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在系统分类上属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冠状病毒属的病毒是具囊膜(envelope)、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冠状病毒直径约80~120nm,基因组5′端具有甲基化的帽状结构,3′端具有poly(A)尾,基因组全长约27-32kb,是目前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冠状病毒最先是1937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病毒颗粒的直径60~200nm,平均直径为100nm,呈球形或椭圆形,具有多形性。病毒有包膜,包膜上存在棘突,整个病毒像日冕,不同的冠状病毒的棘突有明显的差异。在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内有时可以见到管状的包涵体。(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NCP”),简称“新冠肺炎”,是指零号病人与流行病学中的指示病例(index case)是两个概念,但容易混淆。指示病例是卫生部门观察到的首个病例,但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个感染疾病的人。即便有指示病例,也很难找出零号病人。零号病人是一种通俗说法,指病毒从动物传到人以后,第一个发病的人。指在一起暴发疫情中符合病例定义,最早发现和报告的病例。指示病例是暴发调查中最重要指标之一,为追踪疫情传播链、分析疫情暴发原因和提出控制措施等提供最直接和最关键的线索和提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目前,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以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流行病学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人群普遍易感。密闭、不通风场所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需加强预防和隔离处理。2019年12月12日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于湖北省武汉市被发现,随后的患者多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或家庭聚集现象;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暂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1月30日,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月7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NCP”;2月11日,WHO将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英文名称为“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简称“COVID-19”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 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 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 传播的可能。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 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 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 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 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 状相对较轻。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来初步了解病史,患者可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回答: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 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 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3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动脉血氧分压(Pa02) /吸氧浓度(Fi02) 300_Hg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02/Fi02 进行校正:Pa02/Fi02x [大气压(mmHg)/760]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 管理。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病原体检测,采集咽拭子、痰液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实时荧光RT-PCR,其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病原体基因测序提示与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 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尤 其是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釆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PCR核 酸检测等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疑似及确诊病例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 点医院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应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 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 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 等。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肝酶、 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有条件者可行细胞因子检测。抗病毒治疗:可试用cc-干扰素(成人每次500万U或相 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ml,每日2次雾化吸入)、洛匹那 韦/利托那韦(成人200mg/50mg/粒,每次2粒,每曰2次,疗 程不超过10天)、利巴韦林(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 韦联合应用,成人500mg/次,每日2至3次静脉输注,疗程不 超过10天)、磷酸氯喹(成人500mg,每日2次,疗程不超过 10天)、阿比多尔(成人200mg,每日3次,疗程不超过10天)。要注意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相关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 等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在临床应用 中进一步评价目前所试用药物的疗效。不建议同时应用3种及 以上抗病毒药物,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时应停止使用相关 药物。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 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原则: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 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氧疗:重型患者应当接受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并及时评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是否缓解。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当患者接受标准氧疗后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法缓解时,可考虑使用高流 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通气。若短时间(1-2小时)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当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⑶有创机械通气:釆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小潮气量 (4_8ml/kg理想体重)和低吸气压力(平台压30cmII2〇)进行 机械通气,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较多患者存在人机不同挽救治疗:对于严重ARDS患者,建议进行肺复张。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应当进行12小时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者,如条件允许,应当尽快考虑体外 膜肺氧合(ECMO )。循环支持: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康复者血浆治疗: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用法用量参考《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对于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影像学进展迅速、机体炎症反 应过度激活状态的患者,酌情短期内(3〜5曰)使用糖皮质激 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1〜2mg/kg/曰,应当注意 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由于免疫抑制作用,会延缓对冠状病毒的 清除;可静脉给予血必净l〇〇ml/次,每曰2次治疗;可使用肠 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对有高炎症反应的重危患者,有条件的可考虑使用血浆置换、 吸附、灌流、血液/血浆滤过等体外血液净化技术。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1、轻症隔离及普通型出院患者:多数患者肺功能损害轻微或无持续残留的肺功能问题,较少产生身体功能障碍。2、重型/危重型出院患者:可能会有全身虚弱、呼吸急促导致身体功能受限,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与胸部CT的检查显示的肺纤维化改变一致,此改变可能持续存在。重症病例患者可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日常生活管理重在预防感染和对疑似及确诊病例进行有效隔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家庭聚集现象,有疑似症状则及时至传染科就诊,需要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医院隔离治疗。注意监测体温,如有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及时就诊。如发病前两周内有疫源地(武汉市)居住或旅行史、有与确诊或疑似患者接触病史,或者有集体发病表现,需及时就诊并主动隔离。1、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如有确诊或疑似患者接触病史,即使暂时没有发热等症状,也需要主动隔离。2、解除隔离需要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2次(至少间隔1天)病原体检测阴性。在传染病爆发流行时,采取的措施包括针对病原体、易感人群、传播途径和疫源地等方面的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暂时没有有效的疫苗,做好个人防护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包括不要去人群聚集处、勤洗手、多饮水、注意休息等。1、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处,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感冒或流感样症状的人;2、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交通工具时,注意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3、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4、注意手卫生,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7、注意多喝水、多休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以提高个体免疫能力;注意营养、合理饮食,肉类、禽类和蛋类要充分煮熟后食用;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目前来看,没有足够证据、数据证明病毒有没有母胎传播风险。但能不能继续妊娠,要综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比如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必要的时候与产科、传染科、新生儿科等医生一起讨论,主要考虑的点在于孕妇的安全。疾控部门专家介绍,打喷嚏的时候直接用手捂住口鼻,会使大量的病菌留在手上,如果不洗手碰触其他的物体如楼梯扶手、门把手等,其他人再用手去接触这些物品时就很容易实现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打喷嚏或者咳嗽的时候用纸巾捂住口鼻,然后将纸巾扔到垃圾桶。如果手边没有纸巾的情况下,用手肘挡住口鼻也是可以减少病毒和细菌传播的。还要记得,咳嗽或打喷嚏后要及时用流动的水和洗手液清洗双手。大蒜提取物是能杀菌,但是从大蒜变成大蒜提取物差距还是很大的~ 目前并没有临床试验数据能证明大蒜的抗病毒效果哦,更别指望它能消毒杀菌了。A: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但目前仍是初步研究阶段。抑制≠预防和治疗,普通人请勿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B:新型冠状病毒确实对酒精不耐受,但是人喝酒以后,酒精会经过胃肠进入到血流当中,经过肝脏代谢排除掉。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病毒进入呼吸道,引起气道和肺的病变。D:热水澡的温度不足以杀死病毒;如果温度和时间真的达到了消毒标准,那会造成烫伤或中暑。WHO官方回复:猫狗身上缺少ace2酶,毒株s-蛋白无法结合,所以出现新变异前,猫狗不会成为新冠状病毒的带毒生物。但是仍要减少出门机会,最好在家与宠物接触后,用肥皂和水洗手,可以显著减少其他常见细菌在宠物和人类之间的传播,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手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冠状病毒也不例外,洗手是明确的预防措施之一。以下情况,都建议大家洗手:外出回家;咳嗽或打喷嚏后;触摸口、鼻、眼之前;吃饭前;做饭时,处理食材之前和之后;上厕所后;接触过动物之后。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与接触传播;尚无证据证明,病毒会在空气中传播。但在防范他人将病毒传染给我们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要把病毒风险传播给他人。在确保自己无密切接触疑似或确认患者、无不适症状下,目的地与途中没有他人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不戴口罩。普通竹炭纤维口罩的材质本身不够致密,无法起到预防感染目的。而医用外科口罩有三层,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舒适层。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呼吸道感染,无法防霾。N95型口罩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9种防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N”的意思是不适合油性的颗粒(炒菜产生的油烟就是油性颗粒物,而人说话或咳嗽产生的飞沫不是油性的);“95”是指,在 NIOSH 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过滤效率达到 95%。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可以防霾。而有没有呼气阀其实都不影响对佩戴者的呼吸保护 。简单地说,有呼气阀的N95可以保护佩戴者,但不保护周围的人。对于病毒携带者,应该选用没有呼气阀的N95。对于普通人来说,因风险较低,使用过的口罩可以直接丢进垃圾桶。用开水烫口罩、微波炉加热、洗衣机清洗,都无法避免污染容器,同时也会破坏口罩的防护能力。飞沫传播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能实现,飞沫传播一般在1-2米之间,一般情况下距离传染源1米外是相对安全,而打喷嚏咳嗽时产生的飞沫会比普通距离远一些在2米之内。A:口罩厚度和防护效果不成正比,比如医用外壳口罩摸上去就比较薄,但过滤效果很好。C:维生素C可以帮助人体维持正常免疫功能,但不能增强免疫力。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维生素C只起到辅助作用。D:病毒通过快件传播的风险较低,并且国家邮政局会严格落实快件的派送安全,收完快件及时洗手就可以。在疫情之下,我们还是要坚持自我防护,保护好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要相信,有多少黑暗,就有多少不断点燃的希望。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一起加油!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4440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