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桶 > 看了那个「在垃圾桶捡饭吃」的爸爸我顿悟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2022
11-19

看了那个「在垃圾桶捡饭吃」的爸爸我顿悟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小女孩正想呼喊失主,归还手机。可话音未出,就被一旁的爸爸制止了,一把抢走了女儿手里的手机。

  在我看来,女孩拾金不昧的行为,倒是印证了这位爸爸,很可能是“只言传,而身不教”。

  比如,私底下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可真正遇到事情了,却自私自利,侵犯他人权益。

  从小,他总是就被母亲教育,知识很重要,好好学习才能安身立命,不好好学习就是自取灭亡。

  “她天天告诉我学习很重要,但我记事的近二十年中,她从来没有学习过,从来不去书店,也从来没看过一本有营养的书。”

  隔阂越深,孩子越是觉得,父母的教育是上下级的指令,是权威的期待,而非发自内心的爱。

  孩子也会因此而焦虑不安,他们很可能会用比较过激的方式,比如叛逆、摆烂等行为,来考验父母的爱,揭穿父母的虚假面具。

  国庆节前,去给儿子开家长会。听到老师跟一个女同学的妈妈反映,孩子不光挑食严重,还经常把饭倒进垃圾桶里。

  结果,孩子理直气壮地回答,你在家不就是这样吗?不喜欢吃就直接扔掉,为什么妈妈可以,我不行呢?

  父母的消极言行,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往往会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惯,难以改变。

  父母一边给孩子希望,另一边又亲手将它熄灭,这对孩子来说,可不是一次简单的亏欠,而是难以忘怀的心灵创伤。

  父母所谓的承诺,很可能只是随口一说。也或许是想帮孩子打打鸡血,激励孩子学习。

  抱着“反正孩子过几天就忘了”的心态,乐此不疲地给孩子画着大饼,却从不兑现。

  五年了,我依然因为考进理想大学之后父母食言,没有给我买某系列的手机和电脑而感到痛苦。

  他们可以不许诺,这样我起码能够享受知足或被满足的快乐中的一种,但是他们选择了最恶心的方式,毁了我对他们的信任。

  因为总是说话不算话,父母已经毫无权威性可言。他既不会听父母的意见,有了困难,也不会向他们寻求帮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最不满意父母的12 种行为中,“说话不算数”排在第一位,占43.6%。

  因为只要女儿米娅一哭,她就会立马放下原则底线尽力安抚,完全被孩子的情绪裹挟。

  她总是教育米娅,这个不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却连连在女儿的眼泪面前败下阵来。

  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说得话不必当真,他们不会狠心计较,自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如此一来,孩子遇到困难会拒绝成长,内心也会缺乏最基本的是非观,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感受。

  很多看不得孩子“受苦”的父母,往往是自己的童年过得比较苦,所以会拼命对孩子好,想把自己缺失的那份爱补偿给孩子。

  父母既不希望孩子在自己的规则之下受到捆绑和束缚,又渴望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良苦用心,变得乖巧懂事。

  父母一边立规矩,一边打破规矩,本质上是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害怕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爱。

  一旦孩子成长为漠视规则,缺乏同理心和敬畏心的人,将来走向社会,很可能会被撞得头破血流。

  爸爸一再提醒儿子,吃多少拿多少,吃不完就是浪费食物,孩子却说自己吃得完。

  爸爸一下看穿了儿子的小心思,找到了垃圾桶,又把食物又装回盘子,吃了起来。

  画面中,她的儿子手拿奖状,正大摇大摆往家走,气势直逼两米八,简直是整条街最靓的仔。

  亲子之间只有相互信任,孩子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父母的教育、沟通才能相对顺畅、变得得心应手。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作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是最好的教育。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