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都市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重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成都市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法规、政策、标准及设施体系建设,推动生活垃圾由混合处理向分类处理转变。
2020年盛夏,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走进成都居民小区,实地调研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链条处理模式;随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调研组莅临成都,调研成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行来蓉,对成都生活垃圾分类项目督察检查……成都,备受关注。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城管委党组书记、主任刘霞到成都环境集团进行现场调研并听取工作汇报
作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成都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法规、政策、标准、工作及设施“五大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出“全社会参与、成建制推进、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生活垃圾分类成都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含可回收、有害、厨余和其他垃圾四大类)产生量约30600吨/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8.5%、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环利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的决策部署,市城管委加快推进长安静脉产业园区建设,新建了包括长安垃圾填埋场(三期)、万兴环保发电厂、垃圾渗滤液处理厂等多个项目,静脉产业园初具规模,有效助力了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及循环经济建设。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城管委党组书记、主任刘霞调研参观万兴环保发电厂(二期)
2020年12月30日,成都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点火仪式在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狮子村的成都万兴环保发电厂(二期)举行,成都万兴二期、邓双、简阳、宝林4座环保发电厂项目点火投运,全市环保发电厂增加至9座,焚烧处置能力达1.58万吨/日,形成了以焚烧为主、填埋作为补充和应急的处置格局。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行进,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有别于传统意义工厂的现代化建筑体,蓝白相间的装潢中间有玻璃窗装饰的透明连廊,一朵高高耸起的绿色“莲花火炬”很难让人想象,这里是垃圾焚烧发电厂!
万兴环保发电厂(二期)入口处有一张大屏幕,屏幕实时显示了垃圾焚烧炉在运行状态下的各类监控数据,如粉尘、二噁英、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氯化氢等,数据也会同步上传至相关监管部门进行公示,让到访参观的市民一目了然。
在垃圾仓展示区前,映入眼帘的是近20层楼高的垃圾仓。现场工作人员稳稳地移动着手柄,隔空挥舞着两只巨大的钢爪,一把把抓起垃圾,投入焚烧炉。
“在投入到焚烧炉之前,这些垃圾已在垃圾仓里堆放5—7天,经过发酵、脱水,热值提升后非常适合燃烧。”
解说员介绍道,垃圾仓里采用了负压密闭技术,还同步装有数台一次风机,可以将垃圾释放的臭气直接抽进焚烧炉作为助燃气,所以大家在垃圾吊操作间里也闻不到任何臭味!
2022年1-8月,成都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92%,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此外,成都作为全国首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之一,以推进餐厨垃圾源头“减量化”、收运“规范化”、处置“资源化”、工艺“多元化”为目标,积极推动开展前端“油水渣”分离减量试点、分布式小型处理设施建设等工作。
强化社会协同处置,积极探索经济、环保的处理技术路径,形成了源头分类减量、政府与社会协同收运、“集中规模化+分布小型化”餐厨垃圾处置模式,强化就地处理设施建设和社会处理单位一起管理的共治模式,让商业综合体、酒店、机关、居民小区都成为参与者。#文明成都大美蓉城#
在锦江区太古里博舍酒店,全自动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用于就地“解决”酒店内自有西餐厅产生的厨余垃圾。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不会产生任何的残渣,能高效实现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
在成都市高新区管委会厨余垃圾处理专用处置室内,一台日处理3吨的设备,每日负责处理其机关食堂供餐活动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实现了固液分离、油水分离。
2020年,成都创新提出“整体实施、成片推进”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模式,以街道为单位,形成从前端投放到末端处理的完整链条,有效破解垃圾“前分后混”问题。
这一年的初夏,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现场会在高新区召开。与会者一起来到高新区肖家河街道,现场学习生活垃圾全链条处理模式的“分类秘笈”。
在国际花园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内,分类垃圾桶摆放整整齐齐。在这里,除了标明不同垃圾的种类外,还有3个显眼的指示牌,分别标注了“垃圾分类投放时间”“24小时投放点所在位置”以及“垃圾去向、清运时间”。
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清运时间不同。其中,可回收物为10:00-11:00;其他垃圾为7:00-8:30和13:30-14:30;厨余垃圾为9:00-10:00和14:00-15:00;有害垃圾为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清运。
每当要进行厨余垃圾收运时,垃圾收运员就会带着绿色的空桶到小区内实行“以桶换桶”:将车厢里的空桶移到地面,再将装有垃圾的桶放到称重器上,称重、录入系统后转移到车上,整个过程不到2分钟,既提高了处理效率,又杜绝了“后混”。
生活垃圾全链条处理模式的关键还在于分类处置。在肖家河垃圾分类处置中心,垃圾可以不出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就完成从分类投放到分类处置全过程。
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小小的处置中心包括了厨余垃圾处置、厨余垃圾信息化管理、其他垃圾转运、可回收物的分拣、有害垃圾暂存等功能,一举成为街道的“小型静脉家园”。
同年,《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由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条例》共10章78条,明确了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以及生活垃圾投放、清扫、分类收集、转运和分类处理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具体要求,强化生活垃圾管理“减量和分类”要求,强调生活垃圾管理是本市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创新提出“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思路,并将垃圾处理生态补偿等写入《条例》。
《条例》的实施标志着垃圾分类从倡导行为转变为个人的责任,成都正式进入垃圾分类全面法治化阶段。
次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成为我国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而这个初春,卖废品这个“小”行为,在成都悄然兴起,成为了“碳中和”的助力之一。
2021年5月11日,市城管委邀请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前往大悦城商业综合体、全国首个“碳中和”小屋示范点,现场调研并听取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汇报。
来到武侯区万虹路一小区门口,一间占地24平方米的“垃圾分类(碳中和)小屋”玻璃房,内部被格挡成纺织、玻璃、塑料、金属、废纸5个区域,房间一角放了一把特别的“称”。
“碳中和与垃圾分类结合的关键是这把秤,它除了称重,还会算出可回收物对应的碳中和数据。”
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演示,他将一堆废纸板放在称上,在显示屏上选择废纸类后,显示屏随即显示重量为1.6公斤,并出现更多细分类选项,再选择纸板箱,点击确认,显示屏出现了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后,手机屏幕上显示:“本次收入1.92元,碳中和0.001吨”。
“这个数据相当于因为该行为而减少的碳排放量,可以抵消掉一部分自己各种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所以叫‘碳中和’,通俗地说就是‘碳抵消’。而卖废品的钱不仅可以直接提现至微信钱包,碳中和的量还能换算成碳币,在手机应用商城里买东西,也可以积累到100个碳币提现。”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碳中和”小屋已运营一年半余,它的出现,畅通了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的渠道,还调动了周围市民群众垃圾分类积极性。
如今,小小的“称”已迭代升级为“碳足迹碳中和计量仪”,大大的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碳中和”的相关资讯,同时能直观地看到每一位用户的碳中和排名。
“去年6月底,李阿姨就已经累计了1个绿豆,相当于1吨碳中和量,我们为她颁发了我司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联合发出的‘碳中和’证书。”工作人员李俊介绍到。
此外,成都的“碳中和”小屋也从1个增加到4个!除了万虹路“碳中和”小屋外,四川绿豆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还分别在武侯区簇锦街道铁佛社区、团结社区,以及蒲江县设立了“碳中和”小屋,让更多的居民践行垃圾分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设立了垃圾分类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推动增配厨余垃圾收集车,推广厨余垃圾以桶换桶收运模式,在“碳惠天府”平台上线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大件垃圾预约收运模块,建立分类收运体系。
目前,全市共配备厨余垃圾收集运输车1100余辆,261个镇(街)均制定了分类收运线路图、时间表,分类收运逐步规范,垃圾分类基础不断夯实。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1741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