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处理 > 金华的垃圾分类引来国内外来宾纷纷点赞
2019
08-07

金华的垃圾分类引来国内外来宾纷纷点赞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青少年柔道公开赛8月4日在我市落下帷幕。两天的赛事中,来自中国、新加坡、印尼等8个国家和地区约500名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在赛场上争金夺银,在赛场下,却被两张再普通不过的A4打印纸吸引住了目光。

  这两张A4纸其实很普通,白纸黑字,没有一点花哨之处。之所以吸引眼球,是因为它们出现在垃圾桶旁边,上面的内容,则是简单明了的垃圾投放指南,一张是:“请将剩余饭菜投入‘厨余垃圾’桶”“请将一次性餐具投入‘其他垃圾’桶”……另一张上是:“请将餐具(其他垃圾)与吃剩的饭菜(厨余)分开投放。”有意思的是,除了中文,每一句话下面,都还有一个英文版本。

  “这是一个国际性比赛,参赛运动员不光来自国内各个省市,还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要确保大家都看明白,所以必须中英文双语说明。”此次赛事的承办方金华市柔道训练中心负责人林斌说,这个想法是他提出来的,“不光要把赛事办好,也要推广好垃圾分类,这不仅是环境卫生的问题,还关系到金华形象。”

  志愿者汤恩盈平时居住在上海,经历了上海“全民垃圾分类时代”的她自告奋勇地成为此次赛事垃圾分类工作的总管:购买了5组共20个分类垃圾桶,放置在赛场四周;怕有些参赛队不知道该怎么投放,特意做了上面提到的中英文结合的投放指南。这还不够,比赛当天,她拿着打印好的投放指南挨个找每支参赛队伍的领队当面讲解,并叮嘱领队在各自的微信群里进行介绍,告知每一名参赛队员和随行工作人员,“总共48支队伍,能找到的全都通知到了。”

  “这是其他垃圾,你喝完了吗?没喝完就把里面的东西先倒到厨余垃圾,袋子再放到其他垃圾桶。”碰到志愿者徐秀芳的时候,她正在指导一名成都的运动员投放手中的剩余饮品。徐秀芳说,她的工作除了在垃圾桶旁边指导如何准确投放,也要负责将一些投错的垃圾分离出来再次投放。

  “现场算上运动员、教练、随队家长以及赛事工作人员总共有将近1000人,有些城市还没开始垃圾分类,所以免不了会有人投错,这就要靠我们事后清理出来。”徐秀芳介绍,比赛场地最多的垃圾就是喝剩下的饮品,除了各种饮料和水,还有现场免费提供的绿豆汤,每天超过1500杯,“很多人都是汤喝完绿豆剩下,就必须一遍遍提醒先把绿豆倒到厨余,再把一次性杯子扔到其他垃圾桶。”徐秀芳还说,因为现场有不少外国运动员,所以她在赛前特意学了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如“put here(放这里)”“other waste(其他垃圾)”等等。

  我们了解到,每天比赛结束后,还有很多志愿者留在赛场拣垃圾,“主要是没喝完的瓶装水,我们都会先将水倒到外面路边的花坛里,然后将空瓶子放入可回收物垃圾桶。”徐秀芳介绍。

  我们观察发现,在中英文投放指南和志愿者双重“作用”下,现场大部分人在扔垃圾前都会认真确认自己手上的是什么垃圾。而这样的小细节,也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我以为只有上海垃圾分类,没想到金华也做得这么好。”采访中,我们遇到了正在仔细将杯子里的剩余绿豆倒入厨余垃圾桶的上海瑞胜道场教练李玉樑。对于这个细节,他竖起了大拇指,“垃圾分类确实需要坚持,要从细节开始,等到后面,会成为每个人自然而然的一种习惯。”来自北京的严先生也表示,金华行动很快,北京也7月份刚刚开始试点推广。

  陪儿子来参赛的新加坡妈妈潘依琳是第一次来金华,她说因为新加坡很注重环保,所以到达赛场的第一天她就留意到了这个细节,“跟我们的分法不一样,还有英文提示,很贴心。”

  潘依琳说,新加坡的垃圾分类比较简单,也是四类,但是按塑料、纸、金属以及一般废弃物四类来分,在街道上的垃圾桶则是什么垃圾都能扔进去的,“但是我们对乱扔垃圾行为很严格,一旦被抓到就会罚款至少200新币(约1000元人民币),严重的还会被要求穿上特殊服装到公共场合义务劳动。”

  潘依琳认为,垃圾分类要从孩子抓起,并尽量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在新加坡,很多餐厅不提供一次性餐具,比如星巴克不提供一次性吸管、杯托。”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