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垃圾分类“新规”施行半月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
2019
11-15

垃圾分类“新规”施行半月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

  新华社上海7月16日电(记者袁全 杨恺)垃圾分类不简单,实际问题需面对:投放点位数量少、位置设置有争议、定时投放有痛点……《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半月间,记者走访发现,社区在解决垃圾分类具体问题上各有妙招。

  这是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一角(6月28日摄)。 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项目28日整套启动使用。上海老港固废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此,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全厂总焚烧处理生活垃圾达到每年300万吨,约占上海市居民年产生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一,焚烧发电量每年近15亿千瓦时。 新华社发(上海城投集团供图)

  “我们尽量保证100米左右一个点,穿过绿化铺设便道,让居民少绕路。同时,我们听取居民意见,设点位时离居民住房尽量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位于上海青浦区的康浦景庭小区城炫物业总经理陈春华说。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很多社区和街道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垃圾投放点到底该设置在哪?在正式实行垃圾分类前,由于一些垃圾厢房还未建成,一些居民对于垃圾投放点的理解还处于垃圾投放点即是“垃圾堆”的阶段。因此,不少社区和物业对于垃圾投放点和厢房位置的设置方案都难以令人满意:距离设置点过近,居民会觉得投放点在夏天会有气味,也极易滋生蚊虫;距离设置点过远,居民则会抱怨投放路程过长、很不方便。

  面对这个问题,社区登门问意见,广泛寻对策,发挥自治共治平台的作用,将这一难题逐渐化解。康浦景庭小区共有656户,居民1400余人,居委会在3月起便挨家挨户上门征询,让居民自己选择设置点位,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目前,小区现有两个投放点位外加一个垃圾厢房,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记者采访发现,凡是妥善解决垃圾分类难题的社区,都是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和建议,在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寻找到了最适合本社区的方案。

  7月3日,在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龙华社区,志愿者陈启法向居民介绍自制的干湿分离器。 新华社记者陈君清摄

  垃圾分类新风尚不仅改善了社区卫生环境,还成为解决社区“疑难杂症”的新契机。

  长宁区茅台花苑小区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高层住宅社区,这里的居民以往都是借助高层管道井将混装的垃圾扔到楼下。“要推进垃圾分类,必须痛下决心将管道井封闭,这意味着要改变很多老住户20多年的生活习惯,是非常大的困难。”茅台花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唐秀珍说。实行垃圾分类后,仙霞新村街道借“新规”施行这一契机,立刻组织开展了封闭管道井的工作,在管道井封闭后,茅台花苑小区因地制宜,直接将原先管道井井口的垃圾储存点改造成封闭式的垃圾厢房,既利用了之前储存点的清运空间,同时也方便居民投放。

  垃圾分类不仅解决了社区的“原生问题”,执行过程中还强化了分类意识,拉近了邻里关系。

  “原来脏乱的管道井口改造成了清新的绿化角,成为社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垃圾厢房前的空间也使很多平日‘不相往来’的居民在投放时间相聚于此,增加了邻里的沟通交流,营造了很好的社区氛围。”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办事处主任周薇笑说。

  6月19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物业人员通过舞蹈的形式吸引楼内人员参与了解垃圾分类。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近日,记者来到徐汇区航天新苑小区的垃圾分类厢房时,一位抱着两个大纸箱的居民在非投放时间走到厢房前,在志愿者的讲解和帮助下,才将垃圾妥善放置。“工作有些忙,要做到定时投放,确实有些困难。”这位居民说。

  对于一些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来说,早上往往是准备上班或送子女上学最忙的时候,晚上也难免因为加班或其他原因错过投放时间,对垃圾定时投放确有“苦衷”。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积压的垃圾对生活卫生造成不便。

  对于这一问题,一些社区并非直接“一刀切”,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居民先了解、再适应、后习惯,通过志愿者的引导,以定时段和全时段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实现定时投放。

  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宇泰景苑”小区内,小区垃圾房外的装饰墙上对分类后不同垃圾的去向进行详解(6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虹口区的宇泰景苑小区在实行垃圾分类后,将原来的11个无分类24小时投放点缩减至3个定时分类投放点,并保留一个24小时投放点,同时设置误时四分类投放点,比如小区垃圾绿色账户点位、垃圾称重点位等,在满足大部分居民投放需求的同时,也方便居民在其他时段投放。

  不少社区根据自身情况都推出了“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如茅台花苑小区采取了设置“过渡期”的方式,从6月3日开始提供居民6个月的适应时间,通过进一步宣传和引导,逐渐实现完全定时。康浦景庭小区和航天新苑小区针对一些需要立刻处理的装修剩余垃圾和大件垃圾,还在垃圾厢房附近设置了专门的投放点,方便搬家或是装修的居民投放。

  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宇泰景苑”小区,保洁工对居民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进行分拣(6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借助网络平台和信息化管理手段,让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分类的益处,不少社区通过社区管理平台、“绿色账户”对能够定时定点投放的居民给予积分奖励,鼓励居民定时定点投放。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