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市民查询“怎么分”次数最多的3种垃圾分别是:牛奶盒(324781次)、塑料袋(281366次)、鸡蛋壳(221186次)。
2018年9月起,上海绿化市容部门上线了名为“生活垃圾怎么分”的微信工具,使用者在查询框内输入物品名称,只要后台有能匹配的词条,就能知道扔到什么垃圾桶。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将满一周年,“生活垃圾怎么分”的报告趁热出炉。
分析该工具累计近3000万次的查询数据,上海市民查询“怎么分”次数最多的3种垃圾“浮出水面”。它们分别是:牛奶盒(324781次)、塑料袋(281366次)、鸡蛋壳(221186次)。
在“前十名”的名单中,还有玉米棒、瓜子壳、粽叶、玻璃瓶、头发等。进入“前十名”的这些生活垃圾,最少的一种,查询次数也在13万次以上。
仔细分析查询量,其实能找到不少市民在垃圾分类上的“盲区”,“这为我们不断升级优化后台,以及进一步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党委书记曹美琴表示。
据介绍,牛奶盒和塑料袋之所以查询量排前两位,是因为它们都是典型的容易混淆项,许多人无法断定牛奶盒、塑料袋到底是干垃圾还是可回收物。
“分析后台数据,我们发现一些复杂的垃圾,不能简单地告诉别人它的分类是什么,这样没什么效果。”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的严雪梅告诉记者,她们在宣传引导时,强调以“是否清洗干净”作为可回收物和干垃圾的分水岭。
如果牛奶盒内的牛奶没喝完,要扔之前,先要把牛奶倒入下水道。之后再看各个人的“心情”——愿意清洗、压扁、吹干牛奶盒的人,可以把牛奶盒扔进可回收物桶;觉得这些太麻烦的,可以直接扔进干垃圾桶。
同理,珍珠奶茶杯也是一样的分类步骤和判断方法,通过几次查询和宣传,许多人关于容易混淆项该如何正确分类的记忆就得到了强化。
鸡蛋壳、瓜子壳“上榜”,反映出不少查询者仍用“水分足不足”来区分干湿垃圾的误区。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中,湿垃圾又名“易腐垃圾”,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容易腐烂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干垃圾又名“其他垃圾”,指除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无论鸡蛋壳、瓜子壳有多干,它们仍是容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暴露在湿润的空气中,很快就会霉变腐坏,成为微生物的“采食场”,被微生物消化分解,这就是湿垃圾的典型特征。
类似的道理,无论湿纸巾有多湿,它首先是日用的与皮肤直接接触的清洁用品,基本不会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不属于有害垃圾;其次,无论湿纸巾有没有被用过,都已经受到污染或容易在收运环节遭受污染,失去回收利用价值,不属于可回收物;第三,湿纸巾不符合湿垃圾容易腐烂、生物质这两大特征,也不是湿垃圾。
同样,进入“前十名”的头发也是干垃圾。它无害、没有太大的回收利用价值,又不容易腐烂,所以只有干垃圾桶会接纳它。
粽叶的查询量排第七,去年端午前后,就曾引发一波“究竟是干还是湿”的讨论。
有市民曾向记者反映,从湿垃圾和干垃圾的定义来看,似乎粽叶是湿垃圾,因为它是容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鸡蛋壳都是湿垃圾了,粽叶难道不是?”
“大家从容不容易腐烂来判断垃圾是干还是湿,值得肯定。”闵行区餐厨再生资源中心负责人杨元晖表示,不过,仅从垃圾的性质、特征等来判断其属于哪类垃圾,还不够全面,还需要结合末端垃圾处置的实际情况。粽叶目前不适合作为湿垃圾进行处置。
粽叶的确是可以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当作湿垃圾进入处置企业,最终变成土壤肥料、有机介质等产品。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21746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