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幼儿园的小侄子分不清“龙虾壳”是厨余垃圾还是其他垃圾;当爸妈为了“猫砂”该扔哪里争得面红耳赤;当居委会阿姨邀你加入“垃圾分类培训群”……是不是突然发觉就算买了最贵的垃圾桶,却依然不知该如何分类?
11月1日起,南京将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到底哪个年龄段才是垃圾分类的最强王者?现代快报记者来揭榜。
对于许多年轻上班族来说,叫外卖是再熟悉不过的事,午餐可以外卖解决,嘴馋了还能叫个下午茶。工作日的新街口各大写字楼楼下,挤满了前来送餐的外卖小哥和花花绿绿的外卖餐盒。
“平时加班是常态,没怎么关注过垃圾该怎么分类,马上要进行垃圾分类了,有点慌。”25岁的“社会新鲜人”吴煜来自淮安,今年7月刚刚研究生毕业,开始了在南京的租房生活。吴煜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如果下班后再回家做饭,吃上饭都要到晚上八九点了,所以点外卖成了自己的最佳选项。
不过,面对即将到来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小吴有了新烦恼,“原本点外卖是简化生活的,但以后可能更麻烦了,尤其是点奶茶,吃不完的珍珠、装奶茶的杯子、纸杯托都要分开处理了,都不知道该咋分。”其实像小吴这样,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外卖垃圾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2019年7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规定后,外卖的备注栏就悄然发生了变化,“烤串不要签”“米饭量减半”“花蛤不要壳”成了常态,难坏了奔波在外的外卖小哥们。
并非所有与“餐桌”相关的垃圾都是厨余垃圾,南京栖霞区尧化街道综合行政检查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江克宇给出了提醒,“玉米粒啃光之后的玉米芯、吃完蚝肉之后的生蚝壳子、炖汤之后的大棒骨……这些垃圾质地较硬、不容易腐烂,无法和其他厨余垃圾一样处理,属于‘其他垃圾’。”
在普及垃圾分类过程中,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拥有的“大能量”不容小觑:在外,他们是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在家,他们则变身垃圾分类主力军。
幕府山街道五塘新村二段社区居民周菊华,今年68岁。退休后的她,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南京宣布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以来,周菊华就多了一个身份——垃圾分类志愿者。在社区里,经常能看到周菊华身穿红马甲的忙碌身影。
“老李,会分垃圾了吗?”“张姐,昨天发的垃圾分类小册子看了没?”最近遇到街坊邻里,周菊华都用“分了吗”代替“吃了吗”,和大家唠上几句。“我们小区的垃圾房这个月刚装好,有部分人现在还分不清楚,遇到他们时我也会多教几遍,时间长了就学会了。”社区里,像周菊华这样的垃圾分类志愿者还有七八名,他们中,大部分都已年过花甲。
周菊华告诉记者,早在上海实行垃圾分类时,她就对此十分关注。去年,借着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的机会,她成为了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垃圾分类很简单的,我们做得最多的就是通过发传单,向大家科普垃圾分类小知识,有时候也会上门对居民进行宣传。为了防止出错,我还特意请教了小区旁边的环卫人员。”
对于垃圾分类,周菊华并不是嘴上说说。在她家中,不仅是多了垃圾桶这么简单。“丢垃圾时,我随手就把厨余垃圾分出来,丢到另一个桶里。家里的阳台上,还专门留了块地方放塑料瓶之类的可回收垃圾。”在周菊华的带领下,老伴也开始主动进行垃圾分类了。“做个有心人,垃圾分类也没什么麻烦的,这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啊!”周菊华说。
“这些药渣可不是有害垃圾呀,小册子上面说了,它们是厨余垃圾。”9岁的叶靖妍一本正经地指了出妈妈的错误,妈妈袁蓉哭笑不得。“我平时工作忙,好不容易想给垃圾分个类,还被闺女当成了反面教材,这可太难了!”
家住秦淮区红花街道的叶靖妍今年上四年级了,别看她平时不是家里整理垃圾的先锋军,她可是凭借她丰富的垃圾分类知识,稳坐家中“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宝座呢。“学校里的老师经常会教我们怎么垃圾分类,而且,我还从学校走廊和小区的宣传栏里学习分类的小知识。我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加一起都要厉害!”叶靖妍说得小鼻子都翘了起来。
袁蓉说,这可不是女儿骄傲,这是实话。“说来惭愧,家里的垃圾分类我俩很少参与,主要是老人和小孩做得比较多。”袁蓉告诉记者,因为能接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有限,所以老人家垃圾分类多靠“经验”。“有一次,奶奶把没清洗的饮料瓶放进了可回收垃圾桶,女儿当场就制止了她,然后给她认真地科普了半个多小时。”
前段时间,秦淮区红花街道举办了一场另类的“环保时装秀”,叶靖妍拉着妈妈一起,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做了两条公主裙。当天的舞台上,还有用纸皮箱做盔甲的“超人”、用废旧报纸做鱼尾裙的“超模”……叶靖妍说,她参加这个活动就是想告诉更多的人,垃圾分错了是垃圾,但分对了就是宝。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见习记者陈子秋记者江楠陆雨潇侯天卉徐梦云刘畅文/摄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5936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