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4月14日讯(文/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吴海奎、通讯员李文林/图/厦门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协云)随着经济社会秩序加快全面恢复,进入4月以来,厦门的城市生活垃圾量也逐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日均收运处理量超过5000吨。我市各大末端处理设施设备火力全开,全力以赴开展垃圾分类处理,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保障城市正常运转。近日,记者“跟着垃圾去旅行”,走进后坑环卫基地和东部固废处理中心,探寻分类后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
居民日常生活中废弃的剩菜、剩饭、蛋壳、瓜果皮核、茶渣等易腐垃圾,统称为厨余垃圾,应分类投放至绿色垃圾桶,由厨余垃圾运输车收运至厨余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位于后坑环卫基地的厦门市厨余垃圾处理厂,是我市为实施垃圾分类工作而专门规划建设的后端处理配套设施,负责对分类收运的厨余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其设计处理规模可达800吨/天,目前的日处理量约为500吨至550吨。
4月11日上午9点左右,记者在厦门市厨余垃圾处理厂看到,一辆辆绿色外观的厨余垃圾运输车从四面八方驶来,有序排队进厂卸料。该厂技术部副经理黄伟钊介绍说,进厂后的厨余垃圾,首先要进行破袋、筛分、分拣等预处理,重点是分拣提纯出其中的易腐有机垃圾。
“在垃圾分类普遍开展前,进厂垃圾混入的杂质较多,如玻璃瓶、布条等,甚至连废弃轮胎都有,垃圾分类开展以后,杂质越来越少,人工分拣的强度也就下降了。”黄伟钊说,“更重要的是,厨余垃圾里的有机质含量大幅提高,从原来的4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70%左右,而且最近两三个月都比较稳定,说明许多市民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
提纯出来的易腐有机垃圾,将在消化罐内高温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气则用来发电,实现资源化利用。“平均每吨易腐有机垃圾,可产沼气100立方米以上,发电约220千瓦时。”黄伟钊说。
过期药品、杀虫剂、废弃硒鼓等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统称为有害垃圾。有害垃圾在生活垃圾中的占比较小。在我市,居民家中产生的有害垃圾,应投放至红色的有害垃圾桶,由专业公司定期收集运输,并统一运至位于翔安东部固废处理中心的厦门市工业废物处置中心。
厦门市工业废物处置中心由市政集团环能公司全资子公司厦门晖鸿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可处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38大类危险废物,年处置规模达4.65万吨,为我市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有害垃圾的处置提供有力保障。
据厦门市工业废物处置中心相关负责人郭开展介绍,有害垃圾进厂后,首先要进行细分和检测,按照检测结果分类并转运至相对应的储存仓库。处置人员依据处置要求,对储存废物进行预处理和配伍后,送至焚烧、物化或固化等三种工艺车间进行无害化处置。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处理,各项指标优于现行排放标准后排放;产生的废水经深度处理后,水质达到生产用水标准并全部回用;产生的固体废物经稳定化固化处理后,送入填埋场安全填埋处理。“总之,就是要让有害垃圾彻底无害化。”郭开展说。
据介绍,随着垃圾分类参与率和准确率的提高,厦门市工业废物处置中心接收和处理的生活有害垃圾量也在增多,2018年处理的生活有害垃圾量为30多吨,2019年增加到80多吨。
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其他垃圾在生活垃圾中的占比最大,应分类投放至橘黄色垃圾桶。
在我市,其他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为焚烧发电。目前,我市共有三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均由市政集团环能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它们分别是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东部(翔安)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和西部(海沧)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二期),总处理能力达2850吨/日。
4月11日,记者在位于东部固废处理中心的东部(翔安)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看到,厂区内一片忙碌景象,不时有其他垃圾运输车前来卸料。在中控室内,技术人员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锅炉、电机等各项生产设备的运行指数,确保运转正常。而在投料室,工作人员通过摇杆和按钮,熟练地操作铁抓斗,抓起大把垃圾,投入炉膛内焚烧。炉膛内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000摄氏度以上,在这样的高温下,细菌将被彻底杀死。
“我们厂每天24小时生产,全厂80多名员工轮流坚守岗位。即使在春节期间,也不停产。”东部(翔安)垃圾焚烧发电厂总经理张贵安说,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的开展,进厂垃圾含水量明显下降,“前几年,垃圾含水量最高可达20%以上,现在下降到约8%。”
垃圾含水量下降,表明垃圾更干燥,也就更容易焚烧。“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垃圾的热值提升了。入炉垃圾的热值,从原来约5800千焦/千克,提升到现在7000千焦/千克。”张贵安说,垃圾热值提升后,企业又进一步加强了管理,并对设备进行改造提升,吨垃圾发电量也从350千瓦时左右,提升到约400千瓦时。
此外,设计处理规模达1500吨/日的东部(翔安)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也在加快建设,预计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届时,我市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能力可以达到4350吨/日,原生垃圾将实现“零填埋”。
“隔三岔五就有邻居在自家门口堆放各种各样的垃圾,时不时还有厨余垃圾流出的汤汁,天热的时候,楼道里味道特别大,严重影响住户心情!”[详细]
作为实现我市生活垃圾“零填埋”的重要民生项目,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中。按照计划,二期工程将在今年上半年建成。[详细]
根据通报的考评结果,湖里区以总分92.27分的成绩,排名全市各区第一名,思明区以90.15分的成绩紧随其后,第三至六名依次是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和翔安区。[详细]
记者从市环卫中心了解到,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疫情发生以来,我市生活垃圾中占比量最大的“其他垃圾”实现“全焚烧、零填埋”,而“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仍继续按照原有的处理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详细]
每天出门的市民,都需要戴口罩。随着企业等复工,废弃口罩也增多了,这些新增的垃圾有专门的处理方式。[详细]
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做好废弃口罩规范处置工作,防止废弃口罩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昨日,市垃分办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相关单位按照统一标准,对“废弃口罩投放专用桶”进行规范化改造。[详细]
随着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行动的升级,厦门市民进入公共场合,基本上都自觉佩戴上了防护口罩。那么,在厦门这样一座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废弃口罩该如何处理?市环卫部门给出了明确答案:除患者和特殊人群外,普通市民使用后的口罩投放到橙黄色外观的“其他垃圾”桶即可,环卫部门将日产日清,在末端全焚烧、无害化处理。[详细]
1月20日上午8点多,一辆黄色外观的其他垃圾运输车,准时出现在思明区湖明路裕发广场小区门口,两名收运员从车上下来,将一桶桶码放在路边的垃圾桶,挂在钩臂上,桶内的垃圾自动倒入压缩槽内。收完一个点后,又马上驶向下一个点,最终直运至末端处理厂。[详细]
“二楼陈老师家水管堵了,她80多岁了,得帮帮她。”近日,家住和光里的林彩月为楼下邻居家的事奔走反映,她还致电本报市民热线求助,希望能帮楼下的邻居把水管疏通了。有人好奇地问她:“别人家水管堵了你怎么知道的?”这一问引出了一段邻里情深的暖心故事。[详细]
新春佳节将至,垃圾分类也不能落下。为促进垃圾分类工作持续向前推进,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近日,市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垃圾分类中心公布2019年12月份全市各区各镇街垃圾分类工作暗访得分排名。[详细]
《讲文明树新风》主播小课堂:不一样的清明节,一样的线年度《厦门日报》《厦门晚报》 广告专项代理招标公告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14614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