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让垃圾分类“一分到底”
2019
10-30

让垃圾分类“一分到底”

  垃圾分类是生活新时尚,其意义在于绿色低碳、环保生态。在不少地方和城市,垃圾分类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然有媒体报道,个别地方垃圾分类依旧流于形式、成效大打折扣。一面是市民斤斤计较“我是什么垃圾”,好不容易拎得清将垃圾精准投递进“四个筒”;另一面却是垃圾运输车一股脑将“四个桶”混装在一起,“大呼隆”一下拉走,因此让垃圾分类成了“一厢情愿”的瞎耽误功夫,也引发群众质疑。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链条化的工作,从市民投递到运输过程,再到最后处理,该分解的分解、该消除的消除、该利用的利用,都得有明确而有序、科学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这也是垃圾分类进行全民动员的原因所在,须知垃圾分类目的是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垃圾污染,从而维护青山绿水、保护生态环境。

  垃圾分类在运输过程中就“夭折”,想来分类也就起不到作用、失去了意义。更为关键会伤害群众对垃圾分类的信心与热情,给好不容易积累孕育的社会风气和环保意识涂上一道墨迹。因此,垃圾分类要分就应“一分到底”,做好全系统、全方位、全链条考虑与布置,畅通垃圾分类道路上所有的梗阻与关口,将垃圾分类的程序细致化、科学化、可行化,“一杆子插到底”才能有立竿见影的效应。

  所谓“有头有尾,不会掉队”,垃圾分类在运输处理上“卡脖子”,无疑成了“半拉子”和“拉尾”工程,实际上也就是形象工程和务虚主义。试想,辛辛苦苦动员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群众也秉持建设更加宜居秀美环境的意愿,付出了不少努力、作出了观念改变,结果反倒被“下一篇文章”浇了凉水,很难说与地方相关部门形式主义心理无关。花了不少钱购买“四个桶”,群众也学会了区分,未料“一个桶”处理,中途“归零”、不能“一分到底”,无非还是表面好看,“竹篮打水”式的热热闹闹。

  让垃圾分类“一分到底”,关键还须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端正态度、转变作风,别在垃圾分类上打小算盘、打小九九。要拿出真正为了维护生态、保护资源的理念,将垃圾分类系统化、闭环化,形成全流线的硬软铺设,确保每一个垃圾从市民手中到处理终端都能经得起推敲,多些实干担当、少些门面虚荣,惟此才能激发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合力凝聚。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