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张家沟村,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屋,每家每户门口都摆放着“蓝、红、绿、黑”四色垃圾桶,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的黄河谷地,境内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此间处黄河上游,河水常年清澈,素有中华母亲河“少女时期”之称。然而,农村垃圾处理却一直是困扰当地的一大顽疾。
“以前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垃圾是由环卫公司每7天进行一次集中清理,近60天才进行一次垃圾填埋,垃圾长期堆放气味难闻得很,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国土资源浪费,处理不当容易形成二次污染。”张家沟村驻村刘军说。
为了彻底告别“脏、乱、差”,今年,张家沟村在青海省红十字会和贵德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投资70万元实施红十字博爱生态家园项目,购置了小型垃圾焚烧炉及配套设施,并从垃圾分类清理入手,为每户配制4个垃圾桶进行投放。
“我们先后召开项目意见征求会、推进会、宣传动员会,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张贴海报、现场指导等方式引导村民进行准确的垃圾分类,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刘军感慨,项目的实施,不仅做到了村庄垃圾不出村、垃圾填埋明显减少、垃圾焚烧堆肥循环处理、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据了解,张家沟村垃圾焚烧堆肥处理点会按每周两次的频率挨家挨户上门回收垃圾。“如果村民家里有红白喜事,垃圾比较多的话,可以提前跟处理点提前联系,我们会按村民的需求提前上门转运,无需等到规定的时间。”刘军说。
此外,为了激励村民,张家沟村还建立了垃圾分类“红黑榜”以及积分奖励机制。今年76岁的张家沟村民毕秀英就曾通过积分兑换过一些生活用品。“虽然我年纪大,可是垃圾分类做的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差,红色的是干垃圾,绿色的是厨余垃圾,黑色的是需要填埋的,蓝色的是可回收垃圾,次次都能拿到满分。”
在张家沟村垃圾焚烧堆肥处理点,2位工作人员正在焚烧炉旁工作。其中一位名叫白奋云,是本村村民。“我今年62岁,身体虽硬朗,但出去打工肯定找不到工作,如今我在家门口就业,一个月能拿2500元,对家里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白奋云笑着跟记者说,既能赚到钱又能美化居住生活环境,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据悉,目前,张家沟村在实现垃圾减量无害化处理的同时,立足经济效益研发生产出了垃圾生物肥,实现了“变废为宝”。“垃圾焚烧点对垃圾充分焚烧后产生的炉渣可用于道路建设、填埋场覆盖材料;餐厨垃圾、动物粪便、通过高科技堆肥设备进行生物发酵,可生产出优质的绿化及园林用肥,通过生物肥生产销售,就能达到既美化环境又增收的目的。”刘军说。(完)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37965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