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再生资源价格的下跌,回收市场的“拾荒者”大军开始逐渐降温,出现了“利小而不收”的情况,导致一些低附加值可回收垃圾,在街头巷尾随意丢弃,最后也只能通过清扫、清运,并以焚烧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置。这些被随意丢弃的垃圾,不仅造成视觉污染,同时也在浪费着资源。促进两网融合已是破解难题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途径,解决人民大众改善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中央这些发展战略和精神,要求我们加强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找出一条突破“垃圾围城”和“垃圾围村”的路子,还给城乡居民一个天蓝、地绿、水净、气清的生态环境。
突破“垃圾围城”、“垃圾围村”、解决城乡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对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和资源化,把占进入终端处置量40%的低值可回收物和40%的餐厨废弃物从垃圾中分离出来,纳进资源回收轨道,成为循环利用的再生资源,从而把进入终端处置的线),最大程度地减少填埋量和焚烧量。
参照广州经验,要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就要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广州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生活垃圾回收处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类投放是影响后面各个环节能否进行的第一环节。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与环卫系统的垃圾清运网络高度融合,形成协同运转的两个轮子,是支撑这个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
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垃圾处理体系,实行“两网融合”,包括以下5个主要环节的内容:
1、首先明确生活垃圾处理原则和技术路线。确定“先减量、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后无害化焚烧、生化处理,最后填埋”的垃圾分类处理技术路线,对垃圾分类管理全流程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融合环卫系统、再生资源系统的功能,明确各环节的工作内容、部门职责,构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全流程设计,推动各职能部门联动合作,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城管环卫系统与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协同联动,还要调动宣传、商务、发改、街道、社区、物业等部门联动。
2、建立分类投放模式。采用宣传、奖励、惩罚等多种措施,引导居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比如广州,市政府确定了“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的垃圾分类原则,在780多个社区开展“定时定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试点,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四大类,设置相应的投放容器,引导、约束居民按规范要求分类投放垃圾。广州市供销社把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与环卫系统垃圾收运网络相融合,在全市设立3100多个可回收物回收站(点),这些回收站(点)与垃圾收集站合并设置。市供销社还在环卫压缩站和垃圾转运站旁配套建立再生资源中转站,在街(镇)建立专业或综合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将传统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和垃圾收运点进行功能上的整合,实现垃圾与低值可回收物分类收集和储运。
3、建立分类收运体系,改混合收运为分类收运。广州的实践是这样做的:在城市生活垃圾收运方面,由市政府出资购置454台餐厨垃圾专运车和有害垃圾专运车,优化分类收运线座,建立有害垃圾临时储存库60个,强化有害垃圾监督管理,对分类投放的垃圾实行分类收运。在完善农村垃圾收运体系方面,广州36个乡镇已全部完成“一镇一站(压缩站)”建设,6268个自然村基本建成了1个以上生活垃圾规范收集点,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市(区)处理”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在协同收运工作机制方面,广州市供销社把社区回收站点免费交给环卫工人使用,低值可回收物由城管收运系统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由供销社再生资源企业按市场价格收购,回收企业与政府共担相关费用。市供销社把政府对低值可回收物每吨90元的补贴分配到分类、回收、处理环节。居民、环卫工人、企业等共享了利益,其中环卫工人在分类收运可回收物中增加了收入,供销社企业减少了运输成本,实现了多方共赢。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30507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