经有机肥改良后的植物种植对比……这一切或许颠覆了你对垃圾处置终端的理解和认知。曾经破旧、泥泞的垃圾回收站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还成为垃圾分类的科普科教园地——这里是位于黄龙村的北滘镇易腐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项目。

  据了解,黄龙村是顺德区6个农村垃圾分类试点之一,今年6月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顺德区政府扶持50万元启动资金的基础上,北滘镇再投入70万元,建成了黄龙村餐厨垃圾处理站及40多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宣传点,并升级改造了黄龙村生活垃圾中转站。

  该项目建设运营方、广东慧道溢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慧妮表示,整个回收站外观设计采用变废为宝的手法,结合虫砂等有机肥种植效果展示,改变了市民对传统垃圾站的印象,同时肩负未来附近区域环保科普、科技及宣传示范责任。

  记者走访当天,君兰社区居委会相关代表对该项目进行了考察学习。目前,北滘镇黄龙村有机易腐垃圾处理站和生活垃圾中转站已经达到正常运营状态。邱慧妮介绍,该项目以“高利用预处理+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湿地净化终水回用系统”三者结合的核心工艺,将每天的餐厨垃圾利用黑水虻进行转化后,制成黑水虻加工产品。

  在垃圾处理站,记者看到了黑水虻加工产品——虫砂、虫干、活虫,分别可用于优质有机肥、宠物零食以及昆虫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营养添加剂。据了解,餐厨垃圾经过一周时间处理可制成黑水虻的相关产品,一吨餐厨垃圾可产出约20%的黑水虻加工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最大亮点在于通过完善的终端系统倒逼前端垃圾分类。“我们综合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垃圾分类经验,先从完善终端的垃圾处理着手,倒逼中间的分类收运以及前端的分类投放环节。”邱慧妮说。

  邱慧妮透露,接下来,该项目将在北滘君兰社区等落地,部分小区还将推行“撤桶行动”、投放智能垃圾桶等,为垃圾分类在北滘的全面推行打下基础。

  实施垃圾分类积分奖励计划和积分制度,村民通过垃圾分类可得小礼品,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制作垃圾分类宣传动画短片,打造永春拳“净师傅”形象大使,让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这是马东村垃圾分类试点的积极探索。

  今年10月起,马东村垃圾分类正式启动上门收运工作,启动短短一个月,村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已超过70%,投放准确率超过85%,垃圾每月产量从原来100吨减至85吨,运输车次降低13%。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走进马东村,不少建筑物墙面因地制宜,绘制成垃圾分类的宣传画。马东村党委书记何志远表示,村里为每个农户免费派发了分类垃圾桶;撤桶并点,在村内科学地设置了6个误时投放点,为错过投放时间的村民提供方便。

  马东村采取垃圾收集员定时定点上门收运、督导员入户指导的模式,定点时间为12时到13时30分以及19时到21时两个时间段。“前期通过摸清群众投放垃圾习惯,收运车直接上门服务。”何志远表示,上门收运能使得分类收运作业管理更加透明化,切实打消了群众关于垃圾“混装混运”的疑虑,提高其配合积极性。

  在末端处理上,马东村内建设了一个小型餐厨垃圾处理站,日处理量1吨,实现餐厨垃圾日产日清。其工作时,能实现垃圾减量75%,直接转化为无污染的水蒸气;剩余25%转为富含磷、钾等元素的营养土,用于促进绿化植物生长,让村民实实在在地看到垃圾分类带来的成果。

  解决建筑垃圾收运处理出路(容桂、勒流、乐从有3家企业开展建筑垃圾受纳处理工作)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