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钱塘新区垃圾分类“四重奏”因地制宜显成效
2019
11-23

钱塘新区垃圾分类“四重奏”因地制宜显成效

  垃圾分类,一直是近几年杭州的热门话题。在各地的积极探索与总结中,一套垃圾分类“杭州模式”应运而生,各式各样的管理技术投入使用。比如在钱塘新区,已经有55个小区实现了智能追溯垃圾

  垃圾分类,一直是近几年杭州的热门话题。在各地的积极探索与总结中,一套垃圾分类“杭州模式”应运而生,各式各样的管理技术投入使用。比如在钱塘新区,已经有55个小区实现了智能追溯垃圾分类管理,政府机关推出强制定时定点方案不久的将来,垃圾分类将“渗透”杭州,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钱塘新区朗诗国际小区是杭州市最早一批实行智能追溯垃圾分类管理的小区之一。目前,小区内配置的专职巡检员日常检查3年多,垃圾精准分类率已接近98%。由于投入经费少、成效快、分类质量好等原因,智能追溯机制目前已列入垃圾分类“杭州模式”。

  每天凌晨,巡检员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将居民投放的垃圾袋进行开袋检查,并通过软件和手机短信,反馈告知居民分类投放的垃圾分类质量。

  朗诗国际小区的巡检员表示:“由于垃圾车来得比较早,所以我们起得要比垃圾车更早,每天几百只袋子要在清晨6点半前扫描完毕,否则垃圾车把垃圾一装走,我们就没办法检查了,有的时候晚上半夜1点多起来,就想把这个垃圾袋都检查完,就怕睡过头。”对于分类较差的居民,巡检员将告知社区和物业,上门进行分类宣传。

  在钱塘新区,像朗诗国际小区推进智能追溯垃圾分类管理的小区已经达到55个,2019年将再推进83个,实现全覆盖。

  三丰安置小区位于钱塘新区前进街道最东部,属三丰行政村管辖范围,共有安置村民101户。目前,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该小区正悄然进行着一场华丽的蝶变,逐渐从“脏乱差”走向“清洁美”,而在其中最有特色、村民认可度最高的,是该村自今年以来推行一种很“接地气”的农村垃圾分类手段。

  在以往,一说起垃圾分类,村民普遍有一些抵触情绪,觉得分不好,分好了最终也是混装,分类是做无用功。为此,三丰村委班子主动创新,齐心协力,从50年前摇铃收垃圾中受到启发,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易推广的农村垃圾分类定时定点管理手段:在清晨和傍晚的两个时间段内,保洁员骑着垃圾清运车,摇着手摇铃提示大家出门扔垃圾。

  村民听到摇铃声后,将各自家中一天产生的垃圾分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送到保洁员的移动收集车上,移动收集车上的“黑科技”可以将每户居民的分类质量即时传输到村委,谁家分得好,大家都知道。

  村委还自编了一首顺口溜:“绿桶管嘴巴,灰桶管其他。废品自己卖,电器别丢它。”

  方法对了,分类也就水到渠成了。三丰安置小区在短短个把月就实现了农村“三化四分”。目前,该小区已全面覆盖垃圾分类,垃圾量从每天的混装17桶,下降到每天2桶餐厨垃圾、4桶其他垃圾,预计全年该小区可减量110吨,垃圾减量接近60%。

  2018年底,在区教育局和商务局的大力支持下,钱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与杭州文海教育集团进行合作,通过科学引导、因地制宜,通过“村口环境互联网+”建立了一套科学可复制、经济实用的垃圾分类青少年培养机制。

  在文海教育集团何家壁校长的带领下,该校原先办公室和教室内的垃圾桶全部被撤除,统一安排学生在课间至每个楼道集置点进行分类投放,并由轮流值日岗在早间、课间、放学后对集置点垃圾投放情况进行值日监督,严格对老师和同学的分类投放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投放正确。

  试运行3个月以来,分类投放错误的问题基本全部纠正,学生自觉正确分类习惯已基本养成。

  今年以来,杭州市提出全面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工作,钱塘新区大胆尝试定时定点投放模式,通过“包干”“追溯”“培训处罚”等措施,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试点分类准确率和资源回收率“双100%”建设,规范大楼分类设施,明确管理责任。

  目前该体系已运行3个多月,该模式解决了集置点无人管理、物业主体责任不到位、个人追溯不到位等问题,巧妙地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架构,对原有分类设施和管理模式仅进行微调的前提下,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监管、人人有责、人人考核”的全单位垃圾分类模式,根本上解决了分类难、检查难的问题,分类准确率和回收物回收比例大大提高。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