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耀明;苏小四;侯光才;朱琳;;基于GIS的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水质的模糊综合评价[J];地质通报;2008年08期
杨海;蔡鸣;翟云丽;王戬;;黄土高原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类型和分布特征[J];职业与健康;2008年18期
苏耀明;基于GIS下的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地下水水质的模糊综合评价[D];吉林大学;2007年
李海平,任建军;陕北浅覆盖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内容与方法探讨[J];陕西地质;1998年02期
王德潜,刘方;关于黄河治理若干问题的刍议[J];陕西地质;1999年02期
张忠良;刘列平;郑敏;;刺槐林下魔芋抗病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2年13期
杨友运;常文静;侯光才;王永和;张蓬勃;;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水文地质特征与岩相古地理[J];沉积学报;2006年03期
孙毅,方英武,冯慧,王轶;渭河流域洪水演进仿真的研究[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4年02期
薛祥煦,岳乐平,张云翔,柳小明,王建其;陕西旬邑新近系化学地层与环境变迁[J];地层学杂志;2002年02期
雒昆利;;北大巴山区鲁家坪组的厘定[J];地层学杂志;2006年02期
赵桦,王东;汉中地区汉水流域水生维管植物种类及地理分布[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6期
曹小勇,陈恺;庙台槭濒危原因的讨论[J];西北植物学报;1996年05期
杨友运;张英利;侯光才;;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沉积特征、岩性分布与盆地演化规律[J];地球学报;2008年04期
冯益民,曹宣铎,张二朋;勉县—略阳带大地构造属性之探讨[J];地质论评;2004年03期
张英利;王宗起;;西秦岭造山带徽成盆地早白垩世地层物源综合分析[J];地质学报;2011年12期
杨东晨;;宝鸡建城史三题[A];“宝鸡建城历史与得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蔡耀平;陕西宁强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中的Conotubus hemiannulatus及Gaojiashania cyclus:化石埋藏学与古生态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王建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新生代演化—改造及盆山耦合关系[D];西北大学;2010年
苏中堂;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周缘马家沟组白云岩成因及成岩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陈强;鄂尔多斯西南缘下古生界岩相古地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谢渊;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施炜;鄂尔多斯高原东西两侧构造地貌特征分析及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吴少波;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延长油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王涛;南秦岭增生杂岩带构造岩石组合及其形成过程[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刘卓;鄂尔多斯东南部地区下古生界沉积相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郝松立;鄂尔多斯南缘奥陶纪生物礁及其沉积环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周书昌;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晚奥陶世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丁敏;环境变化和灾害对陕西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李博;西峰—合水地区长6、长8沉积相、古水流方向与物源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王焯;陕西渭南宋家北沟三门组的划分对比及介形虫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束龙仓 ,邱汉学;济宁市开采层地下水水质的Fuzzy综合评判及FORTRAN程序[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李凤全,林年丰;神经网络和地理信息系统耦合方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侯光才;林学钰;苏小四;王晓勇;刘杰;;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3期
吴庆洲;中国古城选址与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借鉴(上)[J];城市规划;2000年09期
廖资生,林学钰,杜新强;松嫩盆地地下水水质评价图的编图原则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王元林;历史上黄渭洛汇流区河道变迁及沿岸的治理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年02期
曾明荣,王成海;模糊数学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福建环境;1999年05期
曾光明,黄瑾辉;三大饮用水水质标准指标体系及特点比较[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7期
沈环;;拯救生命之源 地下水保护迫在眉睫[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6年04期
谷朝君,潘颖,潘明杰;内梅罗指数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环境保护科学;2002年01期
杨国强;苏小四;杜尚海;徐威;孟婧莹;高东燕;;松辽盆地CO_2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J];地球学报;2011年05期
焦珣;苏小四;林学钰;张岩;;考虑样本差异的一种地下水质模糊评判方法与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年03期
王鼐;董维红;张岩;郝敬辉;;开封南郊垃圾场地下水质量的熵权属性识别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年02期
金成基;黑龙江平原区小城镇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及特征污染物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陈明;宁夏南部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张博;苏里格南区天然气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D];吉林大学;2009年
谭永明;济南市小清河水质评价及环境需水量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张拴厚,赵金祥,陆爱明,李海平,崔建堂;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质生态环境综合调查[J];中国区域地质;2000年04期
曹尔琴,耿占军,杨文秀;深切悼念恩师史念海教授[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任国柱;黄河中游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3期
贾绍凤;南水北调的一个替代方案──黄河中游水土保持[J];科技导报;1994年09期
陈浩,梁广林,周金星,蔡强国,陆中臣,黄建国;黄河中游植被恢复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与治理前景[J];中国科学D辑;2005年05期
任志远;黄土高原重点区生态环境遥感评价应用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朱显谟;抢救“土壤水库”实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1年01期
陈浩,周金星,陆中臣,陈金荣;黄河中游流域环境要素对水沙变异的影响[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常欣,程序,何英彬,隋鹏;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工程技术措施及应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年06期
金双彦;徐建华;蒋昕晖;;黄河中游岔巴沟坝地间接减蚀作用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李发源;;数字高程模型(DEM)在黄土高原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王毅荣;姚玉璧;李耀辉;;中国黄土高原降水格局[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李志群;;土状铜矿的地质再认识与湿法冶金新技术应用——以滇中地区红土型铜矿为例[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陈浩;陆中臣;;黄河中游流域系统水沙过程变异研究[A];第二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研讨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胡长江;陈培成;张玉平;;地质勘探报告图纸的数字化处理[A];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集[C];2003年
程积民;万惠娥;;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依据与调控机制[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谢守芝;;开发利用地方石灰石资源的必要性[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周晓红;赵景波;;黄土高原气候变化与植被恢复[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慕明清;李文平;董福新;;黄河中游测区泥沙密度值试验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牛荣民;我省黄河中游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在即[N];山西日报;2000年
海瑞照华 李静;太原要成为促进黄河中游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N];太原日报;2008年
记者 张春莉;郭新志代表建议加快黄河中游集中连片旅游区开发[N];人民政协报;2008年
车忠华;黄河中游区入河排污口专项执法检查瞄准重点企业[N];黄河报;2007年
记者 钱咏虹;黄河中游生态治理要重实效[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孟宪荣 赵娜;黄河中游水文局:创新科技搭建测报新平台[N];中国水利报;2003年
李小霞;“黄河新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论坛”在京举行[N];人民政协报;2006年
高鹏;黄河中游水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李素清;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胡良军;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寇全安;黄土高原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王晗生;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桑广书;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凌标灿;综放面顶板岩体稳定性地质动态评价及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2年
王焕弟;岩性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王均平;黄河中游晚新生代地貌演化与黄河发育[D];兰州大学;2006年
陈登文;中国果品竞争力分析与黄土高原果业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张佳;黄河中游主要支流输沙量变化及其对入海泥沙通量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师江澜;黄土高原适地适草与利用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崔安;黄土高原“川谷型”滨河城镇形态与景观类型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郝文芳;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特性与生产力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付艳玲;近50年来黄河中游典型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毛明策;黄土高原节水农业专家系统的研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刘艳霖;黄河中游上第三系沉积地层及其古环境演化[D];新疆大学;2004年
池宸星;黄土高原典型流域产汇流特性变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叶万军;基于可靠度理论的黄土高边坡优化设计[D];长安大学;2003年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16999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