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7月11日电 7月4日中午,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建新村村民王正英家院子里坐满了人,大家讨论着网上流传的垃圾分类段子,不时传出笑声。
对于垃圾分类这件事,建新村村民并不陌生。早在今年4月,建新村村民就已经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行走在建新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着一蓝一绿两个垃圾箱。这两个垃圾箱里,就装着建新村垃圾分类处理的秘密。
对村民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是中里镇党委政府和建新村村“两委”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
作为曾经的贫困村,建新村用四年时间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脱贫道路,并于2018年成功实现“村摘帽、户脱贫”。
“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还要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人居环境整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市中级人民法院派驻建新村刘欣说。
过去,建新村共修建了15个垃圾池,用于堆放村民的生活垃圾。为方便村民使用,这些垃圾池都修建在路边,没有经过分类处理的垃圾乱七八糟地堆放在此,不时还会有猫、狗等动物将垃圾翻刨到路上。
“每次去垃圾池丢垃圾都臭得很,要捂着鼻子才行。”村民们对这样的垃圾池又爱又恨。
不仅仅是卫生问题,建新村党支部书记陈光清介绍,建新村位于雅上线复线上,每天都会有外地车辆经过,糟糕的环境和臭烘烘的垃圾池严重影响雅安旅游城市的形象。
今年3月,建新村正式启动这项工作的前期筹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走访调研、外出学习借鉴经验、上网查资料……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忙得不可开交。
终于,一套适合建新村的垃圾分类处理实施方案成功出炉,并于今年4月正式实施。
结合该村实际情况,建新村的垃圾分类分为四种:还田垃圾、掩埋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其中,果蔬皮等可以作为农田肥料的垃圾,由村民自行倾倒在自家农田处理;死掉的家畜家禽,由村民在远离居住点的郊外进行深挖掩埋;废纸、废铁、玻璃瓶、塑料瓶、旧家电等可回收利用的物品,村民整理后放置到家门口的绿色垃圾桶,由废品收购人员和保洁员上门清运;除以上三种垃圾以外的其他垃圾,村民用垃圾袋装袋后放置到家门口的蓝色垃圾桶内,由保洁员上门清运。
“垃圾箱由村两委统一采购,每户每年收取一定的垃圾分类处理管理费,由村里的保洁员在固定时间上门收集和清运垃圾。”陈光清介绍,如果不按要求进行垃圾分类,保洁员有权拒收垃圾。
开展垃圾分类处理以来,建新村发生了哪些变化?村里的保洁员胥珍强体会最深刻。
作为保洁员,胥珍强每天负责清运5个村民小组200余户村民的生活垃圾,清扫部分道路。
过去,胥珍强每天清晨4点起床,5点开始打扫道路卫生,7点清运垃圾。按照正常流程,他大约会在上午10点完成每天的垃圾清运工作。
“从早到晚不停都有人丢垃圾,如果不及时清运就会发臭,还会被猫、狗翻得到处都是。”胥珍强坦言,为了保持村内环境整洁,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垃圾打交道,10点完成垃圾清运一直是奢望。
开展垃圾分类处理以来,胥珍强只需将每家每户分类打包好的垃圾带走即可。并且由于大量的还田垃圾、掩埋垃圾由村民自行处理,他每天需清运的垃圾量大大减少。
对于垃圾如何分类,建新村村民有着自己的经验。“能卖钱的就是可回收垃圾,能当肥料的就是还田垃圾,死掉的禽畜就是掩埋垃圾,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村民王正英分享她的垃圾分类办法,“还是简单,不复杂。”
“农村情况特殊,很多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所以目前垃圾分类还做不到像上海市的垃圾分类那么细。先从简单的开始,在进行的过程中查漏补缺,慢慢完善,给村民一个适应过程。”刘欣称,接下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准备邀请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雨城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来给村民讲课,让村民树立更强的环保意识,了解更多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李晓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3156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