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垃圾分类“灵魂拷问”袭来看在华日本人如何“接招”
2020
07-19

垃圾分类“灵魂拷问”袭来看在华日本人如何“接招”

  中新社·华舆讯 据东方新报报道 如今,垃圾分类在中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前锋”上海施行号称中国“史上最严”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已满一年,2020年底之前中国还将有46座城市作为“先头梯队”实施试点。垃圾分类慢慢渗透到了更多民众的生活细节中,也影响到在华工作生活的外籍友人。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日本早在30多年前就开始“全民行动”,算得上是“业界前辈”。面对中国的“新潮流”,在华日本人是否驾轻就熟?他们又怎么看待中国的垃圾分类呢?

  图为某小区设立分类垃圾箱及垃圾分类智能化设施,方便居民投放。中新社/资料图

  “你是什么垃圾?”这是去年7月令所有上海人“挠头”的灵魂拷问。但是对于居住在上海的日本姑娘明治里佳来说,最令她“挠头”的不是怎么分,而是什么时候去扔。

  明治里佳给记者讲述了去年在上海进行垃圾分类的经历。“中国垃圾分类从种类上讲没有日本那么复杂,但是在投放时间上很严格。我住在一个传统的小区,以前是24小时都可以扔垃圾。自从垃圾分类之后,需要固定时间扔垃圾,早上两个小时,晚上两个小时。正好早上我还在睡觉,晚上我还在上班。所以虽然我对垃圾分类很熟悉,但在中国扔垃圾也很难,这是我的经验。”明治里佳笑着说。

  她继续说:“刚开始垃圾分类的时候,是个很大的话题,我经常会跟朋友聊起这件事。后来大家都慢慢适应了这种节奏,现在如果让我们重新把垃圾都扔进一个桶里,反而觉得不习惯了。”

  当被问到北京赞不赞同实施垃圾分类,家住北京市海淀一小区的斎藤淳子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这个是应该的!”

  目前,斎藤淳子严格进行垃圾分类已经将近2个月了。现在她可以非常准确、熟练地用中文对记者说出北京垃圾该如何分类:“北京和上海的分类情况差不多。分为厨余垃圾(上海称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上海称干垃圾)4种。”

  当被问到在垃圾分类方面有何诀窍时,斎藤淳子表示,诀窍很简单,就是准备不同的垃圾桶就好了。她家里根据垃圾种类和使用频率,准备了两个双层垃圾桶,下层装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附上盖子,而上层两个没有盖子,方便随时扔常用的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此外,斎藤淳子还发现了中日垃圾分类的一些细微区别:“在日本,发力点主要在可回收垃圾上,因为可回收垃圾可以再次循环利用,而厨余垃圾就直接烧掉就可以了。而中国的垃圾处理中,感觉大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厨余垃圾上,可能因为从数量上讲,厨余垃圾的体量最大。”

  虽然斎藤淳子已是垃圾分类的“行家里手”,但由于中日所分类型不同,她表示还需要适应:“北京的垃圾分类规则比较细,我全部理解和掌握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比如大骨头因为难腐蚀且质地坚硬不易粉碎而被归类成其他垃圾,而不是厨余垃圾,就需要特别留意。”

  中国垃圾分类刚刚起步,正处于摸索和试错阶段。据了解,日本在刚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同样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

  因工作原因旅居北京的田中一郎回忆:“日本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垃圾分类的,起初只粗略地分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20世纪90年代,日本发生有毒物质(二恶英)扩散问题,为了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才先后制定了相关法律。听说开始的时候,大家分的没那么好,后来慢慢习惯之后才好起来。”

  在试错中前行,在摸索中成长,日本的坚持终于开花结果。现在,日本垃圾分类更加细化,全民支持度也极高,各地的垃圾分类几乎达到了“极致”标准。比如,即使是一个矿泉水瓶,瓶盖、瓶体、包装膜分属三类垃圾,必须分别丢弃。

  斎藤淳子感叹道:“日本的垃圾分类有很长时间了,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成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很多日本人处理喝完的牛奶盒,会先把它里里外外洗干净,然后把它拆开,还原成一张纸片,再当成资源垃圾扔掉。因为纸浆还可以做再生纸,所以很多日本人都在认真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在日本,垃圾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纸类、玻璃瓶、易拉罐、金属类等不同类型。根据地域和小区的实际情况不同,投放时间上也有所差异。

  “在我的老家日本千叶,每种类型的垃圾每周只有两三次机会扔,扔的时间和日子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湿垃圾是一周有两次机会可以扔,干垃圾一周有一次机会可以扔,时间都是早上6时到8时。像纸箱等资源垃圾又是另一个时间扔。如果没赶上时间,我母亲会开车直接把垃圾送去垃圾处理厂,因为那里每天都会开门。”明治里佳表示。

  除了***间表回收的方式,日本也有小区为了便民,在小区内设置垃圾房,解决上班族没有时间处理垃圾的窘境。明治里佳表示,在东京的部分住宅小区里,每层楼都有垃圾房,只要自己把垃圾分好类,就可以24小时随时扔。

  图为垃圾分类志愿者为居民讲解如何将生活垃圾进行准确分类投放。中新社/资料图

  在田中一郎眼中,日本成功实现“全民垃圾总动员”的“金钥匙”是教育。他继续说:“刚开始的时候,日本人的垃圾分类做的并不好,后来通过学习、慢慢习惯之后才好起来。垃圾分类在日本走上正轨的原因之一是家庭和学校一直以来坚持不懈的教育。”

  除了家庭和学校教育之外,地方政府也在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日本,不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在任何地方政府办理居住手续时,都会得到一本多语种详尽指南。地方政府工作人员也会对不熟悉日本情况的外国人解释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日本《废弃物处理法》,乱丢弃行为最多可被处以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

  说起可借鉴的经验,斎藤淳子则认为中国可以加入一些民间的力量,这样能把垃圾分类回收这件事做得更好。“中国以前有回收垃圾这种职业,日本也一样。此外,还有一些超市回收喝完的牛奶盒、装刺身和海鲜的塑料盘子,回收完成后可以换取超市积分。这种民间的环保行为为垃圾分类注入了很多力量。”她解释说。

  垃圾分类是垃圾产生、回收和利用过程中的中间环节。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也是减少地球负担的好方法。“现在中国的网上购物如此发达,会产生很多纸箱、塑料泡沫等包装,如果这些东西不好好回收的话,让人很担心。还有包括奶茶等食品外卖,也会产生很多垃圾。我觉得垃圾分类也应该从源头控制起来,在制作商品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怎样能不产生垃圾,少产生垃圾,这点很重要。”斎藤淳子表示。

  明治里佳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在生活中,如果有垃圾分类意识的话,在买东西的时候就会有所节制,也防止自己乱买东西。”

  说起近年来中国的垃圾分类进展,斎藤淳子称赞道:“令人惊叹的是,中国垃圾分类的进展速度真的很快。”回望这一年,上海垃圾分类的进步巨大,其他45座试点城市的分类工作也陆续开启,这体现出了说干就干、说干就好好干的“中国速度”。

  从新时尚,到新日常,垃圾分类需要家家户户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从源头投放到中端收运再到末端处置,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为了环保,这一切都变得非常有意义。正如在华日本友人所说:“环保,可以让我们下一代、下下一代都保持适宜居住的环境。为了减少地球负担,垃圾分类是我们应该做的。”(原标题:垃圾分类“灵魂拷问”袭来 看在华日本人如何“接招”)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