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处理 > 垃圾分类后无法处理?不存在的!来看看上海怎么做
2019
07-20

垃圾分类后无法处理?不存在的!来看看上海怎么做

  。相比其他两种方式,垃圾焚烧不仅节约土地,而且能提高垃圾的资源利用率。对于人口多,土地少的大城市来讲,焚烧是最为适宜的方式。目前欧美垃圾处理填埋比例依然较高,日本东京垃圾焚烧比例已经超过75%。要想大规模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必须要从垃圾产生的源头上开始分类,否则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在上海制定《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的过程中,一份环卫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左右上海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占比36%,填埋处理占比50%,包括堆肥等方式的循环利用占比低于10%。

  早在2016年上海城市新一轮总规的制定过程中,上海垃圾围城现象就已经成为了上海市政府和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016年6月曾经爆出“太湖垃圾偷倒”事件,彼时上海自身处理城市垃圾的能力已接近饱和,导致本地处理垃圾的成本越来越高,而在上海周边,处理垃圾的成本相对低廉,由此,“垃圾生意”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太湖成了重灾区。

  2018年的数据显示,上海每年的垃圾总产量约为900万吨,除以2400万常住人口,得出人均垃圾总产量约为400公斤,即人均每日垃圾产出约为1.1公斤。这一峰值还在继续攀升。未来,上海年生活垃圾总量可能会达到1000万吨。

  一般来说,1公斤的尺度常被用来判断人均日垃圾产量的高低。人均每日垃圾产出高于1公斤是高垃圾排放,低于1公斤是低垃圾排放。1989年,东京人均年垃圾排放量达到最高值人均600公斤,日人均1.6公斤,当时的人均GDP约为2万美元,与上海2018年相当。

  此后随着强制推进垃圾革命,人均垃圾排放量开始进入下降通道。目前这一数值已降低至0.8公斤,为历史最高点1.6公斤的一半。

  其实不只是上海面临着垃圾围城的现象,科技日报2018年报道,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三分之二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四分之一城市已没有堆放垃圾的合适场所。

  在2010年,导演王久良拍了一部《垃圾围城》震惊世界。这部纪录片展示了光鲜亮丽的北京被周围大大小小的垃圾场包围,它们组成了北京的“七环”,与此同时,土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触目惊心。

  上海,可以说是国内城市基础设施最为领先,公民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的城市,率先实行垃圾分类,探索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法,是一场必须要赢的战争。

  事实上,上海为此已经准备了多年,包括建设大型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场、各种类型的垃圾运输设备,设备的先进程度已经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了,关于大家担心的垃圾分类收集后无法处理,是完全不存在的,上海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配置8条750吨/日的机械炉排炉焚烧线兆瓦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全部马力开足后,日均处理垃圾量可达6000吨。届时,老港一、二期工程总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将达300万吨/年,约占上海市居民年产生垃圾总量的1/3,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厂。

  还有上海第一家对公众开放的垃圾处理厂,位于松江区的上海天马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这家2017年正式运行的公司,每天处理2000吨生活垃圾,年发电量超过3亿千瓦时,可供30万户家庭一年使用。

  习惯是可以培养的,目前上海的垃圾分类可以说是经过了系统性的考虑,只不过普通群众还不大了解。

  事实上,有日本、欧洲的经验,上海市在一开始进行垃圾分类规划的时候就避免了很多雷区,加上中国较强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垃圾回收与再利用的成果和效益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慢慢显现。

  小松鼠公司积极响应上海垃圾分类的政策,在宝山区先行试点。在铺设了小松鼠智能回收机的小区,居民们将可回收物投入小松鼠设备对应的箱体即可获得环保金。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