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垃圾分类考验城市治理智慧
2019
07-08

垃圾分类考验城市治理智慧

  日前,昆明印发《昆明市2019年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今年10月30日前,昆明街道(乡镇)、教育系统、医疗系统及党政机关、公共机构试点将率先建成与生活垃圾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好的经验和做法。(7月4日昆明日报)

  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能不能做到垃圾分类,直接反映一个人,乃至一座城市的生态素养和文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垃圾分类最时尚,对于提升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起着抓手的作用。

  垃圾分类是实现减量、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垃圾分类已经倡导多年,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推进力度持续加强,由点到面、逐步推开,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但也要看到,垃圾分类,试点多年难见成效,与相关分类处理设施不足、推广措施不力、市民积极性不高不无关系,更关键的是,垃圾分类的尴尬,暴露了当下一些地方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存在的短板,各类“城市病”的隐忧。

  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围绕突出问题多措并举,切实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但丁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既是专业技术,也是社会治理的艺术。

  垃圾分类绝非小事。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城市保洁的一项专业课题,更是城市精细治理的一道系统化整体性难题。在笔者看来,垃圾回收利用所具有的经济价值,才是支撑垃圾分类入口环节的经济基础。从投放、收集到运输、处理,垃圾分类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其中涉及专业技术、利益激励、责任约束和文明习惯等,是现代城市治理的一个系统性基础性工程。

  垃圾分类绝非易事。垃圾分类的背后实际是城市精细治理的综合性艺术,更要落实责任主体,构建责任链条,营造履责公约意识。要通过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强化公共机构和企业带头作用,在引领垃圾分类工作方面做出良好示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专业化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处理;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垃圾分类绝非小事易事。垃圾分类的精细化及严密组织要求,对习惯了粗放式管理的城市来说,无疑是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城市管理者更需要在立法之外,从长期性、系统性的角度来寻求方案与机制,管治并举,才能打赢这场持久战。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稿费从优。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