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叶薇)井盖下藏个小盒子,内置传感器,不仅可以感知井盖有没有被随意打开,还能监测井下水位。位于南京西路街道的300多个“聪明”井盖这个月告警21次,故障15次,所有的数据都在政府管理部门的平台里“跑动”……通过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上海的城市管理越来越精细化,一张整合了各种智慧城市感知设备的灵敏网络,覆盖街区社区“神经元”,共同打造城市大脑。
昨天下午,南京西路芮欧百货附近一个污水井盖被工作人员打开,一个黑色小盒子向上伸着“触角”,像一台微型发报机“搁”在井盖内部一层挡板上。“这个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井盖的状态,挡板下还有水压传感器,能监测井下水位的情况,当水位超出警戒线,就会报警,这些数据对防汛防台都有好处。”上海联通物联网运营中心总经理黄璿介绍说,上海联通在南京西路街道装置了500多个传感器,遍布井盖、垃圾箱、配电箱、建筑工地、消防通道等场景,打造城市数字“神经”体系,助推城市管理落实到细枝末节。
往前再走几步,南京西路常德路路口上空悬挂着一个更大的方盒子。“类似手机APP里的各种环境监测软件,监测的范围、密度完全不能满足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需求,街道管理者需要知道各个路口的空气质量。这个盒子里有个空气泵,能抽取空气,再通过颗粒物监测传感器,分析3公里范围内的PM2.5等环境指标,把数据传到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上,分解治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者。”
记者在南京西路常德路路口还看到一种智能垃圾箱,这也是城市大脑运作的具体体现。垃圾箱内置的传感器会检测桶内垃圾高度,当桶内垃圾大于一定高度时,会提醒工作人员垃圾箱已满;若低于一定高度,则提示箱内还有空间。工作人员通过监测平台能实时查看管辖区域内所有垃圾桶的状态。“当他一早开着清洁车出发时,系统就能帮他规划好回收垃圾的最优路径。等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哪个点的垃圾箱满得快,哪里需要增设垃圾箱,如何更有效调度环卫车和工人,都能得到更科学的规划。目前南京西路街道共有200多个这样的垃圾桶,后续还会进一步扩大。”
这些案例源自静安区大数据应用创新项目,是城市管理精细化解决方案的样板。上海联通透露,截至当前,南京西路街道试点区域建设已经完成。到今年年底,静安区的智能设备连接数将超过3.4万,覆盖32个街道。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29549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