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福建省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为目标,围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个环节,强化组织领导、动员全民参与,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城乡统筹,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示范先行、以点带面,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22年福建省选择11个行政区整体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8个县市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各地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厦门市思明区厦港街道按照“2并1”方式,将现有督导员整合成社区垃圾分类专职人员(每增设1名专职人员,同步减聘2名督导员),在原有督导工作基础上,延长工作时长,设置包括桶边督导、日常巡查、入户宣传以及日常工作推动等工作职责。实施督导员队伍优化模式,一方面有助于破解督导员“重分拣、轻督导”难题,减轻居民依赖心理,提升督导成效;另一方面有效弥补了社区垃圾分类专职人员缺口,进一步充实了社区工作力量。
厦港街道积极推动清洁楼“转型升级”,在全市率先完成85%清洁楼功能转换,陆续将辖区36座清洁楼提升改造成泡沫压缩站、再生资源回收点、爱心驿站、垃圾分类科普中心、城市展览馆等,不仅减少了“跑冒滴漏”造成的污染问题,而且降低了原先生活垃圾二次转运带来的不利影响,为“邻避”转向“邻利”打下坚实基础,提升了城市环境,助推厦门“两高两化”城市建设,让生活环境更宜居宜业。
厦港街道还对保留应急功能的6座清洁楼实行准入机制,限定作业时间和对象,只接收道路保洁和无法纳入直运的生活垃圾,对不分类、不规范、不报备、不缴费的收运个体不予收运。推行准入机制,一方面有助于系统性解决三轮车不规范、混装混运、私载、不缴纳垃圾处理费等问题,减轻物业保洁单位垃圾转运成本,倒逼具备直运条件的单位全部纳入直运线路,扫除直运盲区;另一方面大幅提升了辖区分类投放准确率,促进思明区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思明区开元街道以“近邻”模式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在生活小区“无桶化”的基础上,试点推行“共享垃圾桶”。所谓“共享垃圾桶”,是指同一个垃圾桶在近邻间共享,既用在生活小区投放点,又用在道路保洁,还用于收运沿街商铺的垃圾,实现“一桶多用”。垃圾桶共享后,数量可以减少约一半,既可有效节约资源,促进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又有助于强化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等环节管理,提升垃圾分类实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7788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