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新民网】再有4个多月,修改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实施,北京准备好了吗?本报记者近日多处走访看到,部分小区老旧垃圾桶已开始换新,新的分类标识很醒目,各种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和小视频出现在街头巷尾,身着绿衣的志愿者们走进家家户户,普及分类常识……北京正在紧锣密鼓做足准备。
北京梳理出60余项具体工作,为推进《条例》顺利实施做足前期准备,包括宣传动员、制订配套方案、完善标准规范、优化服务设施等,其中宣传动员放在很重要位置。
“宣传动员核心是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知道怎么分类、如何分类。”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宣传动员处负责人介绍,年底前将组建垃圾分类宣讲团,逐步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进课堂,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明年5月前,全市所有居民社区须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将入户“面对面”向居民和单位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对入户率进行考核。还将会同教育部门推进垃圾分类知识进课堂,到2020年底,各学校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要达到100%。
分类动员,教育宣传,过去十数年间没少做,为何这次还是把宣传动员放在重要位置?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宣传动员处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属于整个垃圾处理体系源头,鼓励、引导民众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自然要摆在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日程前列。濡目染之下是理念变迁,没有人能否认这种潜意识下的深层次浸润效果。
北京探索出不少宣传动员“金点子”。积分换礼品不是新鲜事,但龙潭街道幸福社区想出垃圾兑换“扶贫农产品”。垃圾换无公害土豆、莜面等对口支援扶贫地特色农产品,居民倍乐意。据悉,目前垃圾兑换“扶贫农产品”已在东城十多个社区率先试点,推广了垃圾分类,还与精准扶贫挂钩,明年这一创新做法将推广至更多社区。
垃圾分类难,“分小萌”来帮忙。北京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公开征集垃圾分类形象代言人,同学们创作了648个卡通形象,经过网络投票及专家评审,活泼、可爱的“分小萌”卡通形象最受喜爱。从娃娃抓起,以学生为起点,从小培养下一代垃圾分类意识,并影响到周边家人和亲朋好友,使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事半功倍。
目前北京有224个街道(乡镇)正在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比例达到60%以上。预计今年底前,东城、西城、石景山、通州区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创建工作,明年其他区同步推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已于本月实施,北京各区域新配置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标识要一律按照新国标印制,使用中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将在旧标识上粘贴覆盖新标识图案后继续使用,避免浪费。
服务设施方面,目前居民前端分类出的生活垃圾均按照各个“流线”进入相应处理设施,能够确保前端分类和后端处理相匹配,未来将继续完善生活垃圾全链条精细化管理。
分类运输环节,目前已建成基础的核心运输车队,其中专业厨余垃圾运输车辆1000余辆,能满足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分类运输需求。今后将逐步统一垃圾收集运输车辆标志标识,车身标准喷涂清运单位名称、电话等信息,易于群众识别监督。
设施之类的物质条件都不难解决,但钱也无能为力才是难事,比如像“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人怎么选?权利和责任如何界定?最简单例子,谁监督是否进行了分类?是否分出了质量?一天到晚守在垃圾桶旁边还是用其它办法?这些最基本也最实在的准备做得怎样?
据悉,“一大四小”配套办法年内将陆续出台,将就垃圾分类具体问题作出指导。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固废处处长康凯解释,“一大”指的是将围绕《条例》,制订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方案》坚持法治先行、依法治废,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上率下、主体履责,突破难点、建立互信。根据新修订的条例,明确市、区、街道(乡镇)和各委办局、社会单位需要做的具体工作,并对条例实施过程当中的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保障措施等作出指导。
“四小”指的是针对居住小区、党政机关社会单位的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过程、垃圾减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和措施,指导工作实际开展。比如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层面,将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明确垃圾分类的基本品类和目录。同时将规范垃圾桶的配置,要求标志醒目,设置合理。据悉,明年5月1日新条例实施前,北京市垃圾分类的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措施将基本部署到位。(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潘子璇)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8861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