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老港垃圾填埋场来了新型垃圾分类机
2020
09-27

老港垃圾填埋场来了新型垃圾分类机

  新华网上海9月26日电(周桂龙)一卡车混杂的生活垃圾倒进去,分门别类吐出来玻璃瓶、塑料、金属制品和干燥的厨余物——9月23日,一套新型垃圾分类机在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生活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达到500吨以上。

  自上海全面实行垃圾分类以来,生活垃圾干湿分离、资源回收卓有成效。“然而从我们填埋场或焚烧厂终端看,部分垃圾分类并不彻底,典型特征为干垃圾中存在一定量的湿垃圾和可回收物。”老港垃圾填埋场负责人说,如果混合处置,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填埋过程中伴随湿垃圾的降解,会产生大量恶臭和渗滤液等二次污染。

  “所以,我们仍要对运进来的部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真正把上海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做到彻底。”这位负责人说,这种大容量的垃圾分类机为做好这项工作“插上了翅膀”,也标志着由上海市国资委下达的《老港固废处置基地存余垃圾资源化研究和示范》项目正式启动。

  9月23日上午,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一幢宽敞的车间里,随着一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在操作台上按下红色按钮,一套造型高低起伏、长达数十米的机器响起沉稳的滚轮传动声,一辆铲车将1500公斤刚入场的生活垃圾倒入机器尾部的漏斗里,随着不锈钢输送带的运转,机器对垃圾进行精细的筛分,并从4个出口分别吐出完整的玻璃瓶、滴水不沾的厨余物和可回收的塑料、金属制品。

  始建于1985年的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消化了上海80%的生活垃圾。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德国等生产的生活垃圾分选成套化设备早已投入市场,但在我国并不适用,因为我国需要分选的生活垃圾极为复杂,且含水率高。

  为此,《老港固废处置基地存余垃圾资源化研究和示范》项目邀请浦东有名的农民发明家王新德参与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分类机,为生活垃圾后续综合处理和再利用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今年65岁的王新德拥有多项发明专利。早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王新德就萌生了研发垃圾分类机的念头,并注册成立上海拯卫环保科技设备有限公司,花了10年时间,投入了500万资金,终于在2018年做出了第五代机,一天能自动分类50吨生活垃圾,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其发明专利。

  随后,浙江大学课题组进行《老港综合填埋场可持续填埋研究和工艺示范》项目时,选取了覆土深度0.7米下的陈年垃圾进入王新德发明的垃圾分类机。实验结果表明,经垃圾分类机筛选出的垃圾燃烧热值高、筛分效率好且资源回收利用率大,为我国减量陈年垃圾提供了理想的技术路径。

  今年上海国资委下达《老港固废处置基地存余垃圾资源化研究和示范》项目后,王新德果断投资500万元,日夜赶工,将原型机放大10倍,赶在国庆节前投入使用。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