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国内最大垃圾填埋场——西安市江村沟生活垃圾填埋场,提前20年饱和,近期将不得不关闭封场。这意味着偌大古都西安正面临着生活垃圾无处可去的窘境。
据悉,该垃圾填埋场是西安主城区仅有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原计划每日填埋量在2500吨上下,可以使用50年。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些年该填埋场每天处理垃圾达到1万吨,使用寿命整整缩短了20年。逼迫之下,西安市加紧建造5个无害化处理项目,每天总处理能力将达到12750吨,包括3座日处理生活垃圾共计7000吨的焚烧项目,完全可满足当前西安市垃圾处理的需求。然而,新的垃圾焚烧厂又面临新困难,垃圾无害化处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源头垃圾分类,如果不分类或者分类不精细,干湿垃圾混杂在一起,燃烧不充分,运行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还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今年7月1日《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施,但推行效果并不理想,“一桶扔”“混装混运”现象依然存在。
西安的困境和问题,在国内其他城市同样存在。就拿北京来说,由于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做得不到位,原本可以回收利用和焚烧发电的垃圾,只能用填埋的方式来处理,使原本紧缺的土地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即便勉强进入焚烧厂的垃圾,也因为干湿垃圾不分开,燃值低,致使原本超负荷运行的处理设备更加“吃不消”,效益上严重“缩水”。
垃圾分类之所以被称为“天大的小事”“最难推广的小事”,一是因为垃圾产生量太大了,二是因为需要数以亿计的人不厌其烦地天天坚持去做。生活中,有的人想分不知道怎么分;有的人今天分,明天又懒得分;还有一种是有人盯住就分,没人盯就不分。想想人家日本,之所以垃圾处理工作做得好,在于其国民对待垃圾分类的认真态度和精细程度。比如,他们在分类投放时,口红属于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喝完的饮料瓶,瓶子、瓶盖、贴在瓶子上的塑料薄膜商标,是要分开投放的。如果不按规定扔垃圾,就会受到很重的责罚。总而言之,垃圾分类是知易行难,没有自觉的养成和强制性的法规,是难于坚持做到的。
垃圾分类诚可贵,源头减量价更高。综观生活垃圾问题,分类只是处理流程的中间环节,一头连着源头管控,一头连着焚烧、填埋、堆肥等。“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产生量。”很显然,相对于垃圾分类和后端处置,源头减量则显得尤为重要。据统计,我国城市人口每年人均产生垃圾700斤,以中国数亿城市人口来计算,这个量大的惊人,倘若能做做减法,不仅能直接缓解后续分类的压力,还会减少很多浪费,对环境改善也大有好处,乃垃圾治理的“上上策”。
按照目前的垃圾产生量,大幅度削减是完全可能的。记得小时候生活的农村,几乎没有多少垃圾,无非就是一些落叶、尘土、草木灰之类,大家当成宝贝一样看待,用这些垃圾铺垫猪舍、厕所,很快就会转化为上等的农家肥,能种出好庄稼。如今不同了,垃圾不仅围城,而且围村了。因为垃圾的成分变了,塑料及各种难于降解材料的包装物、废旧物品等,都让生活垃圾变得非常“垃圾”,人人讨厌之。至于城市的垃圾,只会比农村更糟糕。我想,如果让不该产生的垃圾不产生或少产生,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不是吗?
据报道,北京会议中心多措并举,让人均垃圾产生量减少了三成。其显著效果的背后,其实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都是些不起眼的小改进。比如,酒店客房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拖鞋、牙刷、牙膏、梳子、香皂、浴液“六小件”,宾客若需要,可以拨打客服电话索取。单就这一项,每间客房每天就能减少一斤的垃圾产生量。此外,清扫车上挂的塑料袋换成帆布袋;垃圾桶内未受污染的垃圾分类捡出,减少塑料垃圾袋的更换;萝卜缨、香菜根、花菜根等食材边角料不再当成垃圾扔掉,而是腌制成开胃小菜;自建设备对餐厨垃圾就地处理,制成改良土壤的有机肥,等等。透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小小举动,分明看到了垃圾减量的巨大空间。
试想,商品过度包装若能有效遏制,快递包装若能简化且换成易降解材质,一次性餐具若能远离我们生活,形形色色的塑料袋若能从商场、菜市场消失,垃圾产生量必会出现断崖式减少。如果是在大幅度减量的情况下谈论垃圾分类、垃圾处理,话题可就轻松多了!(董聚山)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7886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