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处理 > 北京居民垃圾分类将制定积分换实物奖励办法
2020
11-20

北京居民垃圾分类将制定积分换实物奖励办法

  3日下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半年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自5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半年增长了11.7倍,分类效果提升明显。北京将研究制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分换实物奖励办法,并对不分类、乱投放,经多次劝阻不改正的市民,研究制定社区曝光、上黑名单等措施。

  北京市城管委副主任李如刚介绍,自5月1日新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大幅提升,十月份分出量从条例实施前的309吨/日增长至3946吨/日,增长了11.7倍,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19.79%。加上餐饮服务单位厨余垃圾1857吨/日,厨余垃圾总体分出量达5803吨/日。

  “其他垃圾”类别也减量明显。李如刚介绍,通过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源头分类,以及源头减量措施不断深化,进入到末端处理设施的生活垃圾处理量,即其他垃圾量为1.6万吨/日,同比去年下降32%。

  此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应收尽收,规范运输,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北京分类设施达标率也快速提升。北京市新建改造分类驿站916座,提升改造分类桶站6.14万组、密闭式清洁站567座,规范喷涂收运车辆2482辆。桶站、密闭式清洁站、收运车辆三方面的达标率由5月份的7%上升至84%。

  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温天武介绍,5月1日至10月31日,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检查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单位43.65万家次,共发现问题1.72万家次,存在问题率为3.94%。

  温天武介绍,接下来北京市城管执法部门将持续加强执法力度。11月1日至今年年底,市城管执法局启动为期两个月的第六波次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围绕执法宣传、执法处罚和“设桶、盯桶、管桶”等重点工作任务,针对各重点行业、重要场所和特定主体在容器规范、投放行为、收运过程、处置情况等方面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重点查处混装混运、桶站维护不到位、个人不分类投放等突出违法行为。同时,开展“光盘行动”执法督导,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执法制度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调整和优化执法流程,规范执法行为,继续推进“一点多查、一查多项”执法模式,为一线综合执法提供精准指导。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介绍,自5月1日新条例正式实施后,北京市持续开展了志愿者守桶行动。目前,除了专职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外,北京市还调动在职党员、青年团员、离退休干部、社区工作者、楼门长等各类群体参与社区桶站值守,构建了广泛的社会动员体系,较好地弥补了垃圾分类指导员的缺口。

  全市持续开展“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已发布项目9600余个,招募志愿者26万余人,服务时长386万余小时。

  赵济贵介绍,接下来北京市将运用社区议事厅协商垃圾分类的重点问题,研究制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分换实物等奖励办法,对不分类、乱投放,经多次劝阻不改正的,研究制定社区曝光、上黑名单等措施。同时,北京将加强社区与街道城管执法部门的联动,推动执法进社区,为社区的垃圾分类助力。

  在规范居民前端投放方面,李如刚介绍,由于北京市未对垃圾投放时间作统一的规定,各地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可因地制宜,考虑小区居民作息规律、季节变化等因素,与居民协商确定垃圾投放时间。对于家庭厨余垃圾桶站,一般推荐时间为早上7点到9点,晚上6点到8点。

  不过,随着冬天临近,较低的气温也给桶站值守人员带来了困难。李如刚建议,根据冬季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生活垃圾投放时间。需注意的是,调整后的投放时间应及时在小区桶站公示牌中注明,同时值守时间要与公示的时间保持一致。

  此外,李如刚提出,要做好桶站值守人员的劳动保护工作,及时做好桶站垃圾清运和消毒杀菌工作。根据季节变化,科学为值守人员配置劳保用品,确保工作安全和身体健康。值守人员中还有一些社区老年志愿者,要结合自身健康情况,合理安排参与。

  为提升居民分类投放积极性,北京市将提升全链条设施设备承载能力,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进一步完善设置厨余垃圾破袋器、脚踏板、拉环等便利性装置,方便居民投放。

  3日下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半年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自5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半年增长了11.7倍,分类效果提升明显。北京将研究制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分换实物奖励办法,并对不分类、乱投放,经多次劝阻不改正的市民,研究制定社区曝光、上黑名单等措施。

  北京市城管委副主任李如刚介绍,自5月1日新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大幅提升,十月份分出量从条例实施前的309吨/日增长至3946吨/日,增长了11.7倍,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19.79%。加上餐饮服务单位厨余垃圾1857吨/日,厨余垃圾总体分出量达5803吨/日。

  “其他垃圾”类别也减量明显。李如刚介绍,通过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源头分类,以及源头减量措施不断深化,进入到末端处理设施的生活垃圾处理量,即其他垃圾量为1.6万吨/日,同比去年下降32%。

  此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应收尽收,规范运输,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北京分类设施达标率也快速提升。北京市新建改造分类驿站916座,提升改造分类桶站6.14万组、密闭式清洁站567座,规范喷涂收运车辆2482辆。桶站、密闭式清洁站、收运车辆三方面的达标率由5月份的7%上升至84%。

  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温天武介绍,5月1日至10月31日,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检查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单位43.65万家次,共发现问题1.72万家次,存在问题率为3.94%。

  温天武介绍,接下来北京市城管执法部门将持续加强执法力度。11月1日至今年年底,市城管执法局启动为期两个月的第六波次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围绕执法宣传、执法处罚和“设桶、盯桶、管桶”等重点工作任务,针对各重点行业、重要场所和特定主体在容器规范、投放行为、收运过程、处置情况等方面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重点查处混装混运、桶站维护不到位、个人不分类投放等突出违法行为。同时,开展“光盘行动”执法督导,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执法制度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调整和优化执法流程,规范执法行为,继续推进“一点多查、一查多项”执法模式,为一线综合执法提供精准指导。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介绍,自5月1日新条例正式实施后,北京市持续开展了志愿者守桶行动。目前,除了专职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外,北京市还调动在职党员、青年团员、离退休干部、社区工作者、楼门长等各类群体参与社区桶站值守,构建了广泛的社会动员体系,较好地弥补了垃圾分类指导员的缺口。

  全市持续开展“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已发布项目9600余个,招募志愿者26万余人,服务时长386万余小时。

  赵济贵介绍,接下来北京市将运用社区议事厅协商垃圾分类的重点问题,研究制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分换实物等奖励办法,对不分类、乱投放,经多次劝阻不改正的,研究制定社区曝光、上黑名单等措施。同时,北京将加强社区与街道城管执法部门的联动,推动执法进社区,为社区的垃圾分类助力。

  在规范居民前端投放方面,李如刚介绍,由于北京市未对垃圾投放时间作统一的规定,各地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可因地制宜,考虑小区居民作息规律、季节变化等因素,与居民协商确定垃圾投放时间。对于家庭厨余垃圾桶站,一般推荐时间为早上7点到9点,晚上6点到8点。

  不过,随着冬天临近,较低的气温也给桶站值守人员带来了困难。李如刚建议,根据冬季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生活垃圾投放时间。需注意的是,调整后的投放时间应及时在小区桶站公示牌中注明,同时值守时间要与公示的时间保持一致。

  此外,李如刚提出,要做好桶站值守人员的劳动保护工作,及时做好桶站垃圾清运和消毒杀菌工作。根据季节变化,科学为值守人员配置劳保用品,确保工作安全和身体健康。值守人员中还有一些社区老年志愿者,要结合自身健康情况,合理安排参与。

  为提升居民分类投放积极性,北京市将提升全链条设施设备承载能力,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进一步完善设置厨余垃圾破袋器、脚踏板、拉环等便利性装置,方便居民投放。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