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发改委、住建部共同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全国46座城市将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到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达到35%以上。
上海垃圾分类已经实施,不少城市也紧跟着探索。中国的垃圾分类时代已经到来,但不可回避的是,大部分人还没有做好准备。
垃圾分类意识需要强化、垃圾分类知识需要学习、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需要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需要提升……这是每一位市民、每一个城市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垃圾分类上,南海今年也迈出了铿锵的步伐。今年1月,正式发布《南海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实施细则(试行)》。4月1日,南海召开区垃圾分类推进会,提出年内将实现全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基本建成生活垃圾示范片区,2022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
相关数据显示,上海湿垃圾的日均分出量9200吨、全市垃圾分类达标率提升至90%。数据证明,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远超预期,垃圾分类在上海正逐步从“盆景”变为“风景”,大部分居民的垃圾分类习惯已经养成。
目前,上海四类生活垃圾处置情况各有不同。干垃圾的处置能力超过其产生能力,并颇有余力;湿垃圾处置能力严重不足,到今年年底处理能力大致达到7000多吨/日,离高峰时段9000吨/日的产出量颇有差距;可回收物处置能力明显缺乏,而且上海本身土地资源稀缺,要建设种类齐全、能力充分、环保安全的各类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性并不大;有害垃圾(每天近1吨),已基本理清回收体系,但相关处置能力依然不足。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崇明是上海的典范,全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到100%。
崇明开展垃圾分类最早可追溯到2011年,到如今,已经基本形成“全域覆盖、全程闭环、全面处置、全民参与、全智管理、全力保障”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体系,探索出一个符合地区实际、群众普遍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去年6月,崇明区召开贯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暨2019年度绿色生活先行者表彰大会,7万人被表彰,大致相当于每10个崇明人中就有1人“上榜”。
关于垃圾分类的经验,崇明有不少,其中“互联网”、“大数据”的运用便是一大亮点。崇明在垃圾分类全覆盖的基础上,打造出一个“互联网+大环卫”的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将大数据、空间地理等信息通过这个平台集成,实现对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各环节的全程动态智能管理。各乡镇湿垃圾处理站的运作情况,通过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全部接入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区相关管理部门可实时通过该平台查看各站点的湿垃圾收运处置情况。
此外,各乡镇湿垃圾处理站均安装了智能化称重系统,这套系统在湿垃圾运输车进入站点后,能马上对卸载的湿垃圾进行称重,数据第一时间传输到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并自动生成汇总。通过称重系统,一方面可有效监管各乡镇湿垃圾处置实效,若发现湿垃圾产量在短期内骤升骤降,或同期对比数据明显下降,则说明生活垃圾前端分类出现了问题,可及时介入查明纠正;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有效掌握湿垃圾产生的规律,从而及时调整作业力量配置,提升管理效能。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5月1日起施行,北京垃圾分类正在进入快进模式。
根据这一条例,北京将分类垃圾定义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四类;个人不按照规定分类投放垃圾将面临200元罚款;单位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且拒不改正的,将获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另外,北京还引入社会企业推进垃圾分类市场化。而“百姓粗分”的背后,是“企业细分”。在北京市昌平区,北京爱分类环境有限公司已经建起了占地面积近50000平方米的分拣中心,设置了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家电、大件拆解中心6大专业化分拣车间。采用工业机械和人工分拣相结合的形式,对从居民家中回收到的各种干垃圾进行精细化二次分拣,干垃圾种类可细分至近50种,资源回收利用率比过去的传统垃圾回收站高出20%到30%。该公司的回收模式也很简单:居民只需要在开通“爱分类”环保账户后,将生活中的小件干垃圾按照干净、无液体、无异味的回收标准放进回收袋内,满袋后用微信或电话预约,就可在家享受免费的上门回收干垃圾并且奖励环保金的服务,湿垃圾中的厨余垃圾定点交投并奖励环保积分,其他垃圾扔进其他垃圾桶即可。
在北京此前还没有强制立法的情况下,这家公司服务的近300个小区,居民普遍自发参与率达到了80%,个别小区能达到95%以上,居民满意率99.5%。爱分类对于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率也达到了98%。
按照《方案》,以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为基本分类组合设置投放站点,大兴的每个小区应至少设置一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交投点,分类投放站点应公示垃圾分类常识。有条件的社区应因地制宜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暂存点。
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比如建立垃圾分类积分管理制度和信用账户,通过投放垃圾的行为约束机制,逐步改变居民随意投放垃圾的习惯。
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采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实施包装物回收。同时,禁止在大兴区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袋,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落实党政机关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宾馆、餐饮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鼓励开展旧货交易,逐步推行净菜上市。
2020年,杭州垃圾分类目标出炉。今年杭州要实现全市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和零填埋,同时,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按照区域化的原则进一步查漏补缺,消除死角,并做好城乡统筹。
杭州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再生资源回收,对于控制垃圾总量特别有效,因此,今年该市将新建规范化回收网点360个以上(累计2000个以上),分拣中心提升建设49.5万平方米以上。“原则上每个新建小区设置1个回收站(点),其他按1000户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点),乡镇和农村按2000户设置1个回收站(点),鼓励在商场、超市等场所设置便民回收设备。另外,到2020年,各设区市建成分拣中心2个以上,县(市)建成1个以上,建成工厂化分拣中心112个,年分拣能力达450万吨以上,基本实现分拣中心市、县全覆盖。”
杭州特别鼓励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推进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推动城乡环卫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两网融合”,支持社区(农村)、物业、回收企业协同推进垃圾分类。
4月6日一早,杭州建德市李家镇诸家村村民余大爷拿着前几天在村里各个角落捡来的两袋烟头,来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兑换洗衣皂、盐等生活用品。
去年7月,诸家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撤桶工作,取消所有公共区域内的大型垃圾桶,村民将垃圾分类分到位,村里挨家挨户上门收集垃圾。但是,随手一扔的烟头却成了垃圾分类这件大事中的“小雀斑”。
为美化村中环境,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今年3月诸家村提出“你分类、我服务”的理念,不仅延长上门收集垃圾的时间,还掀起“烟头革命”,推出捡烟头换物品活动,每捡500个烟头可兑换洗衣皂或一包盐,每捡1000个烟头可兑换毛巾一条。活动开展以来,大部分村民都积极参与此项活动,目前有28位村民到村兑换物品,共捡烟头35350个。
南湖街道农翔社区天风阁小区从源头分类减量,被确定为全区垃圾就地处置试点之一,在全区率先引进了高科技微生物分解仪器(厨余垃圾分解仪器)。
这个“垃圾处理神器”每天可以将200公斤厨余垃圾经十多个小时微生物分解转化成水蒸气、二氧化碳以及浓缩的有机肥料,且过程中没有异味和污水排出,一定程度有效避免运输中产生渗滤液等二次污染物,让易腐垃圾不出社区就能得到解决。
(据人民网、新京报、第一财经、解放日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南湖晚报相关报道整理)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14139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