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全国46个试点城市考核排名中上 生活垃圾分类看“南昌模式”
2020
09-23

全国46个试点城市考核排名中上 生活垃圾分类看“南昌模式”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既是“关键小事”,也是“民生大事”。近年来,我市先行先试、稳扎稳打,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大力开展全链条、全过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基本实现了垃圾分类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在全国46个试点城市考核排名为中上水平,逐步形成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南昌模式”。□本报记者 赖海荣 文/图

  垃圾分类,教育先行。为使垃圾分类从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我市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以“全覆盖、无盲区”为要求,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

  “厨余垃圾可做健康有机肥料,转化为沼气……”9月11日下午,在南师附小红谷滩校区五(1)班教室里,一位同学在向伙伴们介绍厨余垃圾的价值。

  据了解,自2017年我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南师附小红谷滩校区积极开展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过举办分类垃圾桶创意设计比赛、垃圾分类公益宣传海报DIY大赛、VR垃圾分类模拟体验等活动,让垃圾分类理念根植于每位师生心中,同时通过发挥家委会、家长会功能,让家长们行动起来,开展垃圾分类。

  近年来,我市采取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课堂教学、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南昌市垃圾分类公益宣传片》荣获全省微视频征集展播二等奖。

  我市垃圾分类宣传不仅在居民小区开展,还进入了学校、医院、商场、影院、地铁、机场等场所,并向全市27万名学生发放《南昌市垃圾分类与减量知识读本》,使垃圾分类宣传进学校、进课堂。如今,我市垃圾分类宣传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垃圾分类、人人动手”深入人心。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我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8%以上,参与率超过80%。

  “我刚把家里收集的快递包装盒投入智能垃圾分类箱,赚了近10元钱。”9月11日,家住沿江花园小区的钟先生高兴地说,自从小区有了智能垃圾分类箱,他和家人再也不把快递包装盒、饮料瓶随意扔掉了。

  东湖区沿江花园小区居民利用智能垃圾分类箱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分类垃圾可获积分,兑换生活物品。这些分类垃圾将由不同的垃圾运输车转运,多途径处理。

  近年来,东湖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总结了一套“3+X”管理法,“3”是指政府、物业、企业三者间的紧密协作,“X”是指在“3”的基础上形成以小区业主为主体的垃圾分类实践圈,互相探讨在垃圾分类过程中的有效方法,及时反馈给前三方。目前,该区已有十多个小区采用这种管理模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东湖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专业化管理,全区配备智能分类回收箱和专业督导员,开展宣传活动,进行二次分拣。持续推进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建设,在各街道社区选址建立智能分类垃圾屋,逐步取代老式垃圾桶。”

  据了解,我市鼓励各县区因地制宜,引入第三方专业企业参与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和管理工作。为解决前端分类投放和收集难问题,各地引进了小黄狗、小红星、爱家物联等第三方企业,用科技手段实现“无臭处理”“自动计量”“远程监控”等功能,同时通过建立“绿色账户”,以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礼品等方式,激发市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市还构建了全链条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全市建成区1530个居民小区全部完成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四分类”投放设施建设,2822个公共机构配有分类收集容器,配备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车辆1639辆,基本实现了垃圾投放、收集、转运、处理等全过程分类设施全覆盖。为解决大件垃圾收集难、转运难问题,我市建设了两个大件垃圾破碎中心,其中东湖区大件垃圾破碎中心日处理能力达20吨。湾里管理局建设了一体化厌氧发酵罐处理系统,就地处理和利用厨余垃圾。

  在麦园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填埋库区封场建设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餐厨垃圾处理厂也已投入运营。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电子大屏幕前,几名工作人员正通过智能系统远程操控垃圾焚烧炉,使其燃烧更加充分,排放指标更优,资源利用率更高。

  据介绍,麦园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分为填埋区、餐厨垃圾处理区、焚烧发电区三个区域,填埋区设计填埋标高为120米,总库容量1793万立方米,是国内大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当前,该填埋场正在进行封场建设,下一步将进行绿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环保多元发展。

  目前,我市已建成两座焚烧发电厂,在原有泉岭焚烧发电厂的基础上,按“世界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标准,建成了日处理2400吨的麦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际处理生活垃圾近100万吨/年,让我市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目标。通过焚烧垃圾,每年还能发电3.6亿度,使垃圾热值整体利用率大大提升。此外,我市正加快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二期项目,该项目设计处理餐厨垃圾200吨/日,厨余垃圾100吨/日。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监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餐厨垃圾处理厂二期项目建成后,我市餐厨垃圾处理满负荷运行的现状将被彻底改变,全市所有餐厨垃圾都能得到及时处理。”

  我市还积极探索实行垃圾分类市场化,引进了北京首创、上海康恒等国内知名垃圾焚烧发电企业,不仅在分类投入、运输、处理等环节实行市场化,还试行监督评估市场化,由第三方企业进行专业监督考核。

  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今年8月,我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了城乡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据统计,我市8月份原生生活垃圾清运量日均为4750吨,其中麦园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均入厂垃圾焚烧3328吨、泉岭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均入厂垃圾焚烧1287吨、转移至外地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均入厂垃圾焚烧110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99.5%。

  市城管局垃圾分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围绕住建部提出的“2020年底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立法,尽快出台《南昌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处理全过程的操作流程,健全引导激励、部门联动、考核奖惩等管理制度体系。深化社会动员,继续开展市、县(区)、街道(镇、处)等三级垃圾分类培训工作。做好前端分类,规范布置“四分类”收集容器,明确垃圾分类督导员职责,对居民投放行为进行引导和规劝。做好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的“南昌模式”,彰显省会担当。

  标签: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 垃圾 餐厨垃圾 垃圾焚烧 发电厂 南昌 智能 麦园 东湖区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