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开始的每个清晨,香河县蒋辛屯镇李庄村村民便陆陆续续把家中专门盛放厨余垃圾的垃圾桶拿到了门外,错落着排列在村街一侧。7时左右,一个身着蓝色马甲的身影准时出现,他就是“老赵”——赵凤林。骑着电动三轮车的他沿着熟悉的路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每户门外的垃圾桶前停下,把分好类的厨余垃圾倒进车上的大桶,同时翻看每户桶里是否有投放错误的垃圾,如果有,就挑出来。
今年59岁的赵凤林是李庄村首个垃圾分类指导员。今年年初,香河县开始宣传推广垃圾分类,并逐村宣讲,同时引入了手机APP的管理模式,即每个入户垃圾桶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收垃圾时用特定软件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记录垃圾投放量。
赵凤林因为对手机APP操作掌握得快,加之在村里人缘好,被推荐参加了县环卫局组织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培训班。通过学习,对垃圾分类的意义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也明白了垃圾分类指导员工作的重要性。“穿上这件工作服,担起这个名,就得把活儿干好。”从“老乡亲”到村里的垃圾分类指导员,赵凤林语气里有自豪,但更多的是坚定与担当。
作为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除了要一家一户上门收运垃圾,还要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指导村民如何做好垃圾分类。起初,赵凤林心里也没底,乡里乡亲的,不知该如何开口,但他清楚,垃圾分类是一件好事,一件利国利民的事,需要人人参与。
为了能够在村里推广时站得住脚跟,指导村民时有底气,他首先从自家开始,认认真真实行垃圾分类。为此,他没少唠叨老伴和儿子儿媳,甚至每次都会检查他们扔掉的垃圾是否分类正确,如果不对,还会要求他们重新分类。
在赵凤林一再坚持下,家人逐渐改变了对垃圾分类的态度。如今,就连赵家的小孙子也能分清哪些垃圾该往哪个桶里丢,赵凤林家更成为了村里公认的垃圾分类示范户。
有了在自家成功推广的经验后,赵凤林动员起街坊四邻参与垃圾分类也有了信心。可真正做起来,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有村民担心垃圾桶遗失,根本不往门外放,赵凤林就挨家挨户进去收,往往大半天时间都不够用。不过,这还不是最让他头疼的,最难的是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别说干湿分离,就是把垃圾混在一起,也还有随便丢弃的。为解决这个问题,赵凤林决定用最“笨”但也最有效的方法:一户一户去宣传、去指导。遇到有人不理解、不耐烦,他也不恼,笑呵呵离开,下回接着去。很多人被赵凤林磨得没了脾气,渐渐被他感染,主动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来。
很长一段时间里,赵凤林不仅工作时想,就连吃饭、睡觉也不忘琢磨如何推广垃圾分类。凭着这股认真劲儿,村里的垃圾分类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全村180余户,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了100%,签订家庭垃圾分类承诺书率达到了90%,家庭参与垃圾分类比例也实现了70%,日收运厨余垃圾由初期的30千克/日到现在的80千克/日,而其它垃圾由初期的300千克/日减少至现在的160千克/日。
“这事不能急,今天抓紧了效果就会好些,明天一松就又回去了,所以要坚持,一直坚持到大家都习惯就行了。”赵凤林说。
垃圾分类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必然之举,香河县作为河北省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县,积极在农村探索推进垃圾分类,使其成为引领美丽乡村、绿色生活的新时尚。赵凤林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成为了顺应时代的时尚人物。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857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