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社会治理】呼和浩特市: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近年来,呼和浩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62.5%提升至69.1%,建成区面积由174平方公里扩展至260平方公里,人口稳步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拥堵、环境、生活便利等问题日益凸显。
今年年初,在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新城区代表团刘虹等11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议案》被确定为第1号议案,大力实施了以便民、畅行、增绿、水清、文明等12个方面65项内容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
1.着力提升市容环境品质。一是开展“车窗抛物”专项整治行动,提高“违法取证、查找车主、信息录入、告知处罚”工作效率,动员全社会参与监督管理,通过随手拍、有奖举报等方式鼓励市民积极反映车窗抛物、运输车辆道路遗撒、带泥上路、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不密闭运输等行为,进一步加大整治和处罚力度。二是对乱倒污水、随地便溺等违法行为持续开展集中夜查,严管重罚,实现常态化、长效化管理。联合“青城眼”栏目每天对一个区开展集中夜查,对违法违规行为在从严处罚的基础上予以曝光,加强警示作用。三是完善“门前三包”备案联系制度,建立奖惩、监督、考评和征信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引入信息采集公司,借助第三方监管,通过信息采集员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问题。同时建立环卫工人与城管执法队员协同联动机制,发挥环卫工人情报员作用,发现违反市容管理规定的行为,及时通知城管执法队员惩处整治。四是利用无人机航拍等新型执法取证手段,常态化开展河道巡查和城中村、城边村私搭乱建情况的巡查,重点整治建设项目施工工地违规排水、河道两侧倾倒垃圾、私自将污水排入雨水篦子、私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五是常态化开展街景亮化管控,按照“字要全、灯要亮、色要正”的管控原则,全天候开展街面管控。六是试点实施“多杆合一”工程,整合路灯杆、交通信号灯杆等市政资源,建设路灯单灯监控系统,实现路灯监控智能管理,有效解决了传统杆、灯、牌、线、网混杂的“蜘蛛网”问题。
2.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核心区“精修剪”,把出城口连接线、主干道沿线及人流密集区域作为精细化管理重点,严格分级养护标准,及时清理枯死树、杂草,高标准规范树圈直径和下沉树穴,实现造型美观和雨水收集相结合的生态功能。主城区“增绿量”,新建园林绿化项目均衡绿地分布,拆围还绿22万平方米,拆墙透绿8万平方米,实现公共绿化与庭院绿化有机融合。居住区新增400个园林式庭院和17个园林式单位,通过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绿化达标率。老城区注重小微绿地节点的景观提升,增设垃圾桶、棋牌桌、休憩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实现绿地服务功能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创新“绿道 ”模式,规划建设330公里城市绿道,与交通环线、水系环线、出入城口景观片区、公游园及社区庭院生活空间有机结合,打造40多个二环路沿线精品节点游园,完善绿道沿线景观雕塑小品,增设坐凳、共享单车专区等服务设施,栽植与环境氛围融合的特色植物,营造文化游园气息。
1.提升城市环卫保洁水平。为进一步减少融雪剂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我市编制了《呼和浩特市绿色除雪方案》,拟构建互联网 机械化绿色清雪除冰工作体系。计划投资约3亿元,购置清雪除冰设备1286台套,同时构建清雪除冰指挥系统。按照除雪方案内容,将我市全部道路划分为4级,今年冬季将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边下边清,雪停路净”的方式,基本实现城区道路、高架桥、快速路“雪中路通、雪停路净”的目标。
2.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治理。在巩固工地扬尘治理成效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模式,对重点工地实施24小时“一对一”驻场执法监督管理,将工地扬尘监管“游击战”转为“阵地战”。同时在全市安装扬尘在线台,执法人员通过手机APP即可查询到监管项目的扬尘情况。采用无人机拍摄、出入口视频监控等智能技术手段,通过增加巡查频次、畅通举报渠道,要求施工工地严格按照“六个百分百”标准规范施工作业。
3.有序推进厕所革命。在前期建设满足数量和布局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加大维护运营管理力度。编制印发了青城驿站管理办法和制度汇编,并组织环卫保洁人员培训学习。创新管理机制,市级城管部门1332名干部职工、协管人员包联督查市区公厕,180多名网格化信息采集员同步检查,确保全市公厕问题及时整改,正常运营。城郊结合部普查到的203座旱厕,年底前将全部改造建成集装箱组装式公共卫生间,全面消除市区旱厕。
1.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近几年,我市重点实施了老旧小区水电气暖及消防安全整治,特别是水电气暖入户管网全部升级改造,解决了833个老旧小区吃水、用电、燃气、取暖问题。实施“拆墙并院”,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效率,成立了市小区秩序管理局,全市老旧小区实现基本物业“全覆盖”。集中力量推进“拆违拆凉还绿”整治行动,拆除居民凉房及圈占公共绿地等私搭乱建,腾退71.1万平方米土地全部用于社区功能建设,庭院绿化、社区健身器械等小区配套设施焕然一新,为100万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
2.提高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改善环境秩序,对住宅小区楼道堆放杂物、私搭乱建、侵占公共用地种植蔬菜的不文明行为,以及电动车充电、占用消防通道等安全隐患,加大检查整治力度。强化行业监管,组织业主、物业公司、社区办事处和行业监管部门共同召开100多次恳谈会,入户调查1.6万余户,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建立共商、共管、共享机制,物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审计收费支出,按照“按质论价、质价相符”的原则,对物业服务成本、税费和利润等物业费项目进行测算,提出物业服务收费菜单式价格区间参考标准。要求物业企业公示物业费收支情况,并跟踪审计,考核物业收费与服务标准是否匹配,定期公开结果,对物业服务企业实行责任保证金制度,倒逼物业公司提高服务质量。建设信息平台,开发物业管理监管服务模块,搭建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共录入482家物业服务企业,9951名物业服务从业人员,2945个物业服务项目,为规范物业管理及推行物业服务企业黑名单制度奠定基础。出台支持政策,印发《呼和浩特市促进物业管理健康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规范、支持物业企业经营行为,市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对获得自治区、市评选优秀企业,给予资金奖励。规范业主委员会,出台《呼和浩特市物业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业主委员会候选人禁止行为和候补委员产生、递补条件,以及业主委员会党员比例。健全诚信体系,把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档案与企业评优评先、招投标和经营业绩直接联系,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评定管理措施,严格执行“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将物业公司信用状况纳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公开公布,建立联合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构建物业服务市场信用监管体制。整治物业市场,借助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契机,集中治理恶意催缴物业费、捆绑收费、扰乱召开业主大会、组织干扰选举业主委员会等行业乱象,严厉打击阻碍物业企业经营交接、以不正当方式获取物业服务项目、“沙霸”等物业企业垄断行为。
1.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强化立法保障,市区两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导意见、考核办法等12个规范性文件,目前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已定稿,拟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印发。试点推广实施,全市234个小区、1064个公共机构、180所学校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投放四分类垃圾桶1.1万个,引进了12家企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购置178辆生活垃圾分类专用车辆,实现住宅小区餐厨垃圾中端运输不混装。市区1万多家餐饮企业纳入餐厨垃圾收运体系,日均收运量达270吨,通过建立餐厨垃圾收运监管平台,对车辆收运情况、运行轨迹实施动态监管,杜绝餐厨垃圾外流现象。建设分类设施,投入570万元,新建4座垃圾分类分拣中心,改造建设20座垃圾分类中转站,通过完善末端处理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处理链条。探索科技运用,开发垃圾分类软件,通过一张表、二维码等方式,实现对前端垃圾分类定性,中端垃圾运输定位,末端垃圾处理定量的目标,做到垃圾分类底数清、线路明、可追溯。联合专业公司采取定点收集、网络预约等多种形式,畅通分类投放渠道,以积分奖励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激励参与垃圾分类。组织宣传引导,以发放调查问卷、入户宣传等方式,组织15万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通过校园“小手拉大手”活动,动员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中坚力量。创新推进模式,在全市公共机构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光荣榜,公示党员、干部职工投放情况,结果用于优秀党员评比及职工年终绩效考核,有效助推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实施长效管理,建立保洁员收集、网格员巡察、督导员宣传督促的“三员”监督推广机制,形成以源头分类为基础,社区分拣员下沉指导监督为抓手,分类规范收运为纽带,资源转换再利用为目标的呼和浩特垃圾分类新模式。
2.加快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搬迁西郊医废垃圾处理厂,新建日处理能力20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新建日处理能力3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启动建设了日处理能力75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力争2020年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1.强化供水安全管理。出台《呼和浩特市城市供水服务标准》,集中开展二次供水设施维护专项行动,对598处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水箱、水池进行清洗、消毒。新建水质监测实验楼,引进一流水质监测设施、设备,强化水质监督、监测。
2.推进节水城市建设。强化企业内部监管,完善规章制度,严厉打击了人为“跑冒滴漏”等行为。加大网管巡查和养护维修力度,管网抢修及时率达到100%。科学调控管网水压,降低爆管隐患,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到11.24%,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
3.治理黑臭水体污染。加大对损毁排水管网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每年对污水厂进行2次水质监测,严格落实城镇污水处理运营单位规范化管理考核机制。制定呼和浩特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河长制”,把黑臭水体作为“一河一策”的治理重点,有效解决河道水体漂浮物、沿岸垃圾、污水直排问题。
1.科学优化城市路网。加快推进巴彦路、金海路、昭乌达路、哲里木路等路网改造提升工程和三环路共计165公里的高架路网工程,东影南、北路等4处下穿工程建成通车,城市新增道路铺装31.9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提升至12.5平方米。贯通城市东西、南北方向的地铁1、2号线已全线洞通,正在同步开展车站装修、联调联试等工作,1号线计划年底前开通试运营,2号线.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设便民候车室,在公交站点周边青城驿站、大型超市、银行公共区域建成340座“智慧便民候车室”,安装显示屏实时播放车辆运营信息,增加老幼病残孕特需乘客座椅,免费提供银联商务、WiFi联接等服务,配有急救药品、雨具等应急物品,个别候车室还建起了图书角,乘客在等车之余也能享受到贴心服务。改造港湾式停靠站,改造建成32处公交车港湾式停靠站,既有效规避公交车停靠阻碍后车行驶现象,又实现了人车分离,大大提高通行效率和公交车安全性。更换新能源电动车,为提升公交车舒适性、安全性,实现车辆运行稳、噪音低、成本小的目的,采取以租代买的方式,逐步更换新能源电动车。构建智能调度体系,建成“一个中心、三大平台”的智能运营系统,实时监控和倒查驾驶员工作状态,促使驾驶员自觉提高行车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模拟图了解车辆运行情况,科学指挥车辆保持合理间隔,缩短候车时间。加大公交场站建设,利用快速路桥下空地,以及与企业、村镇合作创新建站模式,走出了一条周期短、建设快、零投资、高回报的场站建设新路子。
3.实施交通智慧管理。聘请专家“会诊把脉”,对路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分析研判,及时采取流量控制、流向诱导、交通管制等指挥措施,有效提升交通管理智慧化水平。
4.建设便民服务工程。建成20座过街天桥,配套设置手扶电梯和直升电梯,为小学生、残疾人等不同人群提供安全出行保障。在天桥上设置小坡度非机动车道,方便非机动车通过,有效杜绝逆行、闯红灯等违规行为。
5.规范道路施工作业。调整施工破路、破损路面修复等维修作业在夜间施工,并采取小而精的施工作业模式,尽量减少对道路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做到工完料净,施工垃圾不隔夜。提前2天公示公告施工交通管制信息,按照夜施有关规定,做好施工围挡、现场照明等工作,全力保障施工安全及交通顺畅。
6.改善静态停车管理。多部门密切配合,解决地下停车位闲置问题,有效盘活城市停车资源。综合考虑市区人行道宽度、盲道位置和道路硬隔离设置等因素,合理施划停车位。利用政府储备土地、社会闲置空地、企业待建工地,设置临时停车场。
7.加强出租汽车监管。深化出租车改革,制定推进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细则。规范网约车管理,重点查处网约车违规从事客运出租,扰乱市场经营行为。强化平台企业主体责任,严格审核车辆、驾驶员信息,严把准入关。加强巡游监管,加大对车辆套牌、非法从事网约车经营、异地经营、拒载等违规行为查处力度,有效震慑非法从事客运出租汽车经营行为。
8.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严惩酒驾违法行为,持续开展酒驾、醉驾专项整治,曝光交通违法行为,交管部门联合新闻媒体组织开展“全民随手拍、晒交通陋习”活动,定期将比对筛选确认的交通违法行为在交警“双微”等网络媒体平台曝光。
(一)下大力解决生活服务功能不全问题,努力方便百姓生活。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实现了市区500米就有一个公共厕所。在公交站点周边公共卫生间、大型超市、银行公共区域建成340座“智慧便民候车室”,安装显示屏实时播放车辆运营信息,免费提供银联商务、WiFi连接等服务,乘客在等车之余也能享受到贴心服务。便民市场、居家养老服务、精准物流送达了群众家门口,公共自行车、立体停车场、生活垃圾分类利用项目建到了群众院门口,群众更加便利地享受到了公共服务。
(二)下大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努力让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重点整治了燃煤散烧、小锅炉、城市扬尘污染,蓝天比例达到73%,居省会城市第二位;1.7万亩城市绿化带基本成型,实现了500米见绿;整治68公里河道,城市水系实现了碧波荡漾; 400平方公里大青山前坡生态治理工程基本结束,好山好水好风光融进了城市。
(三)下大力整治脏、乱、差,努力营造整洁有序宜居环境。街道机械清扫率达到80%以上,达到了“十净十无”标准,城市蜘蛛网、城市牛皮癣得到有效整治,300多万吨垃圾运出社区,卫生死角基本“清零”。建设了一批标准化早市夜市,流动摊贩有了经营场所,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基本杜绝。
(四)下大力办好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努力让老百姓更舒心。重点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特别是水电暖入户管网全部升级改造,解决了158个老旧小区吃水、用电、取暖问题,道路、绿化、文娱等配套设施焕然一新,为100万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成立了市物业管理局,全市住宅小区实现基本物业“全覆盖”。建成了全区首个零工市场,农民工不仅可以在干净暖和的服务大厅查询用工信息,还可以享受用餐服务,农民工有了家的温暖。
(五)下大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努力让老百姓出行更顺畅。实施了疏堵保障计划,重点治理了交通堵点、打通了微循环线路、交通指挥实现了智能管理。购置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目前全市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1463台,占车辆总数的50.8%。新增公交线路,开通了点对点学生公交专线,公交机出行分担率提升至37.38%。在停车位设置,过街天桥建设,学生公交运行,打通断头路,调整学生到校时间等方面多措并举,成效明显。
(六)下大力消灭安全隐患,努力让群众生活更安全。重点实施了“厨房革命”,全市3.5万家酒店饭馆实现“明厨亮灶”。关系到少年儿童健康安全的“小饭桌”,全部实现了备案管理、规范经营。2018-2019年度,中国10大最具幸福感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呼和浩特市光荣上榜位列第四,这也是我市第4次获此殊荣。
(一)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我们深刻认识到,解决好人的问题,是城市工作的价值指向,是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标尺。
(二)必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三)必须下足“绣花”功夫。“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在推进这项工作中,无论是小到内街小巷的顽固污渍清除,还是大到城市道路品质提升等,都不遗余力地做到精细化组织、精细化整治、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效果,使干净整洁、畅通有序成为常态。
(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我们前期开展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和近期推动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都是广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必须勇于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识别干部,关键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短板多、难点多,有一大批顽症痼疾和沉疴陋习,必须铁腕治理、动真碰硬
(七)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要做好“撸起袖子”的准备谋划,又要保持“扑下身子”的实干态度。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fenleilaji.cc/?id=7747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分类垃圾-环境保护从分类垃圾做起!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