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城中村”垃圾分类难题,浙江宁海县桃源街道以创建垃圾分类典型村(下桥村)为切入点,通过制度引领、协同共治、管理落实,有效推进了 “城中村”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目前,桃源街道“城中村”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已由51%提升至92%。
突出前期工作试点机制。在做好典型带动的基础上,对垃圾分类具体措施实行试点操作,对群众配合率低的措施及时纠正,进一步提升政策执行与反馈的“双向循环”,确保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避免长期陷入“政府推、群众拒”的僵局。如综合城中村商业经济繁华与外来人口居多的特点,取消强制性定时 投放,总结出“商户人车对接”和“居民定点发放”相结合的柔性模式,大幅加快政策落地时效。
突出分类质量竞争机制。借鉴街道已出台实施的“竞争性环境治理”模式,延伸形成“竞争分类、分档奖补”的垃圾分 类新思路,列支1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结合工作积极性和分类 成效对辖区30个已实施垃圾分类的村社分三档进行奖补,同时 利用换届契机,将垃圾分类考核结果作为考评村干部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据,将分类压力下沉,形成“以村民自治为主,街道指导为辅”的分类模式。
突出分类考评市场化机制。注重考评质量的专业性,引入环卫综合服务类公司作为第三方机构,实施村社垃圾分类工作培训、巡查、监督、考评的一体化管理。按村建册,实施大数据管理,将整改前、整改后的照片详细保存,做到“扣分原因可追溯、整改前后可对比”。通过对500余个扣分点的大数据分析, 发现基础设施不齐全、源头分类准确率低、长效管理不到位等3个共性问题,经过集中整改后,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共 性问题分别降低42.3%、57.9%、82.5%。
智能推动,人机协同引领风尚。考虑到分类工作的长期性,在实行“定时、定点”桶边督导的同时,在下桥村4处垃圾桶放置的固定点位安装监控和自动语音感应播报一体化的智能管控设备,自动感应并动态宣传分类方法,该设备成本仅1000 元左右,而村民劳务费用为120-150元/天,在大幅缩减了管理成本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城中村常驻劳动力供需之间的矛盾。自安装该设备后,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正确率由51%提升至92%。
上下互动,调研指导弥补弱项。针对垃圾分类工作推进 速度缓慢、成效不足的问题,桃源街道创新书记面对面升级版, 改变以往干部联村、领导联片的多级管理模式,打通两级书记对话的绿色通道,由街道党工委书记直接联系村社支部书记,做到 分类工作“当面汇报、当面指导、当面反馈”,直接厘清村干部的工作思路,大幅提升村社干部工作热情。该互动模式开展以来, 共计解决相关问题20余件。
内外联动,多元共治肃清氛围。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的协同作用,邀请县人大代表和街道纪委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上报等流程开展叠加监督,坚决遏制弄虚作假的情况出现。同时建立以当地居民骨干为主要成员的监督小组定期监督、检查村内垃圾分类引导员的出勤及工作实效,为高质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营 造良好纪律氛围。截至2020年底,共开展监督履职20余次,收集整改意见7条,均已完成整改。
利益捆绑管理促进群众自发分类。在下桥村实行“租户。与房东捆绑” “村民与网格捆绑” “分类效果与年度分红捆绑” 的三级管理模式,直接涉及村民自身利益,改变以往逐个突破的工作推进方式,实现抱团进步。按照第1次口头告知、第2次罚 款200元、3次及以上每次罚款500元,不及时缴纳罚款者按5 倍金额扣除年底分红并取消一切村内其它福利待遇的惩罚措施,在各个范围内实现村民利益捆绑,引导“先进户带动滞后户”。
压实党员责任形成网格示范效应。将党员联户与网格化管理进行融合,即在党员联户的同时实行党员联片。结合党员锋领指数考评,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党员带头参与和落实街道及村中心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一票否决项目,形成网格内村民的垃圾分类成效与党员干部的职责连带关系。同时按照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活动的次数及每月网格内村民垃圾投放错误次数 对党员进行积分或反向扣分,均为1分/次,半年度积分不足6 分者,该项目为0分。
强化案例宣传营造村民比超气氛。将下桥村谢豹桥月光街打造成为垃圾分类知识教育主题街,并设置垃圾分类红黑榜,将工作不配合、分类多次不准确的村民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同时在村民群内进行动态批评,每季度召开奖励晚会针对性颁发 奖状及奖品,在村内营造舆论压力。自2020年7月15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启动以来,下桥村已曝光相关行为16起,曝光 数量呈现“前密后疏”,整体分类效果稳步向好。(郑艺妮 范奕齐)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27067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