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今年7月1日起施行,多项条款与食品生产经营行业有关。记者昨天走访发现,沪上餐饮单位、农贸市场和生鲜超市已未雨绸缪,纷纷采取垃圾分类减量举措。
一周前,下班去买菜的朱先生发现,盒马鲜生上海新荟城店餐饮区多了台蓝色机器。服务员说这是智能回收机,专“吃”顾客投放的塑料和玻璃制品。
朱先生扫描机器屏幕上的二维码,在小程序里选择要投放的可回收物种类,一个孔洞便自动打开。把一个塑料瓶扔进去,朱先生账户上立刻增加4点“章鱼币”,积累足够多的“章鱼币”可在兑换中心兑换手机话费或食用油、面粉、大米等商品。
“投放才3天,机器就满了,大概有600多个塑料瓶或玻璃瓶。”盒马鲜生新荟城店客服主管蓝天说。
智能回收机运维商“章鱼回收”相关负责人郑富宁表示,设备可根据各类商户实际产生的垃圾情况调整。比如,在综合型商超,可增设纺织品回收柜;在写字楼集中的商区,增设纸张回收柜等。可回收物将在“章鱼回收”的专用中转站分拣、压缩,再送到专业处置企业“变废为宝”。
截至目前,共有5家盒马鲜生上海门店设置这款智能回收机,计划年内覆盖所有上海门店。盒马鲜生每天产生大量的塑料、泡沫、玻璃、纸等食品包装废弃物,在店内设置一个回收点,可让消费者顺便分类投放垃圾,客观上缩短垃圾分类回收的路径和周期。
《条例》明确,新建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场的,应当按照标准同步配置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已建成的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场湿垃圾产生量达一定规模的,应当按照标准配置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鼓励产生湿垃圾的其他单位配置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
江杨北路上的江杨农产品市场平均每天成交蔬菜超1800吨,繁忙的交易和物流衍生出大量生活垃圾,仅果皮菜叶等湿垃圾和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等不可食用废弃物的日均产生量就达30吨左右。记者在市场一处湿垃圾集中投放点看到,一大堆白菜叶被铲车推到一个角落,足有3米高,两名保洁员爬上爬下将泡沫盒、塑料袋等干垃圾从中挑拣出来;附近猪肉库房一角,管理员正将从摊位上收来的几十斤“垃圾肉”放入专用冰箱。市场相关负责人金阳说,经过初步分拣的果皮菜叶和冷冻过的“垃圾肉”会进行毁形、切碎等简单处理,由专人回收,送往蚯蚓孵化养殖基地,成为蚯蚓的“口粮”。
据透露,原本江杨农产品市场的生活垃圾除少部分得到资源化利用外,大部分仍通过环卫公司收运后送去填埋或者焚烧处置。去年3月起,市场的生活垃圾处置与蚯蚓基地对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显著提升。把湿垃圾送给蚯蚓吃,还能大幅降低市场的运营成本。蚯蚓基地从市场免费拿走湿垃圾,在垃圾清运费上“打折”。此外,市场还能节省仓储成本。
现在,与江杨农产品市场对接的湿垃圾处置基地,今年消纳能力预计达500吨/日。
沪上众多餐饮服务单位高度关注《条例》,尤其是“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这一条款。根据《条例》,违者将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除了筷子、调羹,还有哪些算不能主动提供的一次性餐具?餐盒算不算?”“对外卖而言,盛放饭菜的一次性餐盒无法替代,消费者下单后,饭店或平台只能提供,这算不算‘主动提供’?”对上述条款,不少餐饮单位和网络订餐平台都有类似困惑。
记者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管理部门将制定餐饮服务不得主动提供的一次性用品目录,最快在5月出台。目录以外的一次性用品将视为“有必要提供”,餐饮服务单位可提供给消费者。
尽管目录尚未出台,但记者发现,不少餐饮企业已开始主动减少甚至取消部分一次性餐具使用。记者在茂名北路与吴江路交界处的肯德基餐厅注意到,原本用来盛放鸡翅、薯条、鸡块、蛋挞等食品的一次性纸盒、纸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黑色的网兜状餐篮,餐篮垫了一层薄薄的防油纸,以免食物直接接触餐篮。肯德基方面表示,这种可循环餐篮最早于2016年12月在山东济南一家餐厅试点,去年下半年开始在上海推行,目前正在全国推广,已覆盖5000多家肯德基餐厅,预计每年将节约超过2000吨纸张,减少门店近两成的用餐垃圾。(记者 陈玺撼)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7月1日起施行,不得主动提供的一次性用品目录最快5月出台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33751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