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现有教职工646人,副高以上职称209人(其中正教授39人),学生逾万人。设有8个系35个专业,覆盖了浙南地区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形成了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经管类、设计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学校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为己任,坚持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就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了新技术应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校长直管创业教育的管理体系。成立创业学院,由校长直管,统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创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校聘请校内外与创业学院发展有重大关联的相关组织机构负责人担任理事会成员,理事长由校长担任,副理事长分别由分管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担任,集中学校创新创业的要素、资源和管理,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全校师生共同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生态环境。
2.完善创新创业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新技术应用2+1创业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生创业奖学金实施办法》等创新创业工作机制,细化学生创业管理规定,实行学分转换机制、弹性学制、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具体做法。
3.打造创新创业工场的校园形态。从传统教室到教学工厂再到创新创业工场,校园形态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学校建立创客咖啡吧、青年创新工场、公寓师生交流室等新型服务平台,通过新建或改造升级技术研创大楼创新创业集聚区、创新创业工作室、电商孵化园、“训研创”孵化基地,构建了一批有效满足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具有专业化服务能力,同时又具有低投入、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示范性众创空间。
1.实施“2+1”人才培养方案。“2”是指学生在所属系完成前两年专业课程学习,1”是指第三学年转入创业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创业课程学习与创业实践。每个人均可根据个人兴趣从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鞋类设计与工艺、电子商务等4个“创新创业教育引领专业建设”试点专业中任意选择,从而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学分主要由“实践导向创业课程”、“新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技术应用转化”组成。
2.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采用校内外聘用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了一支高素质、多元化的师资队伍,由24位成功创业者、5位天使投资人、38位创业教育教师和152位技术专家构成。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和思政辅导员前往企业一线兼职,深入了解企业整体运作方式,成为骨干创业导师。
3.设计“四对接”课程体系。学校分别面向全体学生、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已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构建了对接岗位、对接专业、对接产业、对接社会的“四对接”课程体系,设计了专业意识、前沿意识、市场意识“三个意识”的课程内容,开展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三个能力”的实践教学。目前,开设通识性公共课程3门、专业课程5门、各类创新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10门。
4.打造“训研创”实践教学体系。在原有“实训+科研”的基础上,建立“实训+科研+创新创业”一体的实训室,打造“训研创”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原来的“做中学”“探中学”向“做中创”“探中创”延伸。 “做中创”,即通过真实的综合实践项目、毕业设计的应用型课题、高水平技能竞赛等形式,将创业教育由个别学生向全体学生转变。“探中创”,即以研创大楼为依托,研发机构为学生提供开放实验室、加工车间、产品设计辅导、供应链管理服务和创意思想碰撞交流的空间,积极培育创业服务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2015年,学校成立了“温州产业科技众创空间”,重点在信息技术、智能创新、时尚设计和新材料等领域发现、培养、扶持在校创新创业项目,培养新技术应用的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具有科技含量的小微企业。目前,全院已经成立“工业自动化”等22家创新创业工作室,成功孵化出群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萝卜头工作室等40余家新技术应用型创业企业。如建筑工程系学生成立的温州万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空气净化领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学校以工科类专业为主,坚持“立地式”研发,服务温州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全校共计41个省、市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每个平台要求至少对接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由此形成涵盖项目发掘、团队构建、投资对接、后续支撑的全过程孵化服务。创新创业团队获授权专利80项,师生授权专利22项。
一是师研生随,教师为主体,学生当助理,以教师的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参与研发。二是师导生创,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技术指导,以科研创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三是师生共创,建立学生与老师共同创业机制,学生出人力、资金,负责运营等,老师负责核心技术开发,按股份制形式共同创业。
学校信息技术系两位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开发的项目——微信39度体育公众平台已成功孵化,目前已在温州、宁波等地运行。参与的三位学生还没毕业,就已是上海千相科技有限公司的小股东。
纽扣颜色自动分拣器、羽毛球重量自动分拣器这两个项目,也是两支学生创业团队在老师指导下研发的,实现了从产品到商品的跨越,分别创造了36万元和20万元的价值。
1.与地方政府合作。与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浙南科技城等单位联合共建温州市智能制造孵化器,成立大学城创新园、浙南科技城创业园。大学城创新园负责项目的培育和样机试制,项目初具规模后入驻科技城的创业园进行企业孵化、产业培育,最后入驻产业园、小微园实现产业化,为温州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落实,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与行业企业合作。学校主动对接行业企业需求,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与深圳市国智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签订500万元创业种子基金,与温州瓷爵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规模为400万元的创业种子基金;与温州鹿城农村商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学生创业提供科技信贷。近期,新技术应用创新创业项目——废旧资源回收设备获塞尔维亚温州商会会长首轮风投2000万元,“创赢鸿国际贸易”获首轮风投500万元,“鑫创电子商务”和“微信39度体育公众平台”分别获首轮风投100万元,投资总额达2700万元。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均达98%以上,自主创业率连年提升,涌现出一批年薪30万元的毕业生。近三年,全校共有3000余人次参与“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学生技能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共计490项。国家奖144项,其中一等奖24项、二等奖52项;省级奖346项,其中一等奖74项、二等奖110项。2014年,学生作品荣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是当年唯一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高职院校;创业典型不断涌现,“创业者联盟”荣获全国大学生创业社团40强,学生卢成堆创办了温州瓷爵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新三板,他毕业5年后就成为温州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老总,荣获2015年度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之首,是温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15年来最成功的案例。
学校建立了“专业共建—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机制,形成了“服务为基,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创新为要”的特色办学之路。作为国家示范建设的创业教育体系三大示范点之一,学校当选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产业科技众创空间”被授予省级和市级首批示范众创空间。
我院新技术应用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引起政府、教育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温州市市长张耕评价我校“接地气”的创新创业平台:从这里看到了温州智能制造产业的新“火种从这里看到了温州智能制造产业的新“火种”;新技术应用创新创业人才的育人模式得到温州市市委书记徐立毅、副市长郑朝阳给予充分肯定并专报批示。校长谢志远作为全国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应邀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并作专题发言。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50余次报道了我校率先倡导的新技术应用创新创业教育所取得的成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20508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