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正式实施《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第三年,城区的市容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三年多来,宝山路街道持续狠抓垃圾分类实效,不断巩固提升垃圾分类成果。
近日,街道的垃圾分类案例“旧式里弄移动垃圾投放车 因地制宜破解垃圾落地难题”成功入选了上海生活垃圾分类三周年实践成果优秀案例。
宝昌路737弄是一片旧式里弄,居住着约300户、共600多位居民。旧里内部空间局促,房屋之间的走道不足两米,最窄处仅容1人通过,根本无法设置垃圾箱房,这样很容易造成小包垃圾散落严重、环境脏乱等情况。如何满足里弄居民们的垃圾分类投放需求,一直是街道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
为解决居民的燃眉之急,街道从沿街商铺垃圾分类上门收集工作中得到启发,根据大部分人的作息习惯,采用“车辆定时停靠、志愿者现场督导、投放结束及时清运”的“移动投放车”方案。
于是,街道投入资金,全新购入一辆游览车并加以改装。改装后车厢两侧均为无障碍对开车门,配合卷帘门样式投口,方便居民从不同位置投放及保洁员卸桶清运。车厢可以同时容纳3个240升干垃圾桶、1个120升湿垃圾桶、1个有害垃圾小型收集箱,以及1个可回收物存放区,正好满足300户居民的投放需要。
可移动投放车的作业时间为每天上午7:00至8:00、晚上18:00至19:00,周末延长半小时,并且根据居民投放习惯增设中午投放时间11:30至12:30,进一步满足居民的需求。根据里弄空间布局,在投放时间段内,可移动投放车会停靠在宝昌路中段位置,居住在道路两头的居民投放距离均未超过100米。
在党建引领下,宝昌路737弄逐渐组建起一支志愿者团队,志愿者们作为可移动投放车的保洁监督员积极冲在垃圾分类工作的最前线,引导并服务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居民自治及时有效解决各种突发事件和各种难题。
目前,居民已经养成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生活环境品质有了显著提高,居民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
此外,为了充分发挥可移动投放车的效用,宝山路街道在非投放时间段利用可移动投放车对沿街商铺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对街道范围内的落地小包垃圾进行清理,真正做到了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有的放矢、物尽其用 。
在2019年之前,为了满足小区居民的垃圾投放诉求,宝山路街道辖区内有46个沿街的垃圾箱房,供居民使用。随着《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这些沿街公共投放点无人监管,显然不能满足垃圾分类的要求。
于是,街道撤走了沿街的这些垃圾箱房,或是改建,或是重建,新建了24个符合标准的新的投放点。为了更好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在投放期间,保洁人员会开着环卫车巡回做保洁并监督投放情况,居民投放垃圾结束后,保洁员就会把垃圾桶撤走,送至集中点位,进行垃圾的清运和垃圾桶的清洁。
三年多来,各居民区始终以“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快者赛跑”为动力目标,奋力推动垃圾分类“以点带面”工作。会文大楼原先就有一个专门的垃圾通道,每家每户都可以通过这个通道,让垃圾从自家直接到地面,这个独特的设计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显现出安全隐患,也并不能完全符合垃圾分类的实施要求。2019年,在居民们全力支持下,该大楼封堵了这一通道,翻新了垃圾箱房,如今,该大楼的垃圾分类也做到了比四分类更精细的九分类,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热情高涨。
扬波大厦早在2011年就率先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素有“垃圾分类网红打卡点”之称,创造了很多个第一: 第一个 引入社会组织指导垃圾分类的小区, 第一个 明确提出“居民自助分类”概念并落实的小区, 第一个 实现十一类精细化分类的小区……扬波大厦的垃圾分类工作走过十年,仍不满足于现状。
自2021年起,他们在小区里建立了“七彩扬波生态角”,种植了花花草草,美化环境的同时,也成了一个“环保基地”:扬波大厦引入第三方机构,把先进的环保理念带进来,让居民们家中的湿垃圾变成花草的肥料。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它用三年时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民的生活习惯,许多人不再满足仅正确“四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升级迭代。
最近,街道会根据辖区具体街情,把最新的标准和要求 “一版通” 统一上墙,张贴在各居民区。此外,街道一网统管已经建立智能箱房的应用场景,介入了84个视频监控,覆盖辖区内所有垃圾箱房和投放点。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6564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