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回收 > 广州市白云区:规范城乡投收运体系 解垃圾围城之困
2020
03-07

广州市白云区:规范城乡投收运体系 解垃圾围城之困

  城镇化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随之而来的“垃圾围城”问题也困扰着城市。过去一年,广州市白云区在城乡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运输、分类处理等各环节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共有123个社区、518个单位、62个市场、143所学校初步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建成了村级封闭式垃圾中转站70座,另有已选址待建34座,52个行政村实现了生活垃圾密闭式转运处理,村级垃圾中转收集转运覆盖率基本达到70%以上。

  走入太和镇蓝山小区,成组摆放的分类垃圾桶很容易引起关注。楼道处的明显位置也摆放了分类垃圾桶,统一配置了废旧电池回收箱。

  蓝山小区物业服务中心经理介绍,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后,管理方在小区园区增加了分类垃圾桶,在各个楼层配置分类垃圾桶和张贴各类标识牌,并社区中心园林设置了“便民资源回收屋”,引入市场机制回收住户家中的各类可回收物。

  经过宣传推广,目前该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小区外排垃圾量由分类前的月均3.1吨降至目前的每月1.2吨(厨余垃圾专运堆肥处理),社区垃圾减少量化约为60%。不仅如此,管理方还在小区的地下车库内设置了二次分拣房,安排人员专门对社区生活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将每日可回收物收益用于公益活动。“通过各项硬件改造,从源头上减量,不少垃圾被回收利用。”

  像蓝山小区这样垃圾分类工作出成效的社区在白云区还有不少,如景泰街通过“画线+标识”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容器设置问题;区城管局通过在柯子岭压缩站设置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临时存放点,将收集到的有害垃圾定期运送到槎龙压缩站统一存放,而厨余垃圾则按照日产日清的原则运往大田山生态循环园处理,确保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后端分类和独立运输。

  目前,白云区共有123个社区、518个单位、62个市场、143所学校初步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2013年6月,白云区实施了《白云区2013年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开了家庭和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序幕。根据方案,白云区2013年财政投入垃圾分类专项经费1900万元,足见白云区推行垃圾分类的决心。

  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统一规划等,白云区部分农村出现了“垃圾迎客”、“垃圾围村”的现象。

  “农村垃圾收运方式一天不改变,农村生态环境的隐忧就多存在一天。”基于这一认识,我区在全市首推镇村清洁绿化工程,并将其作为进一步落实“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重要民心工程,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借助镇村清洁绿化工程,白云区四镇11个试点村统一建设垃圾中转站,人和镇、太和镇还自筹资金各修建1个垃圾压缩站,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机制,改变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家可归”的困境。

  在江高镇沙溪村,有一支环卫保洁队伍负责将每户的垃圾集中起来运到中转站,再由镇环卫站每天安排专人收运并送回压缩站处理,有效扭转了过去“垃圾满天飞”的局面。据悉,开展镇村清洁绿化工程以来,白云区实行了“户收集、村集中、镇清运”的环卫管理模式,每家每户实现了“垃圾不过夜”,“一边现代化,一边脏乱差”的现象在农村销声匿迹。

  据悉,2013年以来,四镇(含村)投入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硬件建设的资金超过737万元,建成了村级封闭式垃圾中转站70座,另有已选址待建34座;52个行政村实现了生活垃圾密闭式转运处理;村级垃圾中转收集转运覆盖率基本达到70%以上。(白云区创建办)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