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生活垃圾分类若干问题的剖析与建议
2020
05-13

生活垃圾分类若干问题的剖析与建议

  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中提及“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2020年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其中将减量与分类作为重要内容。为助力北京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建设,现就若干问题作出简要分析,供大家参考。

  垃圾分类是资源问题、是卫生问题、也是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要考虑高价值、低价值,卫生问题要考虑多病菌、少病菌,环境问题要考虑高污染、低污染。所有垃圾都混在一起,不利于节约资源、不利于防控病菌、不利于控制污染,因此,中央提出要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并将垃圾分类制度化。

  首先,从环境问题角度考虑,垃圾分为有害垃圾、无害垃圾。有害垃圾是含有毒性、腐蚀性、或放射性的垃圾,主要包括废油漆、废溶剂、废药品、废灯管等。有些有害垃圾不能直接丢弃,丢弃时有时需要有包装物,如油漆桶、药瓶、溶剂瓶等。

  其次,从卫生问题角度考虑,无害垃圾可分为湿垃圾和干垃圾。湿垃圾主要是含有易腐有机垃圾,包括家庭的厨余垃圾、餐饮服务单位的餐厨垃圾、菜市场的尾菜等,其特点是会降解、腐败、发臭,滋生病菌、滋生蚊蝇,带来环境卫生问题,必须及时清运,通常日产日清。干垃圾主要是包装物,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包装垃圾等,这些干垃圾对环境卫生影响较小,可以根据需要清运。

  第三,从资源问题角度考虑,干垃圾和湿垃圾都有高价值和低价值的问题。高价值的干垃圾主要是可回收的再生资源,如废纸板、废矿泉水瓶、废易拉罐等;低价值的干垃圾包括卫生纸、小片塑料、灰土等。高价值的湿垃圾主要是杂质较少、纯度较高、腐败程度不高的有机垃圾,比如一些食堂的剩菜剩饭等,这样的垃圾相对容易采用生物方法得到有效资源化处理;低价值的湿垃圾主要特征是杂质多,特别是含有塑料等不可降解物、含有玻璃金属等硬物,后续资源化处理或无害化处理起来都相对困难。

  因此,有害垃圾,要求投放到有害垃圾桶;高价值的干垃圾,要求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桶;高价值的湿垃圾,要求投放到厨余垃圾桶;低价值的干垃圾、低价值的湿垃圾,要求都投放到其它垃圾桶。这可以看作是垃圾分类四分法的缘由。

  当前垃圾分类面临制度变迁,从混合收集制转变为分类收集制,单靠诱导性制度变迁是不够的,需要从一定程度上辅以强制性制度变迁。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作为地方性法规,其中明确了法律责任,明确了对违法的单位和个人违法罚则,具有强制性约束力。对于我们每个人,一是要注意听劝,二是要认真对待书面警告。若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违反规定,不听劝阻、无视书面警告,则有可能面临50至200

  垃圾分类不仅要靠法律约束,也要靠道德约束。现阶段处于制度转型关键期,要有法治手段;但是从长期来看,要多依靠德治手段,依靠社会治理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

  垃圾分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从今年疫情防控的胜利来看,我国的人民群众和基层社会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一些城市,垃圾分类宣传队伍、宣传机制,在疫情防控期间,为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提供了有力支持。反过来,疫情防控工作也促进了基层自治和社会治理,有助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推行。从长远来看,我们要养成垃圾分类文明习惯,要像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一样,少产生垃圾、多资源回收;要像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一样,不要乱丢垃圾,要分类投放。

  从一个混合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改变为四个分类收运处理体系,从成本上看肯定是增加的。增加的成本有三个途径来承担。一是政府端,由财政支付垃圾分类补贴费,这是当前的主要途径。二是市场端,由再生资源回收量增加、厨余垃圾和餐厨垃圾资源化等,带来一定的收益,总体来看这部分收益比例很小,有时甚至可能是负的。三是社会端,按照“产生者付费”的原则由产生垃圾的社会大众支付垃圾处理费用,目前这一途径正在越来越被重视,以期能有所突破。

  政府应采用有效途径,将分类的总成本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宜优化配置,精准分类,市场配置,提高效率,通过增加社会力量投入,降低政府财政投入;不宜盲目追求高科技技术和昂贵设施投入。

  针对现阶段《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的契机,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之际,在此有几方面思考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垃圾分类态度比结果更重要。要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态度认真对待垃圾分类,行动起来、参与进去。

  二是,要宣传原则方法、注重引导分析。要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教会公众思考分类要求背后的逻辑,要让大家不仅能处理常规情况,也能分析各种特殊情况,并最终达成广泛共识。不仅要在各种分类垃圾桶上列出允许投入的常见垃圾,而且要列出典型的禁止投入的垃圾,比如厨余垃圾桶可明确列出禁止塑料、玻璃混入。

  三是,抓大放小不钻牛角尖。垃圾分类成效要体现在统计学意义上,使分类精准率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面对复杂性的社会行为,我们不能把垃圾分类教条化,不能要求绝对精准,要对市民垃圾分类投放的行为留有一定的宽容度。

  四是,垃圾桶设置切忌千篇一律。要结合不同场所的垃圾产生特征,突出分类重点,合理配置相应的垃圾桶。可回收物多的场所要多配可回收桶,甚至单品种的回收桶;厨余垃圾多的地方可多配厨余垃圾桶;几乎不产生厨余垃圾的地方,可不设厨余垃圾桶。

  五是,要通过垃圾分类切实改善生活环境状况。针对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清运不畅、废旧衣物无处投放、包装礼盒垃圾放不进桶、泡沫垃圾无人收运等市民关切的问题,要逐步的伴随垃圾分类逐步得到解决,提升百姓的获得感。

  六是,要动态管理垃圾分类方法。当前情况下,既不能完全不分类,也不能像欧洲日本部分地区一样精细化分成三四十类。目前的四分类方法是一种在分类投入与环境效果之间权宜之计,随着习惯养成,垃圾分类会像适度精细化方向发展。下一步可探讨低价值干垃圾和低价值湿垃圾的分类收集,促进垃圾有序管理。低价值干垃圾主要包括快递包装垃圾等,以不含有易腐垃圾为原则。一颗老鼠屎可以坏一锅粥。垃圾桶中少量低价值湿垃圾,散发臭味、传播疾病,会影响整桶低价值干垃圾,从而催促及时清运,增加清运成本。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这种分类更显得有意义。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