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菲律宾垃圾分类的政策及要求?
2019
11-21

菲律宾垃圾分类的政策及要求?

  首都马尼拉每天要生产6000吨垃圾,其中大部分运往奎松市(Payatas)一个占地220公顷的垃圾堆放场,这里成为菲律宾最大的垃圾山。2000年,一场暴雨曾导致该垃圾山倒塌,造成至少300人死亡,500多户家庭被毁。

  自此,菲律宾社会和政府不得不正视垃圾问题,迅速开始了关于垃圾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菲律宾政府于2001年通过了《生态废弃物法》,其中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垃圾管理要分散化;第二,垃圾要强制分类;第三,基层社区强制建资源回收站;第四,关闭所有露天堆放场,禁止露天焚烧。

  《生态废弃物法》出台后,菲律宾开始在全国各地的城镇及农村社区建资源回收站,并购买社会服务,帮助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邦板牙省会的圣费尔南多市走在了菲律宾垃圾分类的最前沿。

  圣菲尔南多市邀请当地一家名为“地球母亲基金会”的环保组织,协助在市域建立了180个资源回收站,并协助开展全市的垃圾分类工作。

  地球母亲基金会的工作秘诀是,明确分工和普遍参与。社区居民动员及社区合作,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步工作:

  第一步:挨家挨户宣传,拿实物给居民展示如何分类投放,然后和各家签订协议;

  第三步:严格奖惩,如果居民对垃圾进行了分类,由原拾荒者组成的收集员就会免费收走;如果没有,收集员则会在垃圾袋上贴个小条归还给住户,第二天,社区还会对该户居民开出罚单。

  收集员每天用分类收运车,挨家挨户收集分类好的垃圾,分类收运车上通常有一个专门的厨余桶,和几个存放不同回收物以及不可回收垃圾的容器。收到的分类垃圾将被统一运到社区资源回收站。

  在社区资源回收站,食物垃圾会倒入堆肥坑/箱进行堆肥,部分社区还会将厨余垃圾进行售卖,经加工后制成饲料,用以饲养猪或其他家畜;而可回收物会被分类暂存,收集员可以自行售卖;其他不可回收的垃圾则倒入市政垃圾桶,最终运到填埋场处理。

  社区资源回收站通常选取原本脏乱差的社区公有区域,并将其改造成为美丽的社区小花园,由社区雇佣工人自行运营。在回收站内堆出的肥料除了直接售卖,也可以当做这些小花园的肥料,将种植出的花草和蔬菜出售。此外,回收站还可以成为社区儿童用废品做手工和体验种植的活动室。

  同时,雇佣的拾荒者收入也得到大幅提高,比如奎松市的一个社区里,他们的收入由原来的每月70美元提高到187美元。

  圣菲尔南多市通过地球母亲基金会用了短短6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垃圾减量55%,截止2016年底,减量率高达73%。

  此外,他们这些举措还创造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并大幅减少了政府在垃圾管理费上的财政支出。实行垃圾分类前,圣菲尔南多市每年在垃圾管理上的开支是7000万比索(大约978万人民币),而现在只要5800万比索。相比于未开展垃圾分类的奎松市每年333比索的人均垃圾管理花费,圣费尔南的人均垃圾管理花费仅为25比索。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