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微调研”是一项微型社会调查活动,旨在了解基层和乡村的发展变化以及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状况。省生态环境厅把“乡情微调研”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鼓励干部职工积极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体民情、察民意、解民困。2022年,组织撰写调研报告70余篇, 经评审组综合评审表彰作品21篇。全面反映乡村振兴、污染防治及社会热点等乡情民生状况,展现了省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的良好作风。“江苏生态环境”平台对部分作品进行展示,期待关注。
今年6月,无锡作为6个省、市发言代表之一,参加了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因何遴选无锡发言?想必有其独到之处吧。相关部门向笔者介绍:2021年无锡市大气、水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站上300天大关,PM2.5年均浓度首次降至30微克/立方米以下,太湖水质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连续14年实现安全度夏。这份优异的“生态答卷”浸染着生态环境卫士的心血和汗水,是他们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群威群胆,正法直度,濯污扬清,才换来了今日的“只此青蓝”!无锡市生态环境局作为江苏生态环保铁军的先锋队,荣获江苏省2021年度五一劳动奖状,为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和无锡市级机关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若去滨湖走走看看,便能找到答案。
9月7日,根据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提质增优”帮扶工作安排,笔者赶赴无锡,开启了一段调研帮扶之旅……
太湖佳绝处,最美在滨湖。滨湖地处长三角中心,拥有无锡90%的太湖岸线%的省部级科研院所和旅游资源,经济发达,是近代民族工商业和现代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
昔日滨湖也曾遭遇坎坷重创。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全面引发无锡治污风暴,滨湖区80%以上化工企业被关停……痛定思痛汲教训,重整行装再出发,滨湖人开始探寻可持续发展方式,坚持生态立区,最高标准抓环保,生态经济蓬勃发展,“向绿而生”逐步成为核心竞争力,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区、全国第三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单位、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今日之滨湖,已然走出了一条推动区域跨越崛起的科学发展之路。而当前全国都在奋力打造的“无废城市”生态名片,也正成为滨湖“两山”理念践行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走访了解到:近年来滨湖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推行固废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全区固废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取得了积极成效。
建筑垃圾集中处理能力1千吨/日、30万吨/年,资源化利用率85%;生活垃圾“四分类”小区150个,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88%;创新开展小微企业危废收集试点,覆盖739家小量产废企业;实现危废全流程、可追溯的信息化监管;危废现有利用处置能力超5.7万吨/年;收集一般工业固废90万吨/年;去年危废专项行动排查出隐患的整改率100%。
同时,滨湖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工作,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一幅天人合一的生态画卷正在太湖之滨徐徐铺展。
蓝天常驻——已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1083个,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81.9%,PM2.5平均浓度达26微克/立方米。
水清岸绿——国省考断面水质、重点水功能区、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2021年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和长效管护工作双双排名全省第一。滨湖区河长办获评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
飞鸟归林——林木覆盖率37.32%,自然湿地保护率69.4%,优美环境合格区建设达标率100%,疣鼻天鹅、赤红山椒鸟等珍稀鸟类竞相翔集,繁衍生息。
经济质效稳步提升——获评无锡市2021年度“金融生态优秀区”,营商环境全省城区第一,税收收入等6个市重点监测指标增速(进度)全市第一。
但走访中,当地群众似有建言:部分社区无分类垃圾箱,居民希望尽快推行垃圾分类,但也有居民感觉分类太麻烦,混装垃圾比较省事;部分群众表示,每逢“双十一”快递包装盒浪费严重;听说过限塑令,但生活中难以拒绝不可降解塑料袋等塑料制品……
上述调研情况提示,对照江苏省“无废城市”建设的高标准指标体系,滨湖尚有一定提升空间。
一是协同监管体系待建立,部门合力需加强。“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元协作,不能仅靠一两个部门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固废的收储运和资源化利用涉及多个部门,但目前滨湖“无废城市”建设主要靠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等部门推进,其他部门和公众的参与度待提升,各部门对固废“三化”的认知和行动,需统一协调。
二是绿色生活方式待推动,固废减量难度大。去年滨湖区产生建筑垃圾20万余吨、生活垃圾31万余吨、绿化垃圾1.5万余吨。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四分类”虽已完成50%,但分类收运和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设施还未全覆盖,蠡湖街道夏家边社区景丽西苑的章先生反映:该小区目前还没有分类垃圾桶,大家都是把生活垃圾混装投放。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和回收利用成效与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仍存差距。不可降解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依然在餐饮外卖、集贸市场等处可见踪迹。桃花山填埋场过去承担全市生活垃圾的填埋任务,超负荷运作多年,历史积存的渗沥液对生态环境有影响。
三是全民行动体系待构建,公众参与需推进。走访中,部分人群对“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并不了解,部分群众感觉只有环保和环卫在管理垃圾分类。调研显示,各社区的垃圾分类情况参差不齐:蠡湖街道蠡溪社区蠡湖瑞仕花园的蒋女士介绍:“我们西区百余位居民中的大部分能按市里要求自觉做到垃圾四分类。”河埒街道协民社区幸福里的李女士谈到:“我们单元64户家庭,20多户有分类垃圾桶,6户有水槽厨余垃圾粉碎机。部分住户能按无锡市要求分类投放垃圾,但有些居民尚无此意识,需要二次分拣。”由此可见,目前滨湖公众对“无废城市”知晓率和参与度、宣传教育培训、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和参与度等有待提高;政府、企业和公众等联动协作有待加强。
当前,滨湖区“无废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瓶颈和难题亟待解决。如何锚定目标,加快形成具有滨湖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何引领滨湖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如何进一步“提质增优”……是此次调研帮扶引发的一个又一个新问题。
回宁后,笔者认真分析总结国内试点工作经验,“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论的题中之义,也是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需求的一道必答题。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日之功,非一家之责,须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工作合力,有起点无终点……立足当地实际,笔者就高质量打造“无废滨湖”生态名片提出如下建议。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无废城市”联动协作工作机制。由政府牵头成立跨部门、集中办公的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和义务,拟订废物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强化调度、督导和考核措施。
深化固废分级分类管理、生产者责任延伸、跨区域处置生态补偿等制度体系创新。突出源头减量、综合收集、专业分拣、循环利用、协同处置等体系建设,提高协同监管水平。研究拟订“可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厂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准入清单”,出台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协同处置监管政策。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固废产生强度。推广可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装修垃圾产量。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经验,推进辖区环卫和再生资源两网衔接发展,打造具有滨湖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 “两网融合”回收体系。
加大对塑料污染治理的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参与垃圾分类,抵制过度包装,大力推广环保布袋和可降解购物袋、包装袋、胶带、秸秆覆膜餐盒等非塑制品。大力开展绿色网点和绿色分拨中心建设,探索建立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可循环使用快递包装应用试点,推动过度包装、一次性包装“减肥”成功。
针对历史积存问题,拟订桃花山填埋场无害化处置方案,抓紧生态修复治理,探索建设光伏发电站、设置花卉景观,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推广有效措施,引导行动自觉。走访发现,夏家边社区和蠡湖华庭长庆物业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成效显著,不仅垃圾分类责任到人张榜公布,且垃圾分类屋图文并茂,实用引导性极强,该住宅小区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和居民参与度高,管理有序,可供学习借鉴。
培育“无废细胞”,运用共建组合拳。通过“无废景区、无废工厂、无废校园、无废社区”等系列特色细胞创建,营造全区参与共建的良好氛围。
弘扬“无废文化”,增强群众获得感。充分利用各类传媒,多途径宣传绿色生产生活理念,提升公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适时组织志愿服务、教育培训、主题创新创业大赛等,提高公众作为“无废城市”宣传员、建设者和受益者的使命感,形成户户知晓、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我们相信,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科学发展主战略的不断深化,滨湖人必将乘势而上,踔厉奋发,坚持以生态优势促进经济优势,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朝霞映太湖,新声唱吴歌。“无废滨湖”这张生态名片,必将愈擦愈亮,脱颖而出,焕发出“两山”理论践行路上的太湖之光!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5259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