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对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163号提案答复的函(《关于在绵阳市推进垃圾分类的建议》)
2022
09-29

对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163号提案答复的函(《关于在绵阳市推进垃圾分类的建议》)

  您提出的《关于在绵阳市推进垃圾分类的建议》(第163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起步于2011年,在城区宏杰花园、盛和枫景两个小区进行了垃圾分类试点。2015年,我市分别在市委、市政府机关(火炬广场)、绵阳一中、九洲集团公司总部(园艺山)、宇环花苑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四个一”试点。2019年12月,我市按照省、市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要求和部署,以区(园区)为主体,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城区已整体推进分类街道(镇)有3个、社区有19个,665个小区已实现垃圾分类投放,占比70.44%。城区1261家公共机构已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市区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已达到全覆盖。城区设有再生资源打包网点400个、可回收物分拣点4个,各类转运站25座;采用市场化作业方式,投入机械化清运车辆102辆、厨余垃圾车54辆、可回收物收运车辆65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12%。

  (一)机制体制建设情况。一是完善制度建设。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不断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先后印发《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方案》《绵阳市2021年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绵阳市2022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方案》《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宣传方案》《绵阳市生活垃圾四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操作规范》《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置及管理规范》《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督查暗访制度》《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办法》《绵阳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二是加强统筹考核。按照“管行业必管分类”工作原则,在全市各行业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形成全社会齐头并进态势。市住建委作为牵头统筹协调部门,将垃圾分类纳入绩效考评范畴,结合工作推进成效逗硬奖惩,促进各行业有效开展分类工作。

  (二)开展试点示范情况。各区(园区)均已开展分类试点工作。游仙区分类试点已初见成效,探索出东原长岛小区生活垃圾“四分类”(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模式,并初步具备可复制可推广示范作用。安州区全域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分类设施已全部安装完成。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已建成绵阳市第一、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规划建设第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到2023年全市垃圾焚烧处置能力将达325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占比将达90%以上。已建成厨余垃圾处理厂3座,其余4座餐厨垃圾处理厂正在建设中,预计在2023年底前建成,实现餐余垃圾处置厂全域覆盖。乡镇垃圾设施覆盖率达100%,行政村收转运覆盖率达99.32%,自然村组收转运覆盖率达99.63%。二是绵阳城区分类系统基本形成。建立其他垃圾收运体系,城区日产垃圾约1500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4000余处、分类箱6000余个、转运站25座,分类后其他垃圾全部进行焚烧发电处置。完善厨余垃圾收运体系,建立餐厨废弃物信息管理监管系统,对餐厨废弃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节进行智能监管。将收集后的餐厨废弃物统一运输至绵阳市餐厨处置厂处置,处理规模200吨/日。建立可回收物收运体系,对可回收物进行分类收集。设置有害垃圾收集装置,定期收集到暂存点,并在生态环境部门的指导下转运至具有处置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置。

  (四)宣传教育开展情况。印发《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宣传方案》,制作《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宣传片》,通过自媒体、微信平台、社区楼宇等广告位巡回播放,多形式举办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户外宣传活动。结合“世界城市日”,开展主题活动“进校园”,在安昌路小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公益讲座,编印《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专刊》,并发放2万余份到各中小学校,实现分类知识入脑入心。机关单位通过邀请大学教授、行业领军者等专业人士,从政策解读、分类方式、案例呈现等方面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了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和参与率。

  (五)成立垃圾分类工作提速督查专班。为进一步提高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质量,切实解决现阶段工作推进整体滞后问题,成立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速督查专班,全面负责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督促检查、指导各地有序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含项目推进)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委正编制《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绵阳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着力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四大垃圾分类体系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二)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各县(市、区)、园区为主体,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以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为基本类型,确保有害垃圾单独投放,提高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单独投放比例。主城区继续以街道、社区为单位开展试点,通过扩大试点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三)加快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针对前端分类投放设施、运输设施、末端大件垃圾处置设施方面短板,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打通工作堵点,形成闭合的垃圾分类、运输、处置体系。因地制宜规范设置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同时配套完善分类运输车辆,鼓励建设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和收集体系。

  (四)加快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我委已启动《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同时加快印发生活垃圾分类评估办法、考核办法、检查制度、奖惩措施、责任制度等相关文件,建立以法制为基础的保障体系。

  (五)探索垃圾分类奖补机制。加快研究出台垃圾分类奖补方面支持政策,适时制定分类奖补政策或办法,激励各区(园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六)建立日常宣传和工作督导机制。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培训工作,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常态化。同时,建立一支督导队伍,加强对垃圾分类指导和人员的业务培训,在城区建设一批业务骨干和志愿者队伍,引导督促分类工作开展。

  (七)进一步规范统一垃圾分类设施及标志。我委正编制《绵阳市垃圾分类指导手册》,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四分法”进行分类,加强全市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规范统一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标准。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