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分类 > 垃圾分类火成这样 上海做了什么?
2019
07-10

垃圾分类火成这样 上海做了什么?

  论垃圾分类的起始时间,在特大型城市中,广州着实动手比较早。但成效如何,则仁智互见。

  2019年7月1日,《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满一周年。在通报“成果”的新闻稿中,广州市城管部门总结出自己的垃圾分类工作“五个走在全国前列”:《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是全国第一部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广州是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也是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在全国率先推广“定时定点”模式,开出全国首张垃圾分类个人罚单。

  7月1日起,上海市正式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堪称“史上最严”。由此,“垃圾分类”成为全国热词。一时间,“侬是啥垃圾”“拎得清”等上海垃圾分类词汇走红全国。

  为何上海甫一实施垃圾分类,就立刻收获了如此高的社会关注度?广州可从中借鉴什么?盛夏,羊城晚报记者飞赴上海,观察当地火热的垃圾分类工作。

  7月4日晚,广州飞往上海的MU5316航班正在登机。从候机楼到飞机上,记者均听到有广州乘客用粤语议论垃圾分类,“听讲上海实施垃圾分类,丢垃圾要注意。”当飞机起飞后,乘客们在随机赠阅的《文汇报》上看到有关上海垃圾分类的大篇幅报道,《超八成外地游客点赞上海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箱落户沪上高校》《超市混投垃圾被开3万元“顶格罚单”》新闻,以及飞机后厨空姐收拾垃圾时留下的“这个到底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的讨论声,让广州乘客对垃圾分类略感紧张。

  “不用太担心,普通的垃圾其实很好分。”在听到乘客讨论后,空姐一边收拾乘客留下的垃圾一边讲解。记者注意到,空姐拿出透明、黑、红三色垃圾袋,将乘客留下的可回收物和干垃圾放到透明垃圾袋;将乘客吃剩的饭菜放入收集湿垃圾的黑色垃圾袋;如果有乘客丢弃有害垃圾,则放入红色垃圾袋。一会儿工夫,不少旅客在空姐的实操中掌握了垃圾如何分类。

  到达上海后,记者迅速感受到当地对垃圾分类的强大宣传阵势:在虹桥机场,不少LED屏在播放垃圾分类广告;机场大堂内所有垃圾桶,均为分类垃圾桶;进入上海市区,不少出租车车尾广告介绍餐厨垃圾粉碎机;进入酒店,一则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告知旅客酒店将不主动提供牙刷、梳子、剃须刀等“六小件”的通知摆放在大堂;进入酒店客房,摆在书桌下方的可回收物桶和浴室的干垃圾桶,提醒旅客可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5日一大早,记者在上海市区看到,无论是地标人民广场或者南京路步行街,还是大街小巷、商场等地方,几乎所有的垃圾桶都贴有分类标识,难觅没有分类标识的垃圾桶;在民居较多的武定路、新闸路、陕西北路一带,只要是民居门口都贴有大小不一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上海地铁全线网垃圾桶均为分类垃圾桶;地铁站出口和城市主干道的各类广告牌中,记者很容易就看到垃圾分类的宣传广告。

  除了媒体报道、街头硬广和各种标识清晰的分类垃圾桶,更多的宣传和提醒被精准地“投放”进家庭和手机中,形成强大动员力。

  6日,记者在抖音输入“垃圾分类”,排第一位的视频是央视新闻报道上海垃圾分类时,“段子手”主持人朱广权教大家按上海垃圾分类制度分垃圾:“猪可以吃的是湿垃圾,猪不可以吃的是干垃圾”;排第二位的是网友按上海标准,将一杯珍珠奶茶分类投放的视频;排第三位的则是一名上海男子在饭后进行垃圾分类的视频。

  除了抖音,上海市政府部门也通过新媒体渠道将垃圾分类的常识告知市民,如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垃圾去哪儿了”,里面的“垃圾怎么分”栏目,设有“日常生活垃圾分类”小程序。只需要在小程序上搜索,104种被上海列入分类名录的垃圾,市民不必刻意记住就知道该如何分。还有备受市民热捧的小程序“垃圾分类指南”,只需输入相应关键词如“咖啡”,页面就会显示一系列联想词组,如“咖啡豆”“咖啡粉”“咖啡伴侣粉”“挂耳咖啡”等等,细致准确地告知用户查询内容是哪种垃圾。

  “要让市民知道垃圾分类,精准动员很重要。”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对垃圾分类的大规模民间宣传发动,大约始于去年11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进行意见征求时。在预计条例即将通过前,街道对辖区内的住户、商业楼宇、沿街商铺进行100%挨家挨户宣传,每一户都需要在“垃圾分类告知书”上签名,真正做到让每户居民都知道即将推行垃圾分类,知晓今后投放垃圾的地点和时间。

  “除了上门动员,邻里间的相互宣传也很重要。”该负责人透露,街道组织了党员志愿者、小区居民志愿者、居委干部等组成的垃圾分类宣讲队,不断向居民宣讲垃圾分类常识。

  宣传动员之余,在民间冒出的各种段子,更像是一场“病毒传播”,加深了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对于这类发起于民间、传播于网络的“垃圾梗”,政府部门在新媒体官方渠道乐见其成,甚至主动用活泼的文风和段子进行一一讲解和回应,让垃圾分类变得有趣。

  虽然在垃圾分类上自称“五个走在全国前列”,但相比新法实施的上海,广州的垃圾分类宣传影响力有限。根据羊城晚报新浪微博6月30日发起的调查,在“广州早在2017年便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你知道吗?”的问题上,截至7月6日18时有1099人回答“不知道”,占被调查者的56.5%;广州另一家媒体7月4日公布的调查显示,有73.79接受调查的广州受访者称不知道《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倒是有99.03%受访者称知道《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通过多年跟踪广州垃圾分类进程,记者发现,广州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动员高潮,曾在2012年起连续数年延续。2012年7月10日,广州市在中山纪念堂召开生活垃圾分类部署动员大会,市领导出席讲话,各区各部门垃圾分类管理负责人列席,影响较大。为体现“全民动员”,大会不仅邀请市民代表参会,各职能部门更组织媒体在大会前期走访广州各垃圾分类试点单位进行宣传报道,形成一年一度的“7·10大会”全民垃圾分类动员,不少市民都知道7月10日要来了,该参与垃圾分类了。

  “垃圾分类工作,宣传是非常重要的,要动员群众参与。”广州一名街道负责人在言及广州垃圾分类工作时表示,只有进行高频及稳定的宣传动员,能让市民知道垃圾分类在持续推进。

  一位多年观察广州垃圾处理的市民表示:在新媒体时代,广州垃圾分类宣传应该从提升宣传效果、创新宣传手段入手,注重线下线上互补,官方民间互动,驰而不息、持之以恒,从而提升老百姓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认同度。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