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紫薇实验幼儿园开展充满趣味的垃圾分类课,让孩子们从游戏中获得垃圾分类知识。 本报记者 袁婧摄
垃圾分类,引领着低碳生活新时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至今已逾半年,推行效果怎么样?根据市绿化市容局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上海湿垃圾的日均分出量为9006吨,比未实施强制分类的去年6月足足多出2000多吨。按上海800万户家庭计算,平均每家每天多分出0.26千克湿垃圾。这个数字说明老百姓对垃圾分类普遍接受和认真执行,从自家厨房做起,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另外,上海干垃圾日均处置量超过1.32万吨,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为6336吨。用一句话总结:上海垃圾分类进展顺利、好于预期,成效不断巩固提升。
垃圾分类是否细致,从湿垃圾分出量和干垃圾处置量的变化就可见一斑——如果干垃圾处置量下降,而湿垃圾分出量增加,则说明经过分类,原本混在干垃圾里的湿垃圾被专门投放进了湿垃圾桶。数据印证了这种情况:2019年,上海平均每天分出的湿垃圾增长88.8%、干垃圾减少17.5%。
过去原本混入其他垃圾桶的可回收物也被细心地分拣出来,去年日均回收量增长431.8%。这说明,不仅一大批湿垃圾借由居民的自觉分类离开了干垃圾桶,另外一些有价值的可回收物也有了正确的去向。此外,去年有害垃圾增长504.1%,垃圾填埋比例从41.4%下降到20%。
这些具体数据背后,是全市数百万户家庭的努力,居民日常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家里的垃圾桶种类变多了,冰箱上贴了垃圾分类图表,一边做饭一边想着菜叶果皮该怎么扔……有不少人说,垃圾分类已成为申城居民的“开门第八件事”。大家各显神通,分类神器频出,给垃圾分类工作带来颇多便利。去年,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15%提高到90%。这一结果显示出《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促进垃圾分类方面产生了显著作用。
前不久,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这么急着垃圾分类?》的文章刷屏网络,一张张图片、一组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而在上海,垃圾围城的隐忧也曾被提及:全市“15天的垃圾量可堆起一幢金茂大厦”。作为中国最大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行垃圾分类立法,整体性、高起点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形成独特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产生了一呼百应的效果。有了分类,才能在后续更好地对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理,才能更好地提高回收利用率,才能为我们生存环境减负。
今年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收官之年,上海将着力提高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分类量,控制干垃圾的清运量,并已敲定今年的目标——实现湿垃圾日均分出量达到9000吨以上,干垃圾日均处置量控制在1.68万吨以下,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达到6000吨以上,有害垃圾日均分出量达到1吨以上,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新增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3450吨/日。同时,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完成6000个居住区可回收物服务点的质量提升,实现90%以上街镇垃圾分类实效达标、70%以上街镇垃圾分类实效示范。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p>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p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1月19日发布的《2019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状况报告(白皮书)》显示,2019年,96.9%的市民认为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很安全”或“比较安全”,同比上升3.7个百分点,是上海市民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开展至今,评价最高的一年。2019年,上海共监督抽检各类食品样品147519件,合格率为98.5%,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快速检测138.8万项次,同比增加0.58%,快速检测筛检阳性率为0.5%,同比降低0.26个百分点。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17571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