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近10 年,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大幅度增加。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440 kg, 全国城市垃圾的年产生量达1.5 亿t, 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 全国历年垃圾存量已超过60 亿t,约有2/3 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
为有效解决垃圾回收问题,常熟市城管局环卫部门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实施单位积极采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垃圾分类收集率也相对有所提高。
但据相关统计, 2013年常熟三环路以内城区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足有16.9万t,这些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却与它消耗的庞大资源不成正比。市民参与度不够、分类习惯难以形成、缺乏系统性的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处理运行机制等严峻问题,也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我们小组走访了常熟市环保局,并就有关问题向环保局的王主任进行了咨询,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新闻网站、问卷调查,对垃圾分类回收产生问题的原因总结如下:
(一)从总体政策层面:相关人士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形成相应的垃圾分类配套法规。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固体废物污染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规定了垃圾的回收处理规范、惩奖条例,设立相关部门进行主管,但至今仍存在不少问题。
(二)从城市居民层面:据调查,近八成的城市居民平日没有分类扔垃圾的意识和想法,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标识关注度不高,仅为了寻求方便,很少注意是否按分类垃圾桶扔垃圾,甚至有人认为只要投入垃圾桶,就是环保,以至于所有的分类垃圾桶内的垃圾都是混装,使得后续的分类尤为复杂,甚至无法进行。
(三)从垃圾处理站层面:垃圾最终的筛选过于粗略,处理的基础设备及资金较为匮乏。我们走访发现垃圾最终只会进行粗略的筛选,只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挑选出可直接利用或变卖的垃圾,其余垃圾会一齐焚烧供于发电,虽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垃圾利用,但还是造成了大量可利用垃圾资源的浪费。
综合而言,主要原因有三点:分类方式欠科学,可操作性差;后续分类运输和处置的硬件设施不配套;公众环保意识及分类收集相关知识缺乏。
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日韩两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有显著成效,他们都有着一套针对本国实际情况的分类回收方式,垃圾回收利用比率很高。对比探索韩日两个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回收方式,对我国垃圾分类回收问题有所借鉴。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韩国就设立了关于垃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废弃物管理法》1995年,韩国开始在全国内实施“垃圾手续费从量制度”。2000年,韩国又推出了“垃圾违法投放举报奖励制度”,不断提高公民对于依法投放垃圾的意识。
在韩国垃圾分类管理有着非常细致的运作方式。首先是分类收集:将家庭垃圾分为食物垃圾,普通垃圾和再利用垃圾分别搜集。其次是分类运输,对于大型的废弃垃圾首先被运输到地方政府进行临时保管,再区分可利用与不可利用;可利用的再利用,不可利用的垃圾经过破碎装置破碎后焚烧或者填埋。在这样细致的处理方式下,垃圾中可以利用成分被很大程度的利用起来,不可利用成分也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日本政府对于垃圾处理本着3R原则,先后制定了三层法律,一是2000年12月份公布的《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二是2001年4月开始实施的《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和《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 。三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具体的法律法规,即《家用电器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通过这三层法律的规定,对公民平时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系统的管理。
日本的家庭垃圾是要在家中完成分类的。垃圾通常被分为四类:一般垃圾、可燃性资源垃圾、不燃性资源垃圾、可破碎处理的大件垃圾。日本很早就对中小学进行环境教育,把垃圾问题纳入到小学社会课课本。
对比韩、日两个国家,对于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有着共性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点。两个国家都是以法律制度作为有利保障。两国都在唤醒民众垃圾分类的意识上花了很大的努力,对于垃圾分类回收之后的处理方式都有详尽、科学的处理方案。
首先,政府应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回收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垃圾处理政策,实行垃圾分类奖励制度。提供给居民足够的垃圾分类设施,增加垃圾回收站、垃圾运输车辆等。同时政府应转变思路,从只重视经济发展到重视居民的生活质量,更加人性化、效率化地为人民服务。
其次,教育宣传方面,相关部门如应积极配合。如在社区、学校、公交车站台等明显的公共场所设立广告牌;另外要将垃圾分类知识带进课堂;向本市各小初高校征集垃圾回收宣传标语、举行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征文比赛等;社区积极开展相关讲座及活动。同时利用大众媒体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再次,重视非政府(NGO)力量。特别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它们更具有专业性、组织性,能更加有效地引导人们采取更合理的措施。
最后,最重要的还是居民的力量。居民应主动去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及分类方式,培养个人素质,将垃圾分类回收形成一种行为习惯,并将这种优良的习惯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
这是一场比较漫长的改革,但这场改革的胜利者无疑是整个地球。为了我们的环境与后代,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实在是重中之重。
[1]叶凯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思考[J].环境卫生工程,2007,15(5):19-20.
[2]陈浩,朴光玄,韩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制度探析[J].当代世界,2010,11:57-59.
伴随着城市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城镇生活垃圾的管理和控制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如按照人均日产生1.0kg垃圾计算,每天将产生2万余吨生活垃圾,加上市政清扫垃圾,实际城市生活垃圾量将更加巨大。如果不能合理有效的处理这些垃圾,不仅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制约当地经济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更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宝安区是深圳市六个行政区之一,下辖10个街道办事处,随着经济的发展,宝安中心区(含新安、西乡2个街道办事处)的垃圾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垃圾主要来源于城市居民、商业、外来流动人口及街道清扫等,其次是各种工业垃圾。以前宝安区中心区的生活垃圾是运到老虎坑垃圾综合处理园区集中处理的, 老虎坑垃圾处理园区距宝安中心区的平均距离为40km,由于运距较长,采用直接运输,收运车单台载重量少,收运车辆较多,致使大量小型垃圾收运车奔跑在宝安区中心区街道上,不仅二次污染较重,运输成本较高,而且造成交通堵塞,致使生活垃圾不能及时运往老虎坑处理园区,严重影响宝安区中心区的城市环境卫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以上诸多问题,在宝安中心区建设了大型垃圾转运站,并且对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类回收。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居民环境意识充分具备、政府部门集中领导、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方能实现。目前,深圳市环卫部门对生活垃圾仍采取混合收集的方式,其中的弊端已经日益显现出来,并且与深圳市的城市建设不相符。直接运输成本较高,而且并没有先进行分类收集,然后再转运的效果好。当然,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推进应结合当地实际的法规政策环境、居民环境要求和政府工作目标循序渐进,但是显然已成为当今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方面要通过舆论导向来培养市民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增强市民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同时,通过宣传,使市民懂得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垃圾分类的意义。城市垃圾管理是推进循环经济的前沿领域,应大力宣传城市垃圾源头减量化的思想,提高市民、企业对城市垃圾源头减量化的认识,增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视,从源头控制城市垃圾的产生,最小化全社会排出的总废物量。当市民把这种垃圾分类的行为当成一种习惯时,垃圾分类回收的工作就会进展顺利。另一方面要采用法律的手段,对一些不能够很好执行分类回收的行为,采取法律手段来强制纠正,促使其养成正确的投放垃圾习惯。在道德和法律的双重作用下,一定会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回收的良好氛围。
我国现有的垃圾分类方式制约垃圾的后续资源化。垃圾分类缺少目的性,有些城市只有简单的垃圾填埋,对一些有用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的企业很少,使那些资源垃圾即使分类了,也没有市场。因此应当加大垃圾资源化的力度,特别是鼓励企业对自己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管理,加大对自己产品因使用后成为废品的回收工作,一方面可以回收原料,节约成本,促进企业循环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这种垃圾因乱扔而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例如,电子产品企业,在产品失去其使用价值后,厂家可以回收其废品,在企业重新拆解回收其有用成分进行产品的再生产,此外也解决了垃圾流转过程中电子元件一些附加重金属的流失而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大部分垃圾均是产品使用后的废品,或是包装垃圾,如何回收这种垃圾,使之重新回到生产领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体现。
垃圾具有时空相对性,某种物品对某地或某个时段来说是垃圾,但随着时空条件的改变,又变成被重新利用的资源或产品。在家庭装修的过程中,剩余的一些建材,包括一些瓷砖、板材、油漆,大部分被拉到垃圾堆中去,而这些建材有些对环境有很大的危害性。这些剩余的建筑材料如果在信息网络畅通的情况下,瓷砖又可以被重新用来装修一些简单的地面,比如说洗澡间、窗台;板材可以在打家具缺零时补整,剩余的油漆也可以被其他家装重新使用,这样剩余建材就会重新得到充分的利用,一方面节省了材料,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垃圾的产生。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常造成在家庭装修过程浪费大量的材料,同时也产生了不少不必要的垃圾。因此完善垃圾收集和利用网络,畅通垃圾的回收渠道势在必行,使垃圾通过这样的网络得到更好的收集,或重新利用,同时减少了有用产品成为废品的可能性,也减少了垃圾的流转环节。上海市实行了垃圾网上收购的新举措,这样就畅通了垃圾的回收渠道。
垃圾源头分类回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如分类容器、收集车、转运车、转运站、各种综合利用厂、焚烧厂、堆肥厂等。因此,合理配置垃圾分类回收的硬件设施,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中转站,完善垃圾的末端处理。
垃圾是一种资源,垃圾分类回收也是一种产业。对一些可回收的资源垃圾,采取一定的收购价,市民通过垃圾的分类回收,也可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同时这些从事垃圾回收的企业也可以获得不菲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垃圾分类回收的良性循环。因此,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回收有用的垃圾,对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进行最终的填埋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推广和普及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深圳市的环卫设施目前在专业技术和建设水平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是由于城市发展历程、城市发展环境以及环卫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和已经取得的成绩,在城市中心建立了大型垃圾中转站;通过舆论导向来培养市民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完善了垃圾分类的硬件和人员配制;建立垃圾回收的信息网络系统,畅通垃圾的回收渠道等。为我市的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1]陈春云.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案[J]. 农机化研究. 2001(04) .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之一,有利于促进自然 、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分析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现状,及难以展开是关键的制约因素。提出通过管理创新,搭建由政府、社区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层次分明的、分工明确的管理体系解决这个难题,从源头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
据统计,我国城市居民每人每日平均产生垃圾1.2kg 左右,自1978 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平均以每年8~10% 的速度增长,2009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达2.45亿吨,预计到2011 年将达到3.58 亿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大,但垃圾处理严重滞后,垃圾问题已经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经济、技术相对还比较落后,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仍将以填埋为主,但其比例会稳步下降。生活垃圾堆肥技术因其有良好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将会进一步得到重视,在垃圾处理中的比例也会逐步增加。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城市能源结构的优化,使得利用焚烧技术的因素不断增多,焚烧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现阶段各级政府没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还处于提倡、指导阶段,各级政府部门没有具体执行的规划,没有形成相关的法律条文,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我国曾于2003 年出台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把可回收类垃圾容器为蓝色,把有害类垃圾容器为红色,把其他类垃圾容器为灰色,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志。但是在执行方面没有落实到个人生活中,对于广大居民来说,就现阶段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那么生活垃圾分类与不分类两种行为的后果一致的条件下,通过自觉来实现源头分类是很不现实。
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用法律、法规形成的环保机制来保证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起到较好的效果。如日本在1970 年开始就相继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再生资源使用促进法》、《关于促进容器包装分类收集及再商品化法律》及《推动建设资源再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等。日本国土少,自然资源缺乏,日本对环保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犹为得视,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有效约束国民的环境污染行为和提高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各级的政府部门带头引导示范作用,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日本,垃圾分类已成为一种产业,各色各样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垃圾分类观念意识早已深入人心。政府的作用还体现在提供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以及制定的长期性的监管机制,确保垃圾分类的各环节有序进行,逐步形成产业化。
虽然国家在2003年制定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各城市街道也设置了分类回收的垃圾箱,但是垃圾分类回收是一个过程,包括产生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处理等,需要各个环节的有效执行。在收集环节,环卫工人是主要执行者,他们的作业方式并没有改变,垃圾装运过程仍然是混装。各城市街道的垃圾临时堆放点,环节工人为提高效率,往往是将垃圾桶里的垃圾一并倒到垃圾车内求方便,在环卫工人的观念里,他们仍然认为现在的垃圾处理主要还是填埋,分不分类结果一样。而且现阶段各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仍以露天堆放和卫生填埋为主。如[图呢?加上图,文字就不用改了。]所示垃圾分类回收是多环节一体化过程,源头分类了,运输过程中发生混装就不能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正因为处理方式在技术上落后,往往造成居民和环卫工人的观念相对落后。
现阶段我国各城市关于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方面的宣传和教育非常少。大多数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知识了解非常少。大部分居民不知道所在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有的人听说过生活垃圾要分类;对于分类好处和分类的意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怎样分类才是正确的,了解的人非常少。
现在大中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已经比较高了,但是缺乏把环保意识转化成环保行动的指导。主管部门对于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指引,往往是口号叫得响,而实际行动没有落实。政府部门不起带头引导,缺乏规范,结果自然是大家随便扔。垃圾分类回收是一个过程,需要多方面多环节的有序配合,政府部门应起指引、监督,社区具体带头执行,落实到居民家庭日常生活行动上,编织一个政府、社区、居民的多层次执行有效机制。
现在各城市社区、街道均设有垃圾分类回收桶,但对于居民丢弃的垃圾是否进行分类,并且是否按规定投放没有必要的检查,缺乏监督。居民对摆放的那些分类垃圾桶知道是分类这么回事,便不知哪类垃圾对哪个桶,往往随手一扔,进哪是哪,反正垃圾进桶就行。这一是观念落后,缺乏教育,二是政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制定相应的规范。
1、政府需要做出的努力包括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健全,以及与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的政策的确立,政府可借助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例,为发展垃圾资源利用产业化制定完整的法律体系,使得各个环节有法可依。以发展产业化为理念,制定包括宣传、文化教育在内的城市生活垃圾产业规划。
各地方政府应该有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清晰的废弃物削减目标,这一点日本政府的做法是很可取的。无论是长期的垃圾削减目标,还是每年具体的削减数量,在日本每年公布的《环境白皮书》中都有准确可靠的数据。比如“一般废弃物排出量的推移”、“一般废弃物的最终处理场地的剩余容量和剩余年数的推移”、“一般废弃物的循环率的推移”、“不法投弃件数 及数量的推移”、“容器包装占一般废弃物总量的比率”、“一般废弃物的构成”等信息。环境保护部门的努力工作及对这些信息的公布, 不仅可以使研究者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可靠的资料,同时也便于民众能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 有助于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
作为基层直接推动者,一方面要普及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鼓励推广落实到户,并让居民自主监督检查或评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做到常抓不懈。
每个人都是垃圾分类的具体执行者,应主动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维护自身和周边环境,并对政府的推广提出建议和意见。
这个须在文中标注,在我修改过,可能有些语句改了,根据引用的文献改回来!] 范留柱,《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资源利用,2007.7,26-28页
[2] 翟青,《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对策》,选自《环境经济杂志》,2009年7月,总第22期,13-16页
1999年,美国世界观察所在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垃圾的回收和再生利用,称得上是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效率革命,这种革命在由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变得更有魅力,因为这是人类为了求生存而寻找持续发展道路所必须采取的步骤。”如今,垃圾对校园环境的消极影响也愈加严重,如何妥善解决校园垃圾,保证优良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环境,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80.83%的同学认为校园垃圾的主要来源于剩菜剩饭、果皮等食品,72.50%的同学认为校园垃圾的主要来源于废纸、布料等可回收物,41.67%的同学认为校园垃圾的主要来源于塑料、金属制品,15.83%的同学认为校园垃圾的主要来源于废旧电池,仅有8.33%的同学认为校园垃圾的主要来源于医学废品。被调查的同学认为江大校园垃圾具有分散性、多样性、未经分类、大多为白色垃圾、可利用性、相对集中性等性质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1.67%、48.33%、41.67%、39.17%、14.17%、12.50%。从垃圾分布上来看,不同的区域的垃圾主要构成均有所不同。教学区及图书馆的垃圾以废纸为主,食堂垃圾主要是餐饮垃圾和剩菜剩饭,学生及教职工宿舍区则以塑料食品包装、果皮果核以及各种日用品包装为主。
而校园垃圾主要污染地方由重到轻分别是校园空气、校园道路、校园里的湖泊与河流、宿舍环境、校园土壤、教学楼与图书馆以及田径场与篮球场。垃圾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会随风飞扬,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堆放的垃圾会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害气体散发于大气中,这些气体中含有多种致癌畸形物,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进一步的污染。玉带河曾经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如今已经成为了校内人尽皆知的“臭水沟”,原因是大量垃圾直接倒入玉带河,这不仅影响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也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女生宿舍附近有垃圾堆放处,垃圾任意露天堆放,占用一定土地的同时,垃圾所含的有害物质将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并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产生影响,甚至危及人体健康,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94.55%的同学认为目前校园垃圾严重影响到校园环境,51.67%的同学对校园环境的总体评价是比较满意,仅有0.83%的同学对校园环境的总体评价是非常满意。58.33%的同学认为校园垃圾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轻微的影响。
二、高校垃圾分类回收、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和江苏大学校内垃圾处理、利用的现状
高校垃圾分类回收、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能够有效控制和遏制环境污染,制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也间接可以体现学校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现今,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一种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学校应当健全校园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体系。
根据垃圾种类和具体分布上看,教学区及图书馆的垃圾以废纸为主,食堂垃圾主要是餐饮垃圾和剩菜剩饭,教职工与学生宿舍则以塑料食品包装,果皮果核以及各种日用品包装为主。由此可见,江大校内垃圾的分布明显,为分类回收工作提供了方便。现在,校园里大部分垃圾回收至江大附近的中转站,再由中转站运向垃圾处理站进行更细一步的分类处理。食堂区域的垃圾主要有剩菜剩饭回收点。然而,还有部分垃圾并没有实施分类回收,比如教学区和图书馆的垃圾桶为塑料桶,物业清洁人员每日打扫,将每层的垃圾汇总在卫生间的大垃圾桶里,定点定时处理。在校园垃圾中,有部分是资源垃圾,如同学们不要的旧书,以及饮料瓶等,经常可以看到收废品的人到宿舍区门口,定期回收,但只有极小部分同学会以宿舍为单位自觉收集此类物品卖给回收人员。
经调查,有44.17%的同学偶尔会在扔垃圾的时候进行分类,25.00%的同学经常会在扔垃圾的时候进行分类,每次都会分类的同学仅仅占6.67%,也有26.67%的同学在扔垃圾的时候从不分类。江大校内的垃圾桶大部分是分类垃圾桶,然而51.67%的同学认为分类垃圾桶的效果不明显,甚至有7.5%的同学认为分类垃圾桶是多此一举,没有必要的存在。对于有回收价值的垃圾还,学生的处理方法很多,35%的同学会聚集起来卖给小商贩,23.33%的同学直接扔到垃圾桶,22.50%的同学一部分直接扔掉一部分卖掉,14.17%的同学选择分类扔掉,11.67%的同学则会选择一部分分类扔掉,一部分卖掉。实际上,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垃圾资源化很重要,面对校园垃圾分类不善,71.67%的同学认为是因为学生的环保意识较差所导致,59.17%的同学认识是因为设施不完善,例如垃圾桶不人性化所导致,35.00%的同学认为是因为学校管路不到位,如保洁员偶尔不负责任所导致,27.50%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教育不到位。
学校具有对校园垃圾的主导职能。校内有物业公司和后勤集团,然而在校园垃圾分类回收、近零排放与资源化利用的事情上存在职能错位、缺位的现象。相关部门对自身职能范围内的一些工作没有完全尽到职能,并且由于职能分割,校园垃圾多家分管,再加上执行部门不加以重视,容易造成校园污染,资源浪费。学校也没有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缺乏对大件垃圾、有害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类回收。如果规章制度不健全,那么将无法有效制约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也难以对校园环境加以保护,更谈不上经济利益的提升。此外,垃圾的分类回收、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属于公益事业,其资金主要源于学校,这对于学校是一种经济压力。近些年,江大虽然在垃圾治理方面投入部分资金,但还是难以满足最佳处理垃圾的需求。
校园内能够资源化利用的垃圾难以形成体系。目前,校内有拾荒者以及回收废旧的人员,这些以盈利为目的的个体收购网点散落在学校各个地方,影响校容并再次污染环境。在三食堂楼下的创业孵化基地曾有一家旧书回收的店铺,具有场地、人员等优势,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旧书店经营萎缩,已经倒闭。而我校师生对于垃圾分类回收、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的意识虽强,甚至上升到了道德的层面,但未落到实处。同学们对于垃圾分类的自觉性不够,大家认识到自己是污染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可惜总是贪图方便,长期以来形成的投放垃圾习惯一时之间难以完全改变。
第一,学校的相关部门应该各司其职,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体系,并且加大资金投入,对设备和技术都进一步提高。设立专门的垃圾回收站点,进行有效的资源化利用,确定垃圾的近零排放,避免污染环境。
第二,增加垃圾分类回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的渠道,可通过一些专业经营性公司处理垃圾。只有企业的参与结合学校的管理,才能使垃圾分类回收、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第三,号召师生参与校园垃圾分类回收、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活动。只有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改善校园环境,维护每个人的身心健康,从分类的垃圾中获得再生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因为垃圾的分类投放是实现垃圾分类回收、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的前提条件,而垃圾的分类投放需要依靠全校师生来完成,所以学校要加大宣传教育,让师生们认识到垃圾混合收集,不加分拣的去填埋或焚烧对环境破坏力度。
希望学校健全垃圾回收、排放模式,完善资源化市场体系,通过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师生环保意识等多种途径对江苏大学校内垃圾进行更为有效的处理、利用,从而改善江苏大学校内垃圾分类回收、排放以及资源化利用情况,最终能够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1] 钱益,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李国建,赵爱华,张益.城市垃圾处理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 季行.开发污染物―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资源与环境问题[J].化工矿产地质,2001.
[5] 黄宏.对厦门市生活垃圾处置的思考[J].云南环境科学,2005.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问题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清运方案探索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情况现状调查 深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现状与分析 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回收与再利用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研究 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模式的发展方向 驻马店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回收现状调查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漫谈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策略探讨 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私人供给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通路方案优化研究 对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的质疑与思考 “尽量回收城市生活垃圾”等三则 现阶段城市生活垃圾回收措施要点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系统设计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日益严峻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困境与制度创新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访问日期2012年8月18日。
④参见谭文柱:《城市生活垃圾困境与制度创新--以台北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7期。
⑤季卫东:《法治程序的意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6页。
⑥李洁 《循环经济视野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33页。
⑦西伟力:《日本垃圾分类及处理现状》,《环境卫生工程》,2007年4月版,第28页。
⑧卢英芳:《瑞士、德国的垃圾管理》,《城乡建设》,2007年2月版,第72页。
⑨余洁:《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规制研究》,2010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4页。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49487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