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桶 > “邓庄牌”垃圾桶和垃圾车
2021
02-12

“邓庄牌”垃圾桶和垃圾车

  58岁的垃圾车司机刘金庄和往日一样,发动了车辆,驶出花园式的村委大院开始收垃圾。沿街整齐摆放着用废汽油桶改造成的垃圾桶,就像士兵一样列队等待“检阅”,在欢快的《环卫工人之歌》歌声中,刘金庄把车停至第一个垃圾桶旁,按下按钮,车身左侧,一个简易升降梯自动“抓”起地上的垃圾桶,缓缓上升、倾倒,桶里的垃圾全部倒进了车里,既没见污水横流,也没见尘土飞扬。平时最让人头疼的垃圾装卸,刘金庄一个人就轻松搞定。这一刻,他感觉自己像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瞧,我们邓庄人发明的垃圾车,独一份,实惠又好用。”刘金庄自豪地说。

  这样的场景,在邓庄镇每每可见,村民们早已习以为常。“每天只要听到《环卫工人之歌》,我们就知道垃圾车来了。”村民张会铃把手里分好类的垃圾袋扔到垃圾车里,然后去村头公园晨练。

  有着29个行政村的邓庄镇是襄汾县的北大门,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被称为尧师故里、千年纸乡。近两年,围绕打造美丽乡村宜居环境,邓庄镇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实施“垃圾不落地”工程,不仅改造出了富有特色的“邓庄牌”垃圾桶和垃圾车,也治理出了环境优美人文明的美丽乡村。

  谈起垃圾桶的事,邓庄村村委会主任栗明很是得意,因为这一招是邓庄村想出来的。

  2018年4月,镇里召开了环境治理动员大会。会后,平常就爱琢磨事的栗明思来想去,在村里的微信群征集大家的想法。许多人都说,邓庄村子大,流动人口多,又在城郊,环境治理是综合工程,需要做的事很多,我们村经济实力弱,就先抓点小事,改改生活习惯,别再乱扔乱倒垃圾了。村民们一听,都说这个主意好。但外出一打听,一个垃圾桶就要几百块钱,全村配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买不起就改,原来一直搞运输的栗明想到了废弃不用的汽油桶。20块钱一个,他先买了几十个,重新打磨喷漆翻新,安装了滚动轮,喷上“清除垃圾、美化环境”等字样,第一代垃圾桶就这样诞生了。每个垃圾桶的购置费由原来的300元、400元降到了160元左右,这批垃圾桶一摆放上,村民一片好评,再也没人乱倒垃圾了。

  垃圾桶改造成功后,村民们积极性更加高涨,聪明才智有了用武之地。装满垃圾的垃圾桶得靠几个人搬起,才能倒到垃圾车里,如果能改成自动倾倒,不是更省时省力么?而买一台自动倾倒垃圾车又得好几万,于是,村民们开动脑筋给原有的垃圾车设计安装了简易自动升降梯,每台改造费用仅为4000元左右,又买了几辆三轮车,总共花了不到5万元,比原来的购置预算节省了9万元至10万元。

  如今,邓庄村5条主道,15条大街,125个胡同,共投放了238个垃圾桶,成立了26人组成的清扫队,每天有三辆垃圾车在村里转着收垃圾,它到不了的地方就用三轮车去收。村里建立了“胡同长”制,每个胡同长负责所在胡同的卫生情况和垃圾清理倾倒工作。胡同长们以身作则,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每月评比哪个胡同更干净,脸上更有光。

  走进邓庄村的小巷,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大娘正坐在荫凉底下,悠闲地做着手工,她们说,现在可好了,每天垃圾车进来两回,巷子里又干净又没臭味,我们几个老姐妹天天坐在这里聊家常、做手工,可美呢!83岁的连秀英大娘说:“我家孩子们都在城里,但我不想去儿女家住。现在我们和城里人一样,听见喇叭响,就出来倒垃圾,环境美,邻里亲,住着舒服。”

  邓庄村的垃圾桶和垃圾车很快得到了镇里的支持和肯定,2019年在全镇各村推广。大家亲切地称之为“邓庄牌”垃圾桶和垃圾车。

  贾庄村位于邓庄镇南侧,现有9个居民小组,共845户、2713口人。村环境经历了乱——治——变——美的历程。

  以前,贾庄村是街道脏、村子乱、环境差,家家户户的垃圾都往村中心的泊池倒,天长日久,泊池被填平了,垃圾溢了出来,一下雨,周围的住户就被淹了。天热的时候,垃圾发酵,满村都飘散着腐臭味。2019年,贾庄村集中财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绿色乡村、文明乡村。

  在全镇实施的垃圾不落地工程中,他们将村子划分成两大区四大片,沿街巷投放了90个改造过的垃圾桶,9个清洁员上路,负责清扫承包片区的环境卫生。每天早上6点,村干部轮流徒步一圈,检查主要街道的卫生。每年年底,全村人给清洁员打分评奖,竞争上岗。记者走进贾庄人民公园的时候,村委会主任刘小才正在和工人们一起给垃圾桶安装万向轮。

  原来,垃圾桶摆放到村道上,确实起到了改善环境的作用,村民们也逐渐养成了垃圾不落地、随手丢入桶的好习惯,可垃圾桶满了倾倒时就出现问题了。除了垃圾桶里有污水,装了普通轮子的垃圾桶只能前后移动,推起来很费劲,想要往垃圾车里倒更难,至少需要两个人搬动。怎么办呢?很快他们从快闪上学到了办法:给第一代垃圾桶安装上万向轮,前后左右都能转动,桶底打上透水的小孔,并加喷上“严禁污水入桶”的标志图案,第二代垃圾桶就这样诞生了,而且更环保。

  石海生、李银玲夫妇是一对清洁工夫妻。当兵出身的石海生,因患脑血栓,走路都有点不方便。村里治理环境时,他跟着妻子当上了清洁工。从此,每天早晨五点半,就能听到哗啦啦的扫地声。大半年下来,石海生的脑血栓后遗症竟然好了。

  他说:“扫自己的村子,美自己的家,还能把身体练好,别说还有工资,不给钱也干。”

  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以前村里环境脏乱差,小伙子们娶个媳妇都不容易,现在街净巷齐村子美,外村的姑娘争着往贾庄村嫁。

  令伯村地处大运路旁,临街商铺众多,时近中午,明晃晃的太阳烤的人难受,街道旁,几个清洁员正顶着太阳清理路边的花池。先前村里的垃圾没处倒,遍地扔的都是,夏天蚊蝇到处飞,村民们都不敢开窗户。实施垃圾不落地工程后,令伯村实行门前卫生承包责任制,沿村的主干道上摆放了百余个改造后的垃圾桶,上面写着“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两类,村民们自觉把垃圾分了类,大家都说,我们可不愿意别人再说农村人素质低、不文明。

  对于群众这种自发的环境治理意识和热情,邓庄镇党委、政府立即予以高度赞扬,并给予了正确引导。镇党委书记臧俊民说,打造美丽乡村宜居环境,我们就从抓垃圾开始。围绕“垃圾不落地”工程,我们改造出了富有邓庄特色的垃圾桶和垃圾车,筹建3处垃圾中转站。我们还在全镇发出了倡议书,建立卫生长效机制,制定考核奖惩制度,目前全镇投入了800多个垃圾桶,一个垃圾周转站已经试运营。到年底,全镇29个村将全部实现垃圾不落地。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