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长假,市民晒出“家门口旅游”美照的同时,有人抱怨扔垃圾不方便,呼吁景区要增设垃圾桶;但有人坚决反对,像蠡湖、惠山这么漂亮的山水景观,就不应该放垃圾桶,谁产生垃圾谁带走处理。
疏林透湖后的蠡湖风景区湖光山色跃入眼帘,秀出了“美丽无锡”,令人赏心悦目。家住附近的王女士每天都要带着孙子来此游玩。当她在孙子最喜欢的一个休憩座椅上休息时,总觉得有点不太舒服——原来一个废物箱就靠在座椅边。王女士仔细观察了一下,认为沿着步道设置的废物箱多了一点,最密集处不到30米就有一个,没有必要。
但国庆节期间,这些是废物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不时有垃圾满溢。另外,在“最美露营地”——蠡园西侧的蠡岸营地,每天中午路边的几处240升垃圾桶集中堆放点就会出现第一波垃圾投放高峰。从下午至晚上,每个垃圾桶都是“高位运行”。10月1日至3日,营地最闹猛的时候,还会出现垃圾外溢现象。
今年,登山亦是受市民欢迎的休闲活动,尤其是10平方公里的惠山景区已成为市民开展轻越野活动的最佳场所,每天有上万人在20余条登山道上健身。但在多条小道旁,垃圾随处可见,部分地点甚至形成了规模可观的垃圾堆。在石门步道,仅有的几位保洁人员每天在海拔100米以下的区域忙得不亦乐乎,另外2/3以上的石阶及两侧无暇顾及。有市民认为,应在山上遍设垃圾桶,这样市民才不会乱扔垃圾。
我国现行的《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对居民生活区域和道路等公共场所的垃圾桶和废物箱设置有着明确的规定,如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公共场所的废物箱设置间隔在50至400米之间。
惠山古镇景区文化总监金石声认为,在湿地、山林等景区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是非常必要的,国家在《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规定:“垃圾箱布局合理,标识明显,造型美观独特,与环境相协调。垃圾箱分类设置,垃圾清扫及时,日产日清。”
无论是1A级还是5A级景区都要做到这一点。惠山古镇景区从山下到山上,遍布历史人文景观,要求游客拎着垃圾观景肯定行不通。因此,即便是山上,也要合理设置一些垃圾桶和废物箱,方便游客投放的同时,也要便于景区收集转运。
蠡岸营地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五一和国庆两个假期,露营的市民已养成了垃圾不落地、文明旅游的好习惯,大家普遍认为“为了最美风景线,帐篷边不宜放置大垃圾桶”,对于自己产生的垃圾可以多走两步路,投放到几十米外的集中收集点。
疏林透湖后,蠡湖沿线增添了休憩座椅、直饮水等便民设施,提升了30座公厕、锻炼场地的服务品质,百姓的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蠡湖景区的相关负责人最近又忙着为废物箱“选秀”,力求在设计上做出创意和美感,与美景相得益彰。此外,在人性化和细节化上下功夫,今后遇节假日,景区将在部分区域增设垃圾桶和废物箱,平日里则收回库房;同时,在人流高峰时不能使用生活垃圾收集车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用电动三轮车等小型车辆及时转运垃圾。
10月1日,新吴区的一支登山队来到惠山进行“一枝花”线路越野跑活动。跑着跑着,大家发现山顶附近有不少垃圾,相比一个月前,有些垃圾堆的规模日长夜大。于是,大家停下脚步,将垃圾装袋带下山。
他们的行为,受到了市民的赞誉。无锡市路跑协会副会长蒋文豪认为,“无痕山林”原则应该是每个热爱大自然的市民自觉遵守的。
“无痕山林”作为一种户外生活方式,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中期,旨在提醒人们在自然中活动时,关注并身体力行地保护与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目前已在全世界户外运动爱好者中广为流行。“无痕山林”最核心的理念是对环境的尊重和最小冲击,要求人们事前有充分的计划与准备、在承受力范围内的地点行走宿营、适当处理垃圾、保持环境原有的风貌、减少用火对环境的冲击、尊重野生动植物、考虑其他使用者。
蠡湖景区的工作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常会向露营者“倡导垃圾不落地”,带走照片、回忆的同时,只留下轻轻的足迹。“无痕”的理念越来越为市民接受。
蒋文豪表示,在惠山上清理垃圾难度大、风险高,有必要在登山者中广泛推广“无痕山林”理念,不让垃圾“白了惠山头”,最终让惠山像生态保护区一样不设垃圾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2007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