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办事处创建生活垃圾全域分类示范街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选取肖家河街道办事处、肖家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神仙树馨苑等3个小区院落和辖区所有学校共14个点位,优先打造垃圾分类示范点,并在今年12月实现肖家河街道全域、全过程垃圾分类。
12月12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获悉,目前在肖家河神仙树馨苑、新乐北街7号院、东二巷7号院,已正式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分类运输。
12月12日下午6点多,记者来到肖家河东二巷7号院。一进院门,就看到宣传板上用醒目的红色字体标明了垃圾投放的时间段。在院落左侧的原垃圾投放点,改建了4类垃圾分类投放箱: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每个垃圾箱外侧都有锁,在非投放时间段均处于封闭状态。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和及时,成都高新区在该街道所有小区都建立了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每日有3次垃圾投放时间:7:00至9:00、12:30至13:30以及18:30至20:30。
据悉,成都高新区在3个示范小区的生活垃圾投放点建立了“桶边”督导、社区监督、街道监督三级监督制度,宣传引导、督促并规范投放行为。当天晚上,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院落安排了3名垃圾分类督导员,劝导、监督居民分类投放。
18时30分,到了垃圾分类投放时间。院落督导员黄通花依次打开4类垃圾箱,社区居民三三两两地拎着垃圾下楼,将分好类的垃圾投放进不同垃圾箱内。社区的3名督导员对居民带来的垃圾进行初步检查,并指导居民正确投放。晚上8点多,4辆不同的垃圾车进入院落,将4类垃圾分别装运,新的垃圾桶也随后换上。
“分类运输车每天会来3次,每个院落都会到。”东二巷7号院负责人樊汉庚告诉记者,针对可回收垃圾,收运单位将运至辖区可回收分拣中心处置;对餐厨垃圾进行专项回收,采取“桶换桶”的方式运至处置点位。对于分类不彻底、拒绝分类并无整改的,收运单位将拒收。
正式强制性定点定时投放,是否会有居民抗拒?分类效果如何?当天晚上,记者在东二巷7号院蹲守了一个小时,发现前来投递垃圾的10多位居民对于垃圾的分类非常到位,海绵、药渣、奶茶等属于干垃圾还是湿垃圾,这些问题统统难不倒他们。根据《方案》,院落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红黑榜”,由垃圾分类督导员每日对每户居民垃圾投放情况进行评价。记者在该榜单上看到,目前没有一户上“黑榜”。
“说是强制性开始分类,其实居民都是自觉投放,分类效果超出预期。”肖家河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东二巷7号院从12月10号开始正式实施定时、定点投放,原本工作人员还担心居民不配合,没想到从推行的前三天来看,居民很积极。
“我们几年前就开始学垃圾分类了,这次正式实行,适应起来还是快。”该院落居民朱占琼告诉记者,今年仅是社区和街道组织的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她和邻居就参加了多次,对于如何正确垃圾分类她们早就烂熟于心。
“良好的实施效果得益于平时全区广泛的垃圾分类宣传动员。”成都高新区分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垃圾分类重在前端的分类知识宣传普及,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在街道、社区组织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丰富而深入,为增加居民们的垃圾分类知识,他们对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宣传员、督导员、收运单位公司等,分批进行了多次垃圾分类培训,保障各个环节衔接到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大部分居民积极配合且能准确分类,但也有个别居民不了解、不适应垃圾分类。可贵的是,针对这些情况,成都高新区在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刀切”。
“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的习惯养成,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肖家河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在遵守《方案》大的框架之下,他们也“柔性”管理,没有实施太重的处罚。
根据《方案》,每个示范社区组建了1支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伍。针对分类、投递不当的居民,社区志愿者会主动上门、入户,一对一地开展讲解,明确告知居民垃圾如何分类、垃圾投放时间等详细信息,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此外,《方案》还要求,成都高新区的垃圾分类示范点要全域补置前端分类垃圾桶、垃圾池等基础设施。目前肖家河街道已补置分类垃圾桶536个、分类垃圾清运车辆16台,建立垃圾分类红黑榜140余个,成立了150余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
据悉,未来成都高新区还将在肖家河街道建立1个可回收垃圾分拣中心、1个有害垃圾暂存点和1个餐厨垃圾就地处理中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定时定点投放等9项制度,实现“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其他垃圾”4类别分类投放、收集、运输系统全覆盖,创建成都市第一批生活垃圾全域分类工作示范街道。
12月8日,成都高新区在中海国际社区举行垃圾分类潮玩活动,通过“一袋一桶一系统”垃圾分类新模式,实现餐厨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源头分类、及时返现、循环再生,得到该社区市民的热烈响应。
据悉,这是继肖家河“院落菜园”分解厨余垃圾模式之后,成都高新区在社区餐厨垃圾分类上的又一创新探索。截至目前,已有500户左右居民使用该模式,厨余桶回收的数量达到600桶左右。
一个普通袋子、一只普通的桶,就能实现餐厨垃圾上门回收?12月8日,在合作街道中海国际社区广场举行的垃圾分类活动,吸引了上百名市民好奇围观。在他们面前呈现的,是一只普通的红色环保垃圾袋、一只20L和25L的环保垃圾桶。来自四川九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高新区分类办的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一袋一桶一系统”模式具体操作流程。
记者了解到,“一袋”是存放可回收垃圾的环保袋,居民装满垃圾后扫描袋上二维码,后台即通知工作人员上门收取,最后在线系统直接返现;“一桶”是存放厨余垃圾的环保垃圾桶,内有发酵垃圾的添加剂,桶满后扫码下单,工作人员上门收取并运往存储中心继续熟腐,变为生物有机肥;“一系统”指垃圾分类收集处置交易平台。
“市民通过手机小程序注册成为卖家,一年缴纳98元,即可获得一个桶、一套环保袋。”四川九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雍海介绍,该模式自今年6月在中海国际社区启动试点后,吸引了500户居民参与。基于试点取得的不俗效果,他们与社区决定在12月召开此次推广活动。
街道和社区是垃圾分类的重要环节。根据成都高新区2019年的垃圾分类工作目标,今年将在中海国际社区等7个国际社区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6月,合作街道与四川九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中海国际社区试点“一袋一桶一系统”的垃圾分类模式,这一模式推出后,得到广大居民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有470户左右居民愿意继续使用该模式;平均15天左右,居民提交一次厨余垃圾回收桶、可回收垃圾。截至11月底,通过该模式回收的厨余桶数量达600桶。
“垃圾分类是一个需全民参与的复杂工程,涉及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等各个环节,需全社会、多部门合力推进。”成都高新区分类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合作街道全年生活垃圾分类户数累计达29867户,覆盖率为53.6%%,超过年度重点目标的50%;分类运输车数量达25台,餐厨垃圾车辆7台、其他垃圾类车辆16台,目前已回收高达8吨的可回收物。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9413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