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垃圾分类与回收热度不减 专家“各显神通”带来新思路
2020
07-20

垃圾分类与回收热度不减 专家“各显神通”带来新思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康玺)《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今年7月正式施行,上海率先打响了垃圾分类攻坚战,垃圾分类在全国引发热议。近日,北航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在京联合主办了“垃圾分类回收与治理创新论坛”。论坛汇聚垃圾分类领域的国内外专家,政府代表以及科技企业代表近100人,针对垃圾分类回收与治理的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我国各地社会、自然、经济等条件差别很大,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垃圾处理模式。”会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建国教授指出: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符合我国特点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也就是集日本、德国、美国模式之长的模式”。此外,刘教授认为,垃圾分类处理亟需搭建一个从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到回收的全过程智慧监管平台。

  一条“虫子吃塑料”的视频成为会场的焦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军教授发表“从0到1:虫子吃塑料”的主题演讲,揭示了虫子吃塑料、降解塑料的奥秘,为解决难降解的固体废弃物(包括直接降解塑料)的祛除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我国如何真正推进垃圾分类回收治理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吴国清副教授认为:垃圾分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他在论坛高端对话环节中强调:垃圾分类关乎每一个人,“大家(产学研金服用)一起往这块使劲才行,包括高校不要瞧不起垃圾的专利,它不是‘垃圾专利’。”

  在垃圾分类治理领域,许多国家也有宝贵的经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高级技术顾问刘晓与陶朗分选技术(厦门)有限公司副总裁常新杰分别分享了德国与北欧的固体废弃物管理现状及垃圾分类治理经验,提出中国无废城市的循环经济模型,探讨中国特色的垃圾分类回收及处理体系。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国专利的申请量持续超过全球申请量的70%,但是专利质量亟待提高。

  “中国很多节能环保领域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对专利的认知非常有限,还不能把专利当做“武器”开展有效的商业竞争。”创蓝清洁空气联盟解洪兴主任表示,作为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GREEN项目的官方合作伙伴,创蓝清洁空气联盟正在做绿色技术领域专利意识提升、高价值专利培育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国际转移等推动工作。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