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石景山区: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2020
05-15

石景山区: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2020年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石景山区在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的基础上,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落实组织、制度、经费等保障,由各街道牵头落实,各社区深化宣传,专业化公司加强培训指导,物业服务单位积极响应,自上而下形成抓实抓好垃圾分类的工作合力,形成共建共享的垃圾分类工作格局。

  家住八宝山街道的王阿姨将分好类的厨余垃圾放在台秤上,积分IC卡在手持机器上一刷,积分就自动录入了她的账户。“5积分兑换一包纸,10积分能兑换一块香皂……垃圾变废为宝了!”目前,石景山区“石分达人”线上垃圾分类互动积分平台已上线月底前实现全区覆盖。除了积分兑换,居民可以通过小程序认领值守桶站成为“垃圾分类监督员”,并对认领的桶站进行评价打分成为享有“十分权力”的裁判员,此外,将自己进行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成果拍照、上传、分享,成为垃圾分类“时尚达人”,这些互动均可在平台进行线日起,区城市管理委开展多种以“垃圾分类新时尚,文明城市共分享”为主题的立体式宣传,让垃圾分类成为大家的生活习惯,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时尚。从“称重刷卡”到“认领分享”,参与形式、传播方式的转变,使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分类过程中,从“要我分”变成“我要分类,更要分享”。

  八角街道八角中里书记李美红告诉笔者“试点工作推进期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露天投放、分头管理监督的难度仍然较大,但是有街道工委、社区党组织的有力领导,有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协力推动,有社区党员、‘老街坊’志愿者的倾力支持,解决垃圾分类的办法总比问题多”。石景山区各街道对各类小区进行分类分级,制定相应的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日常运行标准。

  八角街道建钢南里社区率先进行“撤桶并站”,将原有散置各处的24个垃圾桶以及大件垃圾存放点合并为一处垃圾分类站点。前期,由楼长、楼门长对所负责的楼内居民开展意见征集并上报居委会,上门做有不同意见居民的工作,最终得到全体居民的认可。新分类站设在小区唯一出入口处,采用可移动集装箱模式,建设成本小,空间利用率高,同时设置消毒区、分拣区及存储区,配备空气过滤系统,并专门设有垃圾分类指导员。居民们纷纷表示:“撤桶并站”后不光让垃圾分类更“高大上”,原本蚊蝇滋生的垃圾点现在变得整洁、干净、漂亮,而且还比以前省地方,多腾出车位和阅报栏空间,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您好,垃圾请分类投放,厨余垃圾扔绿桶,其他垃圾扔灰桶,垃圾分类,人人有责!”这不是出自现场工作人员之口,而是来自古城街道西路北社区垃圾投放站试点安装的垃圾分类AI监管督导系统。该系统会根据居民投放物品进行图像抓取,分析投放是否正确,并通过语音温馨提示居民正确投放。垃圾投放完毕后,系统对未正确投放垃圾的居民进行抓拍图像上传至云服务器,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管理。

  高井路社区是北京市首个被冬奥组委授牌的“冬奥社区”,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垃圾分类中,高井路社区通过宣传、答题、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提前预热,营造居民群众垃圾分类知识学习和实践的高潮。社区工作者将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张贴在宣传栏上,在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的海报前,居民纷纷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答题。大家高兴地说:“这样的活动特别富有趣味性,学到了很多的垃圾分类知识,作为冬奥社区的一员我们感到特别骄傲,成为垃圾分类小能手我们更骄傲。”

  物业服务企业作为居住小区垃圾分类的“责任人”,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石景山区372个居住小区全部建立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体系。全区共设置240升的分类投放容器5178组16777只,服务居民25万户、近59万人。石景山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奖励补贴机制、创新项目鼓励机制、拒收垃圾倒逼机制等方式,积极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发放车辆更换补贴,推进小区垃圾收集车辆全更新。石景山区以老山街道、广宁街道为试点,发放车辆更换补贴,鼓励物业管理企业采购专业密闭车辆。首华物业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目前在老山项目部六辆充电式封闭垃圾车已正式“上岗”。新“上岗”的垃圾车外观实行“五统一”管理,专门配备全自动升降平台和密闭智能报警器,进一步减轻了保洁人员的工作压力,加快了垃圾清运速度,还减少了清运过程中的垃圾异味。

  疫情防控期间,远洋物业参与到完善项目创新机制中,结合小区日常垃圾清运中,发现塑料快餐盒、泡沫盒等“白色垃圾”日益增多特点,计划将泡沫塑料作为单独项目进行分离清运。但由于废弃泡沫塑料密度小、体积大、拆解难,需要专业设备进行粉碎压缩。区城市管理委、八宝山街道为激励物业企业的这一创新做法,迅速为远洋物业配备了专业泡沫压缩机,这不仅方便了泡沫塑料垃圾的存放运输,还大大减少了“白色污染”。

  垃圾分类不可一蹴而就,是一个持续深入、不断升温的过程。新《条例》的发布和实施,进一步明确规范了对十大主体责任的要求和标准。当前,全区372个居住小区、83家党政机关、1597家餐饮单位、95所学校、41家商超、210家医疗机构以及3万余家商户全部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年内,石景山区将对居住小区2000余组垃圾分类桶站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暂存点300余处实现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的定点投放、规范收运;完成四分类收运车队近500辆车的分类涂装及45座密闭式清洁站的标准化升级等。同时,牢牢把握住“一头一尾”两个关键节点,在前端投放环节通过聚焦文明意识的养成,将属地管理、社区自治、物业履责形成合力,加速改善前端分类投放效果;在收运环节实行“不分类、不收集”、“不分类、多付费”的“倒逼机制”,将压力由收运部门向垃圾排放主体责任人进行传导,依法、依规促进新《条例》的实施、落实。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