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官宣!东莞生活垃圾分类来了!
2020
05-09

官宣!东莞生活垃圾分类来了!

  今天(5月8日)上午,东莞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进会召开,研究部署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会议印发了《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送审稿)》。

  作为一座拥有超千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据估算,目前我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1.3万吨,伴随着经济规模和人口不断增加,加上大量存量垃圾急需清理整治,我市垃圾处理的压力还在持续增大。该方案提出,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计划按照“三步走”实施:

  2020年,推动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重点开展“3+3”示范片区建设,即莞城街道、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基本建成示范片区,南城、东城、万江三个街道开展示范片区建设;同步启动“1+1”示范片区建设,即各镇的中心区和1个村(社区)开展示范片区建设,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制度。

  2021年,持续推进“3+3”、“1+1”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加大力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监督考核和检查执法。

  2022年,完成“3+3”、“1+1”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实现示范片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样板。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系统,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力争走在全省地级市前列。

  1、2020年内,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3、南城、东城、万江三个街道30%以上的社区(含党政机关、商场、企业、餐饮单位、住宅小区、自建房、公园广场等所有区域,下同)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各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农村实际情况,分别在中心区和1个农村(社区)启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制度。

  4、2021年底前,南城、东城、万江三个街道80%以上的社区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各镇的中心区和1个农村(社区)分别推进80%以上的区域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5、2022年底前,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和四个街道完成示范片区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他各镇的中心区和1个农村(社区)分别完成示范片区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打造东莞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样板。

  生活垃圾分类的核心,是推进实现生活垃圾的前端减量、中端规范转运和末端分类科学处理。为此,我市将按照生态链的思路,全面建成若干条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生态系统。

  根据国家、省相关工作指引,我市实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四分类”标准,分类标志颜色分别对应蓝色、红色、绿色、黑色。2020年第二季度起,示范片区启动住宅小区“楼层撤桶”、“收集点改造”及“定时定点投放”,该项工作莞城街道、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年底前全面完成,其余镇街根据示范片区建设进度推进。分类后的生活垃圾实行分类运输,推行“桶车同色”、“标志明显”分类运输。

  近几年,我市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才将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能力提高到1.2万吨/日,然而还是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加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在可预见的将来也只能勉强维持一种紧平衡关系(预计到2020年底全市焚烧处理能力达1.275万吨/日,到2021年底达1.425万吨/日)。

  接下来,我市将开展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专项行动,用两年时间整合、升级或重建全市600座垃圾转运站,实现各类生活垃圾收贮、分类、中转等综合功能。力争2021年建成市区餐厨垃圾处理厂远期,2022年建成东莞市有机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中心。加快海心沙资源综合利用中心绿色工业服务项目建设,解决危险废物、有害垃圾终端处理问题。各镇街(园区)参照南城元美社区、东城下桥水果市场模式,配置处理能力达20吨/日以上的小型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至少设置一个处理能力不少于10吨/日的大件垃圾集中处理点、一个园林废弃物处理点。

  指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织物类、电子废弃物类等。

  报纸、纸箱、图书、杂志、药盒、广告纸、办公用纸、洗净的牛奶盒等利乐包装、洗净的饮料盒、纸杯等。

  塑料饮料瓶、塑料油桶、塑料盒、塑料餐盒、泡沫塑料、洗净的酸奶瓶、牙刷、塑料拖鞋、塑料玩具等。

  指在食品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剩饭剩菜、菜帮菜叶、瓜果皮核、废弃食物、废弃食用油脂等易腐的垃圾。

  除可回收物、餐饮(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之外的垃圾。主要包括废弃食品袋(盒)、废弃保鲜膜、废弃纸巾、废弃瓶罐、灰土、烟头、宠物粪便等。

  指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害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日光灯管、水银温度计、药品等。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