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南京:垃圾分类同参与文明城市共努力
2022
10-24

南京:垃圾分类同参与文明城市共努力

  2020年11月,南京正式实施《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行垃圾分类。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一环保举措,老百姓还自编了顺口溜“能卖钱的——蓝桶桶、易腐烂的——绿桶桶、有毒有害——红桶桶……”

  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既需要久久为功,也需要广泛发动群众。两年来,垃圾分类效果如何?近日,本报记者在宁探访多个小区,走进垃圾分类一线,近距离观察全社会如何联手打好这场保护环境的生态战。

  住宅小区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如何处置,一直是小区管理的难题。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石埠湾花园小区率先探索,在小区内配建了两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和大件垃圾堆放点,为居民解决了这一烦恼。

  石埠湾小区是石埠桥片区民生保障性住房。小区交付初期,居民集中装修,建筑和大件垃圾随意堆放,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为此,石埠桥社区联合街道城管科多次召开民主协商会,征求居民关于临时堆放点的建设和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建设环保屋实施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先后投入建设配备了智能设备的垃圾分类环保屋4座,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大件垃圾临时堆放点、两网融合资源回收驿站各2处。

  现在的石埠湾小区,道路宽阔整洁,电子屏、宣传栏中随处可见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秋山苑垃圾亭房不仅配备了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屋内还安装了消杀除臭、灭蚊除蝇的装置。如不细看,很难发现这就是堆放垃圾的地方。10点左右,一辆带有“垃圾分一分,环境十分美”宣传标语的三轮车向环保屋驶来,车里装的是居民淘汰的桌子、沙发等废弃家具。志愿者们合力把这些大件垃圾整齐堆放在亭房内。据了解,大件垃圾临时堆放点开放的时间为每日8点到17点。如果有体积较大不方便搬运的垃圾,居民还可以联系社区或物业协助清运。“之前家里被这些用不着的东西堆得满满当当,也不知道往哪放,有了这个堆放点,方便多了。不要的东西都能往这拉。”居民沈大爷说道。

  小区除了设置大件垃圾堆放点,还依托第三方服务公司,在秋山苑、云霞居各设立一处两网融合资源回收驿站,居民将可回收物搬运至回收驿站,经第三方服务公司工作人员现场清点称重后,可按照市场实时价目表兑换成等值现金。居民王大爷拎着满满两袋玻璃瓶和纸板前来回收驿站,经过工作人员分类、挑选、称重,共卖了5.5元。手里攥着钱的王大爷说:“现在家里的废品我都会攒着,隔一段时间来卖一次,价格跟外面都一样,非常方便。”回收人员倪皓南表示,他们每周来一次,一次能收1200斤左右,回收后的可回收物用专车集中清运至街道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分拣站,进行进一步处置。

  在南京市六合区冶山街道的垃圾分拣站,所有可回收物品按照泡沫存放区、金属类存放区、大件拆解区、纸板类存放区被分区摆放。这里的垃圾分拣站主要用来收集处置本街道各个居民小区、街道产生的大件垃圾,对大件垃圾进行集中拆解、资源化处理,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街道志愿者们带着厚手套进行大件垃圾拆解以及玻璃瓶的挑拣,他们说:“这些垃圾个个都是‘宝’,1吨废塑料可以回炼600公斤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减少1200吨纸的林木砍伐。1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1吨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

  除了有机垃圾资源处理站、生活垃圾收集站,冶山街道还设置了22个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点和6个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亭房。源头收集、中端收运、末端处置。通过“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街回收转运”的模式,街道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26%。

  做好垃圾分类,转变垃圾处理观念是关键。南京自生活垃圾全面强制分类以来,依托4万余名垃圾分类志愿者的耐心宣导,大多数居民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垃圾分类参与率和正确率也在不断提高。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正陆续加入这支志愿者队伍,他们活跃在大街小巷,奔跑在城市乡村,积极争做垃圾分类的宣传“播种机”,推动垃圾分类知识进社区、进村宅、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进公园,通过一项项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垃圾分类。

  农民画是南京六合区冶山街道的一张名片,街道因地制宜发挥自有特色,以农民画与垃圾分类相结合,将垃圾分类主题的农民画绘制在宣教馆的墙面上,色彩浓郁、主题鲜明,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街道志愿者之家展台上,摆放着志愿者和幼儿园小朋友们共同制作的变废为宝的手工制品,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以小朋友带动家庭,共同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志愿者说:“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通过这些趣味活动让更多人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从而学会如何正确地垃圾分类。”他们表示,刚开始工作确实困难,居民不仅会抵触而且也不清楚怎么分类。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和宣传,不仅年轻人可以正确分类投放,农村老人也开始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了。

  江宁区谷里街道清洁管理所朱晨每周都会参加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小区、广场、村(社区)活动现场,总能看到他向居民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的身影,通过“分类知识问答”小转盘、发放宣传页、现场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等多种形式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垃圾分类是一场保护环境的生态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作为志愿者,更要锲而不舍地坚持和付出。”朱晨说。

  南京家禾齐修幼儿园老师陈二丽通过“21天习惯打卡”引导孩子及家长每日开展垃圾分类行动,从“知道”转变成“习惯”。此外,还以“趣玩垃圾分类,乐享健康生活”为主题开展亲子运动会,以亲子互动形式让家长和孩子们感受身边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价值。陈二丽说:“幼儿园将垃圾分类融入到各个环节和领域中,并以游戏化教学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课堂,老师们集思广益、研究创新,设计出了一节节精彩的、充满趣味性的课程,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掌握并运用垃圾分类知识点。”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对社会治理能力的一大考验。全面做到垃圾分类回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所有人同参与、共努力,每户家庭、每个人都养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才能保证垃圾分类处理链条有序运转。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