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上海垃圾分类为什么搞不起来?
2020
08-28

上海垃圾分类为什么搞不起来?

  上海的垃圾处理体系,从居民端到收集端到垃圾处理端,并没有形成严谨的控制体系。即使小区严格分类,垃圾收集和运输端并不分类,最后导致流于形式。

  目前城市的排水设计,是阳台的排水管设计流入雨水管而不是污水管,然后排入附近河流。可是居民往往把洗衣机、水槽设在阳台,也就是阳台的下水管实际上是污水而非雨水。因此造成大量污水进入环境。很多小区,晚上哗哗的水声,就是雨水污水没有分流的现象。这也是为啥上海尽管没啥工业废水,但市内河流湿地水质仍然不达标的原因。特别是暴雨之后。。。

  很多年了,我相信这么简单的问题专家们不会不知道,但基本没人管。我也很奇怪,经常看新闻看到领导到处视察环境问题。。。

  国内的很多规定条例都在遭遇一个专用词不明的问题,目前即将强制实施的垃圾分类规定已经遭遇了“干垃圾”和“湿垃圾”两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的问题。而大多数民众是没有看过关于垃圾分类的详细条例的,甚至即使仍错了被上门教育,被罚款都不能从源头上解决垃圾分类出错的问题。

  所以除了农副产品等没有包装外盒的生产商,在生产产品之时,应当在包装上标明商品的垃圾分类属性,包括包装外盒、内夹层、未使用时的内容物和使用过后的内容物。毕竟我觉得完全依靠所有人主观的垃圾分类只是一个追求,并且以目前的经济水平也达不到所有人对垃圾分类的一致的标准。垃圾一拿出来就能够看到他的分类属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大家扔垃圾时候遭遇的懒惰心理。

  另外,诸如过期的带包装的食品、掉在地上的带盒的饭、吸尘器用过之后的内容物等等这类比较麻烦的需要有关部门头脑风暴一下列出具体的清单,当然这是后话了。

  还不如在回收后由市政专人集中分类和处理,再收一波垃圾分类费,拉动涨一波就业,岂不美哉?

  没钱,没钱,还是没钱,你说要搞垃圾分类,每个环节安排好了吗,资金谁提供?打仗好歹还要给士兵粮饷,你这让基层自费,基层玩蛇?

  显然现在的社会还没有完全理解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还有市民处理好了负责垃圾回收的没有处理好还是白费,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还需要从小朋友开始,教育是根本,由小朋友去带动家庭成员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垃圾分类这个事并不是一撮而就的。

  最近看新闻,播广告的时候,有挺多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片。像我们小区的居委会也会发分类垃圾袋、宣传册等等。小区的垃圾桶也是分不同颜色的。

  但是,很多住户并不会干湿分类。虽然玻璃垃圾会分开放,但据我观察,大多数人干湿都装一个垃圾袋扔的。而且,垃圾回收车不也是一起回收的么?(

  何况不止是小区的家庭垃圾,学校、餐厅、企业、商店的事业垃圾通常也没有人分类。如果说住宅区可能因为有年龄大的人不会这些分不清,那学校、办公楼这样都是年轻人的地方,也没有人在意就能反应大多数人的问题了。

  之前去东京的污水处理厂参观,那边的志愿者告诉我,在日本都是从小教起垃圾分类、油要做固废处理。而且不止是教育一方面,回收垃圾时间也是分开的,有政府条例限制。然而,现在的上海虽然宣传片有很多,但条例没跟上吧。那么即使是小孩子在学校学到了,家长没环保意识,觉得无所谓,这样的教育也是无用功。从一个方面来看,或许条例说:你不分类就要罚款,的时候,才能开始做到大多数人遵守的垃圾分类吧。

  撇开这些,说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我在填高考志愿的时候,上海以及全国PM2.5问题很严重,我觉得等我毕业了环境专业应该有不错的出路(起码政府部门会大力支持),然而现在四年过去了,我们班大多数人都没选择继续环境方面的工作或深造。

  其实是没办法做垃圾分类吗?不是的,毕竟开国际会议的时候要蓝天就有蓝天,只是care的人太少了。

  上海垃圾分类,各小区都有物业管理人员分类,怎么让一家一户搞呢?太不符号民心了,不是人牲化?

  日本的方案可以借鉴,他们的大街上都没有垃圾桶,所有的垃圾需要带回家,而且有严格的垃圾分类机制,只是咱们的国民素质还远没有到那个程度,现在学的话,估计大部分人直接把垃圾扔地上了。垃圾分类回收需要时间,教育重中之重。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