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十四五”时期垃圾分类的机遇与展望
2020
11-17

“十四五”时期垃圾分类的机遇与展望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垃圾分类如何再上一个台阶,环卫行业有哪些机遇?近日,以“展望垃圾分类新时代,共创中国环卫新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年会暨2020中国环卫博览会在北京举办。年会对过去一年中国环卫行业进行回顾,分析产业格局,展望未来发展,与会代表和专家就环卫管理体制的改革与监管、垃圾分类的系统建设、清扫保洁与清洁服务、行业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分享和研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党和国家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各项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体现了对垃圾处理所处新阶段、面临新任务的准确判断。

  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带动下,环卫行业顶层设计、体制机制日益完善,设施设备加快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也在不断进步。从某种程度上讲,环卫行业已经来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舞台中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认为,垃圾分类、无废城市、禁止洋垃圾入境、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等,包括禁止餐饮浪费行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系列战略是一个组合拳,共同构成了推动环卫行业升级发展的一个宏大背景。过去40年,我国的环卫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再上一个台阶打好了良好的基础,离开了这样的基础,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国现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要转型升级,是由于传统模式的潜力已经没有了,必须要有新的突破,更多要往内涵式的发展上去下功夫。

  环卫产业下一步会如何?中环洁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黎媛表示,从内力来说垃圾分类会带动全产业链升级。从外力来说,目前城镇化的规模在增长,中国未来十年城镇化还有20%的增长空间,这将会驱动整个城乡的垃圾分类。市场化的占比方面,从2018年垃圾分类“热潮”开始,2019年已经实现年增长10%,2019年环卫市场化率达到41%,2025年可能会达到80%。新时期遇到新的机遇,环卫事业也有了更大的发展潜力,环卫企业也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环卫行业的设施设备水平、科研技术水平、行业人员从业素质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以焚烧为代表的一大批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装备,已经发展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阶段。目前,绝大多数焚烧发电厂都能够实现安全稳定运行,持续保持达标排放,特别是2014年以后投入运行的焚烧厂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垃圾处理的设施和处理水平正在发生由粗到细的深刻转变。

  据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焦学军介绍,2018年中国垃圾发电项目有387座、2019年有492座,预计到2020年年底将达到580座。规模上,如上海的单炉已经超过了日本单厂的规模,我国的垃圾发电厂的数量已经超过全欧洲,焚烧厂具有兜底功能,垃圾分类新形势下还是离不开焚烧的。在“十四五”时期,中国垃圾发电的项目可能会达到900座左右,垃圾处理总规模介于每日80~100万吨,流化床改建为炉排炉,是必然趋势。

  在坚持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倬舸认为,垃圾焚烧产业必须利用市场化特点,通过产业市场引导产业闭环。如今,垃圾焚烧发电走到了去补贴的时代,固体废物处理必须创新商业模式,打造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实现一揽子的协同。

  9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标志着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和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该法明确规定,应当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生活垃圾处理费收多少,如何收,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海滨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必须大幅度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单靠政府拨款不能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资金匮乏问题,实施垃圾处理收费是多种“社会化”模式中最稳定、最可靠的融资渠道,是各级政府实现垃圾污染治理目标的必要条件与基本保证。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难点是“收缴率低”“收费成本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采用合理、可行、高效的收缴办法。实践证明,借助成熟的自来水收费平台收缴生活垃圾处理费是切实可行的。一些城市采用“水消费系数法”随水征收垃圾处理费,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前垃圾收费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提高收缴率、降低收费成本。各地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应本着“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收费标准和可行计征方法,不宜“一刀切”,也不必追求一步到位。

  环卫叠加科技会怎么样,二者如何结合?苏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超说,许多环卫设施已经开始云端化了,云端化的前提是智能化,通过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设施已经实现了智能化,数据已经到达云端,很多作业可以在云端指挥。未来环卫行业智能化升级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是环卫基因库,基因决定了每个人的外形、身高、性格。第二个是机器换人,这个行业更有必要通过机器把人员的工作释放出来。第三个是收费革新,未来环卫的模式一定是付费的,数据能提供的是让付费有依据,让付费可以溯源。

  科技让城市环境卫生治理更简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环卫不再依靠人工,行业与时俱进,依托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平台,都为全行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盈峰中联环境副总裁方国浩表示,智慧环卫时代已经来临,智慧环卫就是设备的智能化、管理的智慧化。单一设备智能化需要设备间互相的协同,单一设备智能化主要讲的是无人驾驶,智能识别,精准作业,设备间的智能化,讲的是功能互补。

  目前,在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85%,地级以上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持续推进。

  结合北京市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市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专家组组长冯文认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重点在于推动全社会治理,促进习惯养成,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单位、企业、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深度协同形成治理合力,推动垃圾分类从行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地方各级党委应把垃圾分类纳入地区党建工作重要内容。社区基层垃圾分类可以采用三个原则,一是以居民为中心,相信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发挥居民在垃圾分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二是管理与服务,通过人性化的服务带动精细化的管理。三是作为社会治理系统的基本单元,社区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微观细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区类型和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居民安居乐业的要求,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通过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有利于探索共建共享共治的格局。

  广州市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抓手,构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据介绍,广州实施社区垃圾分类3阶段、12步工作法,1614个社区全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23万在职党员回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借助楼长、志愿者入户等机制,广州大部分社区已经建立起直达家庭的垃圾分类宣传渠道。这些渠道联动基层党员、志愿者、居民广泛参与,让垃圾分类工作深入人心,推动垃圾分类长效自治管理机制的形成。广州以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的工作理念,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发展,下一阶段将加强全过程监管,确保生活垃圾真正得到无害化处理,全力打造垃圾分类样板城市。

  近日,成都市人大办公厅联合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明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届时,成都市将禁止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混合投放。

  在2020中国环卫博览会上,盈峰环境展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全新产品耀眼吸睛、智能机器人圈粉无数。

  设置儿童坐便器、儿童座椅、化妆台、无障碍设施、立镜、折叠换衣垫板等便民设施的第三卫生间;通过显示屏实时了解卫生间厕位使用情况的智能引导设施;“刷脸”即可限时限量取纸的厕纸机……

  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问题导向、民生需求,在更高起点上谋划、践行“厕所革命”,不断优化公厕布局、增加公厕供给、完善公厕功能、组建公厕联盟,不断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大力解决群众如厕难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认真传达学习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线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